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響原創 · 作者|祖楊
“我花開後百花殺。”
《夏花》的“後勁兒”,比想象中更大。2月28日會員收官後,#夏花 OE#、#沒有夏花的第一天#登上微網誌熱搜,不少劇迷在話題下回顧細節、分析探讨、二創結局,長尾效應明顯。
自播出以來,《夏花》多次登上貓眼網絡劇熱度榜日冠、燈塔輿情熱度日冠,熱度也延展到社交平台,斬獲微網誌熱搜590個、熱點登上抖音榜182次。從熱度到口碑,《夏花》走出了一條黑馬路線。
“有想談戀愛的沖動”是大部分觀衆看完這部劇後的第一印象。一反過去愛情劇的正常套路,《夏花》沒有家長裡短、狗血戲碼,隻專注男女主角動情後的浪漫與甜蜜,也沒有先虐後甜、纏綿糾葛,更多是一眼萬年、雙向救贖的堅定與勇敢。在畫面呈現上,對光影和色彩的描摹也遠“重”于此前的愛情劇。
無論内容叙事還是視聽制作,《夏花》都是一次創新和更新。正如騰訊線上視訊影視内容制作部天然工作室進階總監 、《夏花》總制片人張娜所說:“我們用了一些文藝的調調,拍了一個愛情先鋒劇。”
《夏花》的“反套路”方法論
《夏花》和我們看過的愛情劇不一樣。
這部劇講述的是身患白血病的年輕女孩對落魄大叔一見鐘情後開啟“直球式追愛”的故事,這種題材和類型在市面上少有。“我們就要做别人沒做過的”,在張娜看來,大家刻闆以為男生因為女生漂亮、身材好而喜歡她是件很正常的事,但如果一個女生因為男生的顔值或者身材而喜歡他,就會羞于說出來,《夏花》的故事設定就是想打破這一刻闆印象。
差別于過往愛情劇裡的“傻白甜”,何冉是“進攻型”女主,因為身患白血病,從小在被過度保護的環境下成長,反叛大膽的種子被種下,而在理發店初遇蕭寒時,種子開始萌芽,故意遺漏手機、冒雨前往找手機、借傘還傘制造一系列邂逅,在各種主動進攻中一步步拿下男主。原生家庭的過度保護,大膽追愛的性格,各種複雜人設交織,人物形象更為飽滿。
男主角蕭寒也給觀衆帶來了強新鮮感,今年初“叔圈審美”成為流行,大衆喜歡的是人到中年的“不油膩”和“沉澱感”,言承旭扮演的蕭寒便是如此,雖是一位“中年大叔”,沒有正式工作、靠打零工度日,但一人一貓一房子的“避世感”去掉了年齡增長帶來的油膩和不和諧,增加了一絲滄桑和神秘。
何冉與蕭寒的相遇和相愛像是幹柴與烈火,但兩個人的情感鋪陳并沒有一筆帶過,而是在循序漸進中運用一些“反套路”情節來增加沖突和驚喜。比如蕭寒和何冉有一場花房親熱的戲,即将吻上的時候突然被樓下的人打斷,其實這裡的反套路就在于何冉向蕭寒發起進攻,結果被反撩,這種欲拒還迎的暧昧拉扯比直白的吻戲更讓人心動。
故事的創新隻是引子,讓更多人記住劇集本身、形成專屬的記憶點還是另一個砝碼——質感。
高飽和的藍天白雲、意識流的寫意影像、帶有情緒的鏡頭語言,《夏花》的視覺風格頗為鮮明,色調對比明顯,有些複古又有些文藝,這也是主創團隊的有意為之。張娜透露,《夏花》是陳宙飛導演第一次拍攝的愛情片,此前他更擅長的是罪案懸疑片,而選用陳宙飛執導,就是看中了他對美學和色彩的把控,“用拍探案片的導演拍愛情片也是一種反套路”。
為了呈現真實的光影場景和浪漫的氛圍感,《夏花》沒有選擇都市裡的鋼筋水泥和高樓大廈,分别在海南三亞、陵水、萬甯置景,海邊廢棄的房子也是專門搭建的實景,用真實的自然光去塑造影像質感,比如何冉初遇蕭寒時的朦胧光、去西京治病時蕭寒在咬手時的光影對比,都成為了網友刷屏的高光名場面。
“影像是光影的藝術,很多時候我在現場排戲的時候會觀察演員,去判斷在某一瞬間應該怎麼捕捉他的狀态。”導演陳宙飛表示。
在制作過程中,主創團隊始終秉持“效果大于進度”,如果不夠好,就換一個方式拍。比如昙花盛開那場戲,原本設計的是男女主角對話、花開,一輪拍下來後效果不如預期,最後換成了海邊,兩個人背對着,對面是海,夕陽營造着時間流逝的感覺。“這部戲是一個重制作的戲,每一個畫面都是非常用心在經營的。”陳宙飛說道。
用心的制作也打破了愛情劇的固有閱聽人群體,吸引了更多觀看者。張娜說,戲播出後,她發現給到積極回報的人群類型、性别畫像遠比想象中豐富,很多人都說很喜歡、拍得好,“這有些出乎意料,尤其是我覺得《夏花》比較女性視角”。
創新叙事、視覺新穎、畫面質感,可以說《夏花》從籌備到上線都是全新的探索,而從結果來看,這部劇也确實展現出愛情劇的更新:跳出模闆的劇集,也能靠故事基底和精巧制作來打破圈層、以小搏大。
愛情劇還能如何創新?
愛情劇一直是市場的大熱題材,當針對這一題材刻畫得數量多了,就難免形成套路,帶來嚴重的同質化,尤其是前幾年甜寵、低齡化當道下,觀衆開始對各種“工業糖精”、“人工淚滴”免疫,創新迫在眉睫。
對于張娜來說,深耕愛情賽道,在每一部劇中做出不同和更新,是硬性KPI。“我的做劇理念就是尊重觀衆,給觀衆好的、高品質的,不停在追求創新的作品。”
張娜上一部擔任總制片人的愛情劇是林雨申、趙露思主演的《我,喜歡你》,當時市面流行的多是“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故事,《我,喜歡你》男主角雖也是一位“霸總”,但在情節上為霸總設計了一次次出糗遭遇:上樓踩到白菜幫子、聽歌嗦粉結果被酒瓶砸頭。這種反差感不僅增加了笑料,也化解了愛情劇的套路。
到後來《夏花》在籌備時也主動和當下流行的愛情劇做了區隔。
這兩年愛情劇開始走向類型複合疊加,除了描述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外,還會用大量的筆墨去講述兩個人的職業身份、原生家庭以及大衆觀衆的現實話題,整體更飽滿豐富。初心是好的,用愛情劇去映射現實、引發破圈層關注,但具體到落地環節,也會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愛情和現實雜糅。
在複合疊加成為愛情劇的主流,《夏花》反其道而行,不說教、不狗血,隻講述成年人的怦然心動。“其實愛情本來應該是一個很廣泛的而且觀衆喜歡看的題材,我們通過造夢讓觀衆看完之後去想象,希望自己也能遇到這樣愛情。”張娜提到。
不過,創新、反套路又意味着“未經驗證”,在講究經驗主義的影視行業,這種創作形式往往因風險性較高不被看好。如何把握創新的尺度、創新的“步子”要邁多大,則考驗的是視訊平台的敏銳度和對内容的把控力度。
在項目生産全周期,騰訊視訊與《夏花》劇組保持了緊密的關聯,給予大量的資源扶持。比如選角層面,蕭寒與何冉都被網友稱為“貼臉式”選角,“言承旭和蕭寒的人設特别貼合,看到他就覺得從劇本裡走出來了,徐若晗雖是新人演員,但平台支援我們做這樣的創新,她的演繹也很讓觀衆有代入感。”張娜分享道。
在選角創新外,《夏花》的片頭、調色、BGM應用其實調動了多個制作團隊,不同團隊之間的磨合也一定程度上展現出騰訊視訊的内容把控力和整體的協同力,良好的創作氛圍也為影視行業打了個樣。“我們是一個很團結的團隊,我們審美完全一緻,幾乎沒有出現沖突,我們齊心協力做出了今天的《夏花》,這就是團隊的力量。”
歸納來看,《夏花》的反套路創新,一是來自于本身的好故事,二是制作團隊匠心和用心,三是視訊平台的扶持和把控。不過影視行業風向無常,觀衆審美更是常變常新,如何在變化中穩步前行,持續生産觀衆喜歡的精品内容,依然是創作者需要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