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應屆生履歷要包含個人資訊、求職意向、實習經曆、項目經曆、校内經曆、教育背景、證書榮譽、技能特長、自我評價等子產品。
其中,實習經曆和項目經曆是履歷的重中之重,HR判斷求職者能否勝任崗位,關鍵要看求職者這兩項經曆是否比對應聘崗位的工作内容。

但是,一些求職者沒有實習過,沒有參與過重要項目,履歷應該怎麼寫?
首先,沒有實習經驗,那就把學習能力、社團經曆、兼職經曆、榮譽獎項等重點展現出來,隻要是跟應聘崗位相關的經曆,一定要詳細寫,寫在履歷明顯的位置。
在大學生找第一份實習時,所有人都是沒有相關實習經驗的。想要寫出吸引HR的履歷,關鍵是在履歷裡展現出與應聘崗位的比對,是以一切與應聘崗位要求(詳見招聘資訊)相關的經曆、能力、素質、榮譽等等,都可以做重點包裝,并寫在履歷裡相對靠前的位置。
其次,幾乎每位求職者都可以包裝出很好看的項目經驗來。大多數同學不是沒有參與過項目,而是不懂得如何包裝,以為自己沒有什麼項目可寫。其實大學生參與高校社團活動、參與社會實踐的經曆,都可以包裝成項目經驗。
大家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列出自己參與過的項目:
A、校内社團經曆
多數大學生都參加過各種學生社團,有的參與過社團招新、面試和教育訓練,有的參與過活動策劃與組織,有的營運過社團公衆号,有的為某社團拉過贊助,有的為某活動設計過海報,這些都可以作為項目經驗。
B、大賽經曆
很多大學生都參加過各種創業大賽、營銷大賽,如果和其他同學組成小組,并作為重要負責人參與賽事的各項準備和協調工作,無論最終是否獲得獎項,都能鍛煉協作能力,提高項目管理技能,這些都可以作為項目經驗。
C、科研經曆
科研本身就是一個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你協助導師參與某個科研項目,熟悉了目前的科研動态,知道現階段有什麼任務,遇到什麼難題,可能有什麼解決方案,科研的價值在哪裡,這也是值得寫的項目經驗。
D、論文經曆
一些大學生有寫論文的經曆,無論是否已發表,撰寫的過程都可以看做是一個項目。在XX背景下,你打算研究一個XX問題,通過XX分析,你得出XX結論。這篇論文的社會價值是什麼,你的知識架構和知識體系是如何深入的,等等。
E、課堂上的作業經曆、調研經曆
有些大學生在課堂上會按照老師的要求做一些調研、沙盤、角色模拟、産品策劃等任務,隻要你在其中擔任了一個确定的角色,并有一定的輸出成果(調研報告、産品原型、PPT方案),也可以包裝成項目經驗。
例如,某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參加“家電下鄉”主題調研,參與拟定調研主題,采訪調查對象、整理相關的資料統計、撰寫調查報告,這都可以作為項目經驗寫在履歷裡。
F、市場報告、分析報告、體驗報告等文檔撰寫經曆
如果求職者想應聘市場類、營運類、分析類崗位,可以自己“模拟”一個項目。
例如,選擇2款有一定知名度的APP,撰寫競品分析報告,說清楚為什麼做這件事,想解決什麼問題,具體過程是怎樣的,得到什麼結果、資料等等,也是一個不錯的經曆。
最後,包裝工作經驗和項目經驗,要善于應用STAR原則。
STAR法則具體含義是:
Situation,背景,當時的背景情況是什麼?
Task,任務,當時的目标任務是什麼?
Action,行動,針對當時的情況,你采用了什麼行動?你的角色是什麼?
Result,結果,結果怎樣,你學習到了什麼。
無論是介紹工作經驗還是項目經驗,求職者都可以合理運用STAR法則,表現出自己分析闡述問題的清晰性、條理性和邏輯性。
舉個例子,某位同學應聘新媒體專員,用STAR法則描述履歷,則可以這樣寫:
“負責公司XX訂閱号,完成日更内容的策劃、撰寫、釋出以及使用者互動,根據XX熱點策劃了X個活動,分别是XX,在職期間總計撰寫XX篇文章,閱讀量達到XX,公衆号粉絲增加XX人。”
看到這,大家已經學會包裝項目經驗的技巧了麼?
最後,我給大家看一個例子,這是一封應聘産品營運實習生的履歷。乍一眼看過去,相信我們都會覺得這位同學的經曆很豐富。其實仔細來分析,這位同學是完全沒有實習經曆的。
她在面試中介紹說,校内經曆中的遊戲開發和短片制作,其實是兩門課程的期中考試題目,是多名同學協同完成的。而App開發和進社群項目,完全是老師布置的課後作業。
結果是,她憑借相對豐富的經曆獲得了面試機會,面試中表現出了不錯的素質和能力,成功拿到了實習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