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胡适悲涼後世:愛女早夭,兒子自殺前登報罵父,66歲獨孫至今未婚

作者:吃不飽的小阿飛

《覺醒年代》受到全民的熱捧。記得在裡面有這麼一句話,“中國之是以這麼窩囊,就是因為太少,胡适太多了。”

這是陳獨秀對胡适所說的話,其實,陳獨秀的意思是怪胡适過分地研究學術,而忽略了當時最主要的關于革命,關于國家前途的事情。

胡适真的那麼不如嗎?其實不是,他是大陸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是上個世紀,影響中國社會的新文化運動的主要旗手之一,開創中國哲學史,研究創辦新青年,提倡白話文。這一切,都是胡适的對新中國的貢獻。

胡适悲涼後世:愛女早夭,兒子自殺前登報罵父,66歲獨孫至今未婚

隻是他在新文化後期的時候,因為師承美國杜威教授,他信仰自由主義,實驗主義,并沒有與陳獨秀等一樣信仰馬克思主義,進而逐漸與陳獨秀等人脫軌,但他自身,對中國社會的貢獻仍然不可磨滅,為人稱道。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在中國史上有着濃重一筆的人物,他的後輩,卻并沒有多麼地幸福美滿。

胡适的後代

胡适出生在1891年的上海,自國小習成績優異的他很快便在1910年奔赴美國康奈爾大學,師從哲學家杜威教授,杜威教授對胡适的影響甚大,他諄諄教誨胡适,從學識到思想,都深深地影響了胡适,甚至胡适的信仰也是杜威的自由主義。

胡适悲涼後世:愛女早夭,兒子自殺前登報罵父,66歲獨孫至今未婚

胡适在1917年來到北京大學擔任教授,以及加入《新青年》同人編輯,為新文化運動擔任旗手。

1917年,回國的胡适因為父母之命,娶了妻子江冬秀,身為自由主義的信奉者,也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弄潮兒,胡适的妻子卻并不是大家閨秀,不是新時代女性,而是一個裹腳的舊時代女性。

他們的婚姻非但沒有任何不幸,甚至美滿得令人稱贊,張愛玲曾經評價他們:“他們是舊式婚姻罕有的幸福例子。”他們一生都很尊敬對方,中國所謂“相敬如賓”大概就是這個樣子,隻是他們的後代,卻沒有如他們這般幸福美滿。

胡适悲涼後世:愛女早夭,兒子自殺前登報罵父,66歲獨孫至今未婚

胡适與江冬秀生有兩兒一女,大兒子名為胡祖望,是胡适寄托其對母親的哀思,有光宗耀祖、思祖祭祖的意味;二女兒胡素斐,是胡适紀念舊女友陳哲衡的意思,“吾女素斐,即用莎菲之名”,莎菲,便是胡适對陳哲衡的稱呼;三兒子名叫思杜,這個杜,便是恩師杜威的杜,胡适希望小兒子能繼承杜威教授的自由主義,并發揚光大。

本來一家人應該其樂融融才對,但,三個孩子卻都有不幸。

女兒胡素斐的早夭

首先是二女兒胡素斐,在舊時代,科技不夠發達,連帶着有許多的未知疾病帶走了人們的性命,而這種事,胡素斐在五歲時也不幸遭遇。

胡适悲涼後世:愛女早夭,兒子自殺前登報罵父,66歲獨孫至今未婚

胡适異常疼愛自己的女兒,對她照顧萬分,在1920年女兒滿月的時侯,胡适日記寫道:“下午小睡,今日是女兒胡素斐陰曆滿月之期,江呂諸家親眷都送禮來,故下午請他們來做一場非常客氣的湯餅會。”可見胡适對女兒的喜愛,隻是在1925年,女兒五歲的時候,卻因病早夭了。

這段期間,胡适曾出軌曹誠英,這也是他們夫妻關系最緊張的時候,而女兒胡素斐的離世,讓胡适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他深深責備自己,意志消沉乃至寄于詩酒,以圖忘卻失去女兒的痛苦。

在1927年,胡适在紐約旅途中,往事以另一種方式呈現在了胡适的夢中,他夢見了胡素斐,醒來的他再也沒有了睡意,起來做了一首詩《素斐》,“睜開眼睛來,雙淚進堕,一半想你,一半怪我......素斐,不要讓我忘了,永遠留作人間痛苦的記号!”

胡适悲涼後世:愛女早夭,兒子自殺前登報罵父,66歲獨孫至今未婚

女兒的死是胡适一生的痛,他直至晚年,都不時埋怨自己的“罪過”,責怪自己對自己的女兒不夠關心照顧,以至于女兒早夭。

小兒子胡思杜自缢前罵父親

在1921年,胡适的第三個小孩胡思杜出生。胡适對小兒子寄予了厚望,希望小兒子能繼承恩師杜威的哲學思想,傳承下去,他也是胡适内心對自由主義的渴望。

胡适很是疼愛自己的小兒子,這也符合中國家庭的一般現象,喜愛最小的孩子,但在胡思杜小的時候,胡适為事業奔波,隻有不用自己太費心照顧的長子跟在身邊,而胡思杜則在家中被江冬秀照顧。但幾乎每封信中都有關于胡思杜的話語,也有催促兒子給自己寫信的内容,可見胡适對他的喜愛。

胡适悲涼後世:愛女早夭,兒子自殺前登報罵父,66歲獨孫至今未婚

胡思杜小的時候便體弱多病,但他很善于思考,尤其是對自由主義,對民主主義的思索,是以他很小的時候,對待他的家中傭人便很是親切。

這也讓胡适很是欣慰,對兒子的教導,因為常年在外他便無法親力親為,這也導緻了胡思杜的學業越來越差,以緻在美國八年換了兩所學校,都無法順利畢業。

在1948年,解放戰争的波及,胡适決定舉家搬遷,離開北平,而在北大圖書館工作的胡思杜卻拒絕随家庭遷往,一向尊重兒子意見的胡适見狀也不勉強兒子,隻是告訴兒子要一切小心,殊不知,這卻是他們最後一次談話。

胡适悲涼後世:愛女早夭,兒子自殺前登報罵父,66歲獨孫至今未婚

1950年,胡适從報紙上看到了兒子胡思杜寫的一篇名為《對我父親-----胡适的批判》。當胡适看到時,他很是痛心,但他心想這是兒子不得已而為之,便有所釋然。

豈料在1957年,卻傳來了胡思杜遭受精神壓力,最後自缢的消息。但他至死都不願相信兒子已死,甚至在遺囑财産配置設定上還留有胡思杜的份額。

胡适的後代僅存一位長子胡祖望,或許是祖宗庇佑,胡祖望雖然并沒有多麼聰明絕頂,但卻也老實本分,甚至在胡适的母校康奈爾大學畢業,成了一名工程師,一生富足。

隻是他的獨子胡複,卻學了叔叔胡思杜終生未娶,如今66歲仍孑然一身,甚至有傳言稱他是斷袖者。

胡适悲涼後世:愛女早夭,兒子自殺前登報罵父,66歲獨孫至今未婚

小結:

胡适的後代難有善者,這不禁讓人唏噓不已,二女兒才五歲便因病離世,成了胡适一輩子的痛;而小兒子也在分别之後,在接受不了精神壓力與折磨之下,選擇了自缢身亡,唯一還算好的大兒子,後代終生不娶,疑似斷袖之人的傳聞。

都說善有善報,胡适為新文化運動作出重大貢獻,卻最終血脈斷絕,真是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