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主要來介紹幾種建構生态廊道的概念、方法和工具的本質上的異同點,包括MCR,LCP,MSPA, Guidos,Graphab,Linakge mapepr, 圖論,電路理論,circuitscape......(想到再補充)
1、MCR模型: 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簡單翻譯 最小累計阻力模型。該模型是求兩個源地之間最小的成本路徑,算法實作原理參考ArcGIS工具中的成本路徑。MCR模型用于生成LCP(最小成本路徑),即把景觀層面的最小成本路徑視為廊道
2、MSPA:形态學空間格局分析 ,該理論在Guidos工具 下依據像元劃分規則(算法、門檻值設定) 把綠地景觀栅格劃分為”核心區”“橋接區”“孔隙”“邊緣區”“環道區”“支線”與“孤島”,其中把核心區視為具有重要生态價值的源地,把橋接區視為 連接配接源地的 生态廊道。
3、Graphab 是一款綜合了MCR和圖論的工具軟體,MCR用于識别LCP作為生态廊道,圖論用于對建構的生态網絡開展網絡分析(主要利用節點、邊等資訊進行網絡參數的計算),可基于源地的集聚規模劃分生态群組
4、Linkage Mapper 是一個綜合MCR、電路理論、圖論的工具,可以用于建構生态廊道(線狀和面狀)、可利用電路理論,結合circuitscape插件 識别重要生态節點(踏腳石(又有夾點、墊腳石等名字),障礙節點),可利用圖論計算生态源地和廊道中心性。與Graphab工具生成的網絡略有所不同,兩種網絡結果不能交叉後續分析。
5、電路理論:把生物流抽象成電流的一種理論,具體看論文吧。 circuitscape是實作電路理論的插件工具。
6、circuitscape :是實作電路理論的插件工具。早期可以單用,後期在Linkage Mapper工具運作過程中背景調用。
7、Arcgis10.5中的成本連通性跟成本路徑的差別?
在ArcGIS10.5新增了成本連通性工具,它與linkage mapper的實作原理與過程相同,僅指生成最小成本路徑過程。 成本連通性工具在生成路徑的過程中會将源地概化成點(好像是為了配置設定栅格),是以路徑會伸入源地内部,而成本路徑則将源地轉成栅格,再以栅格邊緣作為路徑的起點和終點。
還有啥?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