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微笑天使”走出微笑曲線,江豚普查專家樂見母子伴遊,“它很聰明還吃刀魚”

作者:上觀新聞

從1800頭、1045頭、1012頭,到超過1200頭,農業農村部28日對外公布江豚最新調查的種群數量為1249頭,這是從2006年首次長江江豚科考以來,“水中大熊貓”的核心資料首次止跌回升,實作了曆史性轉折。

可以說,在長江十年禁漁全面實施的第二年,母親河裡的“微笑天使”成功走出一條“微笑曲線”。與上次調查相比,它們在5年内數量增加23.42%,年均增長率為4.3%。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就此采訪參與此次長江江豚科學考察專家。

“微笑天使”走出微笑曲線,江豚普查專家樂見母子伴遊,“它很聰明還吃刀魚”

【吃兇猛大鳡,也吃鮮美小刀】

長江水域生态保護戰略研究中心成員、上海海洋大學教師李建華在鄱陽湖目擊過八九頭一組的整群江豚,而最興奮也是最幸福的是見到母子伴遊,豚媽媽帶着1米多的豚寶寶。

在李建華眼中,江豚是非常聰明的水中生靈。它們隻吃活魚,能吃兇猛的大鳡魚,也會吃鮮美的小刀魚。此番調查表明,部分物種分布區域明顯擴大,除了長江江豚的活動範圍有較大幅度增加,長江刀魚——“刀鲚”數量也明顯增長,能夠溯河洄遊到曆史上最遠的水域洞庭湖。

有意思的是,江豚擁有自己的“語言”交流能力,發出人耳無法聽到的高頻信号,這是在淡水豚中唯一擁有的特殊功能。比起其他瀕危甚至是新近滅絕的長江水生物,它們比較善于“趨利避害”、“擇水而居”,選到最适宜的江湖環境栖居出行。

“微笑天使”走出微笑曲線,江豚普查專家樂見母子伴遊,“它很聰明還吃刀魚”

【靠目視、聲呐,靠AI、DNA識别】

大江大河之上,全域普查靠什麼手段呢?李建華老師2019年由學校選派、挂職“長江辦”,從項目論證和設計開始,參與5年一度的江豚界第4次“人口普查”。她介紹,“普查”不僅靠目視、靠聲呐,這次大調查應用了多項新技術。比如視訊化人工智能(AI)識别,在行船中全程采集影像,加以AI“豚”臉識别,精準“點名報數”。

又如環境DNA分析,不但可以發現江豚留下的蛛絲馬迹,還能發現相關基因證據之間是否存在家族關系。上海海洋大學環境DNA技術與水生态健康評估工程中心主任李晨虹解釋,任何生物在水體裡生存,都會“排”出一些DNA,“取出1升湖水,裡面就有可能有魚的體液或者鱗片脫落而排放的DNA。”是以,可以将其中的DNA進行提取、解析,并建立資料庫和監測網。“這種方式比原先的水生生物調查研究省力高效,在水中DNA濃度很低的情況下也能測得到。”

“微笑天使”走出微笑曲線,江豚普查專家樂見母子伴遊,“它很聰明還吃刀魚”

【禁漁後年年有魚,單行道讓出路權】

那麼,江豚一族後期走勢如何?應該說,江豚種群還隻是處于恢複期。此次全流域長江江豚科學考察中,長江幹流江豚約595頭、鄱陽湖約492頭、洞庭湖約162頭。而長江幹流從南京到上海之間,李建華他們航行十多天,隻目視了幾頭江豚,有“大海撈針”之感。

好在長江十年禁漁,江面無網,也無漁船,為江豚創造了“年年有魚”的生活圈。調查表明,2022年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監測到魚類193種,比2020年的168種增加了25種。李建華說,有時江中的鲢魚還會意外跳上船隻,是以江豚食物還是很充裕的。同時,為了最大程度減小黃金水道航運對其影響,江豚出沒水域設定單向通行模式,将一半“路權”讓給它們。以江豚為标志性物種,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正逐漸恢複,水生生物資源呈現恢複向好趨勢。

圖檔來源:受訪者提供      

來源:作者:徐瑞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