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負責藏精納氣,若腎精氣不足或腎陰陽虛損,即為腎虛。不過,腎虛也有陰陽之分,要補腎首先就

作者:何藥師健康科普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負責藏精納氣,若腎精氣不足或腎陰陽虛損,即為腎虛。不過,腎虛也有陰陽之分,要補腎首先就要弄清屬于何種腎虛。

腎陰虛,最經典的表現是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其中的重點是潮熱盜汗,可用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左歸丸等。

腎陽虛,最經典的表現是腰膝酸冷,畏寒肢冷,陽痿早洩,夜尿頻數,肢體浮腫,其中的重點是怕冷夜尿多,可用右歸丸、桂附地黃丸、強腎片等。

如果同時有腎陰虛和腎陽虛的表現,有時潮熱盜汗,同時也很怕冷,有時陰虛陽亢,有時陽衰陰盛,那麼就可能是腎陰陽兩虛。中醫理論認為,陰陽相生相濟,陰損及陽,陽損及陰,是以無論是腎陰虛還是腎陽虛,最後都有可能發展為腎陰陽兩虛。治療腎陰陽兩虛的中成藥包括龜鹿二仙膏、補脾益腎口服液、佳蓉片等。

是以,六味地黃丸并不适用于所有類型的腎虛,它主要是補腎陰的。

六味地黃丸是在八味腎氣丸基礎上衍生出來的經典方劑,由熟地黃、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滋陰補腎。用于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遺精盜汗,消渴。經過曆代醫家反複實踐,又在其基礎上逐漸衍生出許多新的方劑。

1、杞菊地黃丸,出自清代董西園編著《醫級》,在六味地黃丸組方的基礎上增加了枸杞子、菊花,功能滋腎養肝,用于肝腎陰虧的眩暈、耳鳴、目澀畏光、視物昏花。

現代研究認為該藥可用于高血壓、腦血管病、各種眼科疾病、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及幹燥綜合征等免疫性疾病的治療,具有雙向調節作用。以該藥加減變化的方劑如今廣泛應用于内科、眼科、骨科、皮科、婦科、兒科等多種疾病,如頭暈、高血壓合并三叉神經痛、中心視網膜炎等。

2、知柏地黃丸,最早源于明代著名醫學家張景嶽所著《景嶽全書》,原名為滋陰八味丸,到清代董西園編著《醫級》卷十二中更名為知柏地黃丸。是在六味地黃丸組方的基礎上增加了知母、黃柏,功能滋陰降火,用于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口幹咽痛、耳鳴遺精、小便短赤。

現代臨床研究認為,知柏地黃丸加減可以治療糖尿病、更年期綜合征、幹燥綜合征、慢性前列腺炎、糖皮質激素副作用、甲狀腺功能亢進症、血小闆減少性紫癜、汗證、反複口腔潰瘍和反複尿路感染等。

3、麥味地黃丸,同樣出自清代董西園編著《醫級》。是在六味地黃丸組方的基礎上增加了麥冬、五味子,功能滋腎養肺,适用于肺腎陰虧、潮熱盜汗、咽幹、眩暈耳鳴、腰膝酸軟。

現代臨床可見用于更年期綜合征、口渴、多汗、老年糖尿病、矽肺、肺炎等。

4、金匮腎氣丸,與張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所述八味腎氣丸(腎氣丸)有所不同。八味腎氣丸的方藥組成為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澤瀉、桂枝、附子共8味藥;金匮腎氣丸的方藥組成為地黃、山藥、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澤瀉、桂枝、附子(炙)、牛膝(去頭)、車前子(鹽炙)共10味藥。金匮腎氣丸功能溫補腎陽,化氣行水,适用于腎虛水腫、腰膝酸軟、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現代臨床中,可見用于糖尿病、神經性口渴、甲狀腺機能亢進/減退、老年抑郁、老年便秘、尿崩症、男子精子異常、女性不孕、前列腺增生、再生障礙性貧血、坐骨神經痛、強直性脊柱炎等。

當然,六味地黃丸的衍生方遠不止這些,在此不一一贅述。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雖然地黃丸類中成藥組方合理,整體藥性較為平和,長期臨床實踐也證明其安全性較高,一般不會出現不良反應。但是,藥品不是食品,錯誤使用還是會造成副作用。

是以,用藥最好還是聽醫生或藥師的建議,否則,一是容易被這些“名稱相似而作用相反”的藥品所迷惑,二是不對症使用可能造成副作用,不利于疾病的診治。#好内容我來評#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負責藏精納氣,若腎精氣不足或腎陰陽虛損,即為腎虛。不過,腎虛也有陰陽之分,要補腎首先就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負責藏精納氣,若腎精氣不足或腎陰陽虛損,即為腎虛。不過,腎虛也有陰陽之分,要補腎首先就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負責藏精納氣,若腎精氣不足或腎陰陽虛損,即為腎虛。不過,腎虛也有陰陽之分,要補腎首先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