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的幽州在什麼地方,為何幽州總是成為叛軍的根據地?

作者:夏知觀史

#曆史開講#

幽州,是大陸古代著名的行政區劃之一,和雲州并稱“燕雲十六州”,中國曆史上,對于幽州有着諸多的文獻記載,例如《禹貢》中便這樣描述幽州:“冀州之域,舜置十二牧,則其一也。”

而在《周禮·夏官·職方氏》中,則以極為簡短的話描述了幽州的方位:“東北曰幽州。”

《春秋元命包》中也如此形容幽州:“箕星散為幽州,分為燕國。”

《爾雅·釋地》中解釋說:“燕曰幽州。”

上述這種種文言古句都在向我們傳遞一個資訊,即幽州的所在。

古代的幽州在什麼地方,為何幽州總是成為叛軍的根據地?

根據曆史學的考據結果顯示,在中國古代,稱北方為“太陰”,而幽州恰處于北方地區,故以幽冥為号。

那麼幽州究竟具體在何處呢?其實,答案已經呼之欲出,古時幽州就是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東北遼甯以及北韓北部的部分地區,其曆代統治者居住的治所在今北京市城區西南廣安門附近。

在中國漫長的曆史之中,曆朝曆代對于幽州的定義和管轄的範圍随着王朝的興衰更疊而不斷變化,但幽州的核心所在區域并沒有發生改變,那就是如今新中國的首都,北京市。

一、揭秘幽州:源遠流長之地

幽州的曆史非常之久遠,其曆史沿革可以一直追溯到先秦時期。

古代的幽州在什麼地方,為何幽州總是成為叛軍的根據地?

商朝末年,周武王姬發率軍推翻商纣王的殘暴統治,建立西周,随後根據戰功列土封疆,封召公于幽州故地,其号為燕,其範圍大抵上囊括今天的河北北部和遼甯一帶,待到東周戰國時期,燕國與其他六國并稱為“戰國七雄”。

秦國時期,秦始皇掃六合、一統中國,燕國滅亡,但秦皇沿用了戰國時期燕國的建制,仍将此處設為幽州。

兩漢時期,幽州下轄的地域範圍逐漸擴張,改稱為幽州刺史部。

魏晉南北朝時期,多國混戰,民不聊生,幽州的轄境也逐漸縮小,恢複至兩漢前的水準。

隋唐時期,隋炀帝改幽州為涿郡;隋朝滅亡之後,唐朝興道州縣制度,複名幽州,而後又在此處增設東夷都護府,唐玄宗時期,設定幽州節度使。

古代的幽州在什麼地方,為何幽州總是成為叛軍的根據地?

五代十國末期,後晉高祖石敬瑭甘願當“兒皇帝”向契丹(即遼國)割土求援,将“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幽州從此成為中國遊牧民族的轄地長達160餘年。

兩宋時期,遼太宗廢除舊時幽州稱謂,定名“南京幽都府”,在此曆史事件之後,幽州作為一個正式的、官方建制的行政區劃被除名,不複存在。

二、揭秘幽州:叛軍四起之地

幽州是一個自古以來便磨難苦多的地界,曆史上曾經有着諸多叛軍勢力盤踞于此并以此為據點對當時的正統政權開展攻勢,從西漢末年開始,幽州的割據勢力便應接不暇、數不勝數,幽州就如同一塊炙手可熱的風水寶地吸引着無數野心家欣然前往,其中有着成功據守多年、名揚四海的,也有稱雄失敗,為後世所恥笑的。

古代的幽州在什麼地方,為何幽州總是成為叛軍的根據地?

彭寵,便是一位憑借其另類的滑稽事迹而在幽州叛軍史上獨樹一幟的人物。

彭寵,字伯通,南陽郡宛縣人,東漢一代名仕,出身于官宦世家,才華出衆,被皇帝選為大司空士,日後更是被授予偏将軍、漁陽太守的頭銜,風光無限。

但在西漢滅亡、東漢建立之後,龐寵不滿其現狀,心生怨恨,起兵謀反,自命為“燕王”,以幽州為大學營,勾結外部匈奴勢力,被光武帝劉秀率軍讨伐。

未等到光武帝的大軍壓境,在建武五年,即公元29年,彭寵被自己的三位家奴設計困于府邸,龐寵本想以财富、女人、名譽和地位為引誘騙家奴們放他一條生路,不料計謀被識破,龐寵和其夫人被斬首,家财也被搜刮一空。

古代的幽州在什麼地方,為何幽州總是成為叛軍的根據地?

元朝有人據此事件創作了雜劇《捉彭寵》,又名《鄧禹定計捉彭寵》,以藝術創作的方式給這個失敗的反叛增添了一絲戲谑的色彩。

當然,以幽州為本營成功割據一方的叛軍和軍閥數量遠超失敗,公孫瓒便是其中一位成功者。

公孫瓒,字伯圭,出身貧寒,自幼聰慧膽識過人,受到幽州涿郡太守賞識,在将官仕途上一路升遷,擔任中郎将。公孫瓒以極為堅決的态度抗擊北方遊牧民族的南下入侵而聞名于世,作戰時果決武勇,名震北疆。

在初平四年即公元193年,公孫瓒成功以下克上,擊殺其頂頭上司劉虞,挾持大漢朝廷派遣來的使者,迫使皇帝封其為北方四州總督,成為北方最強大的諸侯之一。

古代的幽州在什麼地方,為何幽州總是成為叛軍的根據地?

然公孫瓒最後在和袁紹的鬥争中失利,被困于一座孤樓上,最後引火自焚,令人感慨。

袁紹,也是東漢末年一位曾經占據幽州的豪傑,字本初,汝南汝陽人,出身于東漢末年的名門世家“汝南袁氏”。

在東漢末年群雄四起、天下争霸的過程中,袁紹首先是占據冀州,爾後再奪得了青、并二州的控制權,後于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的“易京之戰”擊敗了盤踞于幽州的公孫瓒,統一河北,其勢力範圍擴張到頂點。

但在南下進軍的途中失利,于建安五年也就是公元200年,在著名的“官渡之戰”中被曹操擊潰,兩年之後便因病去世。

古代的幽州在什麼地方,為何幽州總是成為叛軍的根據地?

時光荏苒,時間來到唐朝末年,唐朝著名的節度使、叛臣之一安祿山便是從幽州發家,發動“安史之亂”。

安祿山原本姓氏為“康”,字軋荦山,是大陸少數民族粟特族人,營州柳城人氏,在開元初年,安祿山一家舉家由突厥逃往大唐,拜時任幽州都督的張守珪為義父,成為其部下。

天寶年間,安祿山憑借其義父張守珪的推舉,在官場上一路扶搖直上,平步青雲,連續擔任平盧鎮、範陽鎮(即幽州)以及河東鎮三鎮的節度使,被冊封為東平郡王,坐鎮東北。

天寶十四載,也就是公元755年,蓄謀已久的安祿山迫不及待的打着“誅殺宰相楊國忠”的旗号,公然反叛大唐,其勢如破竹,一路高歌猛進,大破唐軍,接連攻入兩京即長安和洛陽,迫使唐玄宗倉皇出逃。

古代的幽州在什麼地方,為何幽州總是成為叛軍的根據地?

爾後,以幽州為中心建立政權,其号為“燕”(後世稱僞燕),自封年号為聖武。

三、揭秘幽州:骠馬鐵騎之鄉

那麼為什麼幽州會産生如此之多的叛軍勢力呢?究竟是什麼因素能夠吸引如此之多的野心家以幽州為據點割據一方、稱雄天下呢?這還要從當地的風土人情說起。

幽州,從地理環境來說,可謂是風水寶地。

從經緯度來看,地處中緯度地區,西風帶,為溫帶季風性氣候,夏季盛行東南風,高溫多雨;冬季盛行西北風,寒冷幹燥,較為适合人們在此定居,生息繁衍。

而從地形地勢來看,幽州北部有着燕山相護,西部同太行山毗鄰,東部和渤海相望,南部則與廣袤無垠、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接壤。

古代的幽州在什麼地方,為何幽州總是成為叛軍的根據地?

燕山和太行山山脈隆起的地勢能防範冬季從西北吹來的寒風,使得幽州地區的氣溫相比于周遭其他地區更為的溫暖舒适;東部廣闊的海洋能夠為其帶來充沛的濕潤空氣,并在山腳下形成降水,滋養萬物;南邊的大面積的平原地形則可以為大規模開展農作物種植以及畜牧養殖提供優越的條件。

幽州土地在經過曆代人的開墾和耕耘之後,成為了一方沃土,在其上不僅可以種植小米、麥子等農耕作物進而形成千裡良田,也可以培育豐沃水草造就一望無際的牧場畜養家禽,特别飼養如馬匹等善于奔跑活動的、略帶野性的牲畜。

再加之幽州東面瀕臨大海,渤海灣海面平靜安定,少狂風巨浪,屬天然良港,又有着黃海暖流餘脈注入,水溫較高且養料豐富,海魚肥碩而又數量衆多、易于捕撈,故而漁業亦極為發達。

古代的幽州在什麼地方,為何幽州總是成為叛軍的根據地?

于是,幽州便成為了一個盛産米麥、海魚等糧食作物以及重要戰略軍備馬匹的北國糧倉。

說完了風土,接下來便是人情。

優渥的地理環境為幽州的人民帶來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平原開闊、口糧充沛緻使此地易于居住,自然而然也就人丁興旺、人口衆多。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幽州處于南北接洽之地,這就使得此地的人民兼具南北特征。

在身體素質上,幽州子弟有着不輸于北方遊牧民族的強健體魄,其尤為擅長射箭騎馬,并以此為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公孫瓒的“白馬義從”便是從幽州子弟中招募而來;在精神品質上,幽州“多慷慨悲歌之壯士”,知孝悌廉恥,崇德尚義,以忠孝勵其俗,民風既有彪悍、武勇的一面又有忠義、儒雅的一面。

古代的幽州在什麼地方,為何幽州總是成為叛軍的根據地?

而且由于常年處于動亂和戰火之中,當地的百姓都已經自發的鍛煉起自身的武力以自保,進而造成了全民皆兵的現象出現。

彪悍的民風、忠肝義膽的品格、充足的兵員再佐以膘肥的駿馬便成就了異常兇悍、強大的幽州骠馬鐵騎,又稱幽州突騎。

幽州突騎以迅猛、快速的奔襲和運動戰著稱,戰術多樣,靈活多變,誰掌握了幽州突騎,誰就等于握有了進攻中原地區的資格。

四、揭秘幽州:必争之交通要沖

幽州自古為形勝要沖,軍事重鎮,乃是兵家必争之地,三面環障,一面通行的地形能夠讓盤踞幽州的叛軍、軍閥等地方豪強輕松搭建防禦工事,輕而易舉的扼守關口,拒敵于門外,極好的地形地勢為開展割據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古代的幽州在什麼地方,為何幽州總是成為叛軍的根據地?

反之,幽州面向南方平原的巨大開口則可以讓地方豪強在戰時随時随地往南迂回縱深,在日常非戰時也可以利用平原地形大興交通運輸業,南北來回調運和輸送民用和軍備物資。

幽州介于南北之間的地理位置,也讓其成為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橋頭堡。

“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如果少數民族想要進入中原地帶,必須要經過幽州,以此地為跳闆才有可能成功,這就使得此地的戰略意義變得極為重要,曆史上隻要是尚存一定戰略眼光的帝王都會派遣精兵強将固守此地,絕不會将幽州拱手相讓。

而從交通運輸上來說,隋朝征讨高句麗時,涿郡是屯兵放糧的重要糧倉與兵營,隋朝日後為了興國運,舉國之力修建大運河,運河的終點便是位于幽州中心地帶的涿郡,自此以後,幽州成為了溝通南北、橫貫東西的一個即為重要的交通要地。

古代的幽州在什麼地方,為何幽州總是成為叛軍的根據地?

從上述種種條件來看,幽州占據着天時地利人和,坐擁諸多便利條件,如此一個風水寶地成為叛軍的心頭之好也就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