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能電視廣告無法消除,會員一充再充,消費者就是冤大頭。這種套娃充錢的玩法,明明是“慢性自殺”,為何電視營運商堅持這樣做?

作者:科普啟示錄

智能電視廣告無法消除,會員一充再充,消費者就是冤大頭。這種套娃充錢的玩法,明明是“慢性自殺”,為何電視營運商堅持這樣做?

過去,為了跳過廣告直接進入内容,為了能享受到高品質的聲音、畫面等,人們會選擇開一個會員。每個月給個10塊、15塊的,感覺自己身心非常的舒暢。

但現在,顧客是越來越難當了,各個平台的會員費都增長也就罷。更重要的是開了會員,也沒有好的體驗。很多智能電視沒有學會怎麼提供更好的服務,但是誘導甚至誘騙消費者套娃消費的行為是層出不窮。

以前,用的天線、閉路線、鍋蓋、機頂盒等東西接收電視内容,如今全部變成用網絡。理論上來,可以看到的東西更多,完全打破了時間的限制,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2012年,樂視首次開辟了“超級電視”的概念,利用網際網路,将平台内容與終端應用首次整合在一起,打破了以前“放什麼看什麼”的傳統電視概念,變成了“想看什麼看什麼”,收費也不貴,一年收一次費,一次管一年,以很小的金錢代價,購買很多的觀影自由,收獲了不少好評。

但随後,不少商家加入進來,形成了一場價格惡戰。一邊降低品質壓低成本弄死同行,一邊用低價吸引消費者誤入歧途。衆多消費者被拖入價格戰的泥潭,價格雖然沒便宜多少,但品質根本沒眼看。

此時,樂視再次發現了商機。消費者們在衆多品質參差不齊的内容中,已經很疲憊了,他們期待能看到優秀的内容供應者。于是,樂視推出了内購模式。也就是說,想看好的内容,自己還要再額外付給其他平台,或者支付作品的版權費。隻要再多給一點錢,你就能享受更好、更多的内容。

消費者付錢本來是為了得到更高品質服務,但是平台、營運商他們改變了政策,他們給不交錢的使用者降低品質,現在給錢得到隻是正常的服務。如果你想要得到更高品質,還得花錢。而且,花了錢也不一定好使。

在2021年的一份調研報告中,結果顯示有近90%的消費者花錢安裝的智能電視,有開機廣告。此外,視訊播放前的廣告、貼片廣告、彈窗廣告好像一個都沒少。想跳過廣告,還得花錢,因為這些廣告是屬于視訊平台的,你還得充相應的視訊平台會員。由此,開始套娃式的充錢。

有些平台充錢是區分内容的,譬如你充的是電影會員,那麼就看不了電視劇,甚至看新聞聯播都要再充錢;有些平台分端口充錢,電視端與手機端不相容,如果想看另一個給錢;最後一種是比較常見的,你要看的内容這個平台沒有,要下載下傳另外一個平台充錢。想要看電視暢通無阻,就得将這些會員一充再充。

而使用者如果在電視上完成這些視訊平台的會員充值,或者在上面購買内容,電視廠商也能獲得一定的收益,并且已經成為了很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這些電視商可是兩頭吃的典範,吃完觀衆、吃平台,不過所有錢最後都要觀衆買單,一企業2022年半年報顯示,智慧現實終端能為他們帶來71.29%的利潤,營收占比高達80.78%。

電視的确是越來越便宜了,55英寸的4K電視隻要1299元,65英寸的4K電視隻要1699元,43寸的全屏電視隻要749元。而且這些都是大牌,沒有假冒僞劣。但問題在于,買得起,看不起。有不少網友都憤怒的發言:“以後不會再買電視,要用就用投影儀”。

由此可見,胡亂收費确實是讓一些人抛棄了電視。但是,這種“慢性自殺”的方法,為何電視商依然要用呢?

這些年來,手機、電腦、平闆等更便攜的東西逐漸代替了電視,消費者有一個從電視轉向這些移動裝置的趨勢。而電視收費隻是起到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真正促使消費者放棄電視的是,消費習慣的改變。

這些趨勢持續了很多年,但是居然還有一部分電視的“忠實粉絲”願意守着這片陣地。想走的那些人留不住,而這些“死忠粉”卻攆不走,對他們來說,電視簡直就是剛需。

是以,電視生産商、網際網路營運商、視訊平台等多方機構,一定不會放過這最後一個薅羊毛的機會。如果最喜歡電視的這波人沒了,那麼靠電視賺錢的機會就不多了。他們會把最後這波韭菜的剩餘價值全部壓榨完,直至沒有幾個人看電視,然後放棄這片陣地,選擇新的壓榨對象。

而且,在壓榨新老韭菜之間并不存在沖突,隻要程式設定好,是誰都逃不掉。譬如,預設自動續費,給錢的時候一下子就出去了。但是,想關這個服務的時候,永遠不知道它會躲在哪。這個痛苦不論是使用手機還是電視,都是一樣。而且電視螢幕大,可能更好找關閉按鈕。#把地球的故事講給宇宙##電視收費##電視##廣告#

智能電視廣告無法消除,會員一充再充,消費者就是冤大頭。這種套娃充錢的玩法,明明是“慢性自殺”,為何電視營運商堅持這樣做?
智能電視廣告無法消除,會員一充再充,消費者就是冤大頭。這種套娃充錢的玩法,明明是“慢性自殺”,為何電視營運商堅持這樣做?
智能電視廣告無法消除,會員一充再充,消費者就是冤大頭。這種套娃充錢的玩法,明明是“慢性自殺”,為何電視營運商堅持這樣做?
智能電視廣告無法消除,會員一充再充,消費者就是冤大頭。這種套娃充錢的玩法,明明是“慢性自殺”,為何電視營運商堅持這樣做?
智能電視廣告無法消除,會員一充再充,消費者就是冤大頭。這種套娃充錢的玩法,明明是“慢性自殺”,為何電視營運商堅持這樣做?
智能電視廣告無法消除,會員一充再充,消費者就是冤大頭。這種套娃充錢的玩法,明明是“慢性自殺”,為何電視營運商堅持這樣做?
智能電視廣告無法消除,會員一充再充,消費者就是冤大頭。這種套娃充錢的玩法,明明是“慢性自殺”,為何電視營運商堅持這樣做?
智能電視廣告無法消除,會員一充再充,消費者就是冤大頭。這種套娃充錢的玩法,明明是“慢性自殺”,為何電視營運商堅持這樣做?
智能電視廣告無法消除,會員一充再充,消費者就是冤大頭。這種套娃充錢的玩法,明明是“慢性自殺”,為何電視營運商堅持這樣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