各種關于智能家居的市場報告顯示,在未來數年,全球市場規模将增長至數千億美元,折合人民币超過萬億,國内市場規模也高達千億人民币。如此誘人蛋糕,廠商自然不會錯失,期待分一杯羹,特别在全球智能手機放緩的趨勢下,包括蘋果、三星等手機廠商均希望在智能手機以外,面向消費者類電子産品開辟一個新市場。

随着人們生活消費更新,智能家居蘊涵數萬億市場機遇,不過依然面臨衆多難題
如去大賣場轉一圈會發現,智能裝置無處不在。然而,層出不窮的智能裝置面臨互相獨立,需要單獨安裝 APP進行操控,最終,使用者智能手機因安裝各種裝置APP霸屏,反而成為一種負擔,各裝置關聯性較差。
特别在當下火爆的智能音箱,國内更是百“箱”争雄态勢,但在國内使用場景中會發現操控的裝置數量有限,盡管各企業都強調開放性、甚至強調支援上千上萬種智能裝置,這就是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缺乏場景的智能音箱,發現沒有裝置可操控,無用武之地,而導緻這一局面是國内生态體系林立,他們都希望自身主導家庭入口所緻。
因智慧生活生态體系龐大,硬體、軟體、晶片、通信等産業鍊諸多廠商形成标準,基于開放政策下,接入更多第三方産品,以此讓百姓可以基于開放平台建立智能家庭
如小米培育生态鍊,投資了超過 210 家生态鍊企業,其中超過 90 家公司專注于發展和生産智能硬體産品,基于IoT平台連接配接小米和生态鍊企業各種智能裝置,利用小愛同學語音可以操控,如果你是米粉,完全可以基于小米IoT平台搭建一個智能家庭。
截至 2018 年 3 月 31 日,小米 IoT 平台的聯網裝置數量 達到了 1 億台,這一資料來自艾瑞咨詢統計資料。相比亞馬遜、蘋果等主要競争對手來說,小米集團IoT平台的優勢在于以厚道的價格提供全方位覆寫的硬體産品體 系,且這些智能硬體可以在米家 APP 下實作統一控制。
但對于生産了上百種智能硬體的生态鍊企業來說,盡管在過去一年營收超過兩百億,但主要來自不足十款産品的貢獻,漂亮數字背後也埋下隐患,因大多數企業的智能産品隻是刷存在感,暴露出智能家居潛在風險,畢竟對于不能為使用者創造價值衆多智能産品,無法支撐龐大的智能家居生态。
華為作為通信企業,同樣也在積極推進智能家居戰略發展,因智能手機在全球增長放緩是不争的事實,在面向消費領域,繼智能手機以後,智能家居成為華為消費者業務核心之一,包括打造智能生态圈,并多次提到希望在未來三年在這個生态體系下,創造百億美元流水戰略。
以HiLink連接配接為核心,希望在3年内打造出全球最具價值的智能家居生态,如果得以實作,那麼将牢牢控制家庭入口,不過,看似美好的願景,現實是具有規模的廠商會甘心充當華為配角?如海爾和美的等家電巨頭。在筆者看來,如果各廠商毫無保留,全線産品全部接入至華為這個生态體系,那麼這些廠商産品在市場競争就沒有差異、沒有壁壘,這是一個不得面對的現實問題。
美好願景伴随而來的是殘酷市場競争格局,再者,包括海爾、美的和三星等廠商,同樣也在積極推進自家生态體系,提升自身在行業生态體系話語權,而不是把“命”交給第三方。
除蘋果、華為和小米等手機廠商在智能家居方向攻城略地之際,網際網路廠商也在加速挺進,包括亞馬遜、谷歌和百度等網際網路巨頭,其中百度積極推動DuerOS廣泛合作方式進入尋常百姓家庭場景中,看出百度在加速向智能家居布局。
從投資到并購,再到廣交朋友圈,以及并整合内部資源,成立智能生活事業群,以此提高推進效率,推動智能生活生态圈建設。但對于龐大智慧家庭生态,百度作為一個第三者能否打破行業格局,在物聯網資深專家楊劍勇看來,理想豐滿現實很骨感,至少群雄混戰的格局下,在短期難以立竿見影,這是一條漫長之路,對于百度來說機遇和風險并存。
最後
智慧家庭的生态搭建對智能家居産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一個巨頭都想以此聚攏更多資源,繼而形成山頭林立局面,最終産業落地,還需要完善平台生态,而蘋果、華為和海爾等擁有強大号召力的廠商在快速推進生态發展之際,有望加速全球智慧家庭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