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皇帝為何不準三朝元老張廷玉配享太廟?

作者:crazielevy

在清朝,由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統治的時期是一段盛世的時期,曆史上稱之為“康乾盛世”。這段時期不僅僅皇帝都是明君,而且也出現了很多文臣武将。

乾隆皇帝為何不準三朝元老張廷玉配享太廟?

其中文臣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張廷玉,他是清朝唯一進入太廟的文臣,也是清朝唯一進入太廟的漢臣,就連後來大名鼎鼎的李鴻章、曾國藩等人,都沒有達成進入太廟的成就。

盡管是張廷玉,他進入太廟的過程也非常曲折,因為乾隆皇帝曾經三番五次地想要阻止他進入太廟。乾隆的這些行為就特别讓人匪夷所思,張廷玉好歹也是三朝元老,乾隆皇帝也是一代明君,他究竟為什麼要和張廷玉過不去?

在這之後,張廷玉又是如何進入太廟的呢?張廷玉本人又是個怎樣的人,才得以獲此殊榮?

乾隆皇帝為何不準三朝元老張廷玉配享太廟?

最器重他的雍正要求張廷玉配享太廟

張廷玉的家族屬于安徽桐城,在清朝,桐城出現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張廷玉便是其中之一,在張廷玉的家族裡也出現了不少著名的文人。

在康熙年間,張廷玉成功考上進士,從此開始了他的為官生涯。康熙皇帝對他非常器重,把他當成自己的左膀右臂。

後來康熙皇帝駕崩,雍正繼位。這一次皇帝換人對于張廷玉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因為雍正的上位可是充滿了血腥的鬥争,九子奪嫡的故事可以說是婦孺皆知。

雍正皇帝心裡特别清楚,自己的這個皇帝寶座得到得是多麼不容易,為了保住皇位,雍正皇帝決定大力培養自己的親信勢力。

乾隆皇帝為何不準三朝元老張廷玉配享太廟?

選來選去,雍正皇帝最終選中了張廷玉。理由有兩個,一個是張廷玉這個人非常有學問,總是能把事情處理的很好,另一個就是張廷玉的父親曾經是雍正皇帝的恩師,兩人之間的關系可以說是非常親密。

很快,張廷玉就成為了雍正皇帝的親信。在清朝,皇帝都特别勤政,每天的工作量特别大,是以他經常傳谕旨讓張廷玉承辦,張廷玉也每次都能辦得很好。後來,雍正皇帝甚至還讓張廷玉統領軍機處。

這可是一件非常不得了的事,要知道,軍機處的設立可是為了加強皇權,他們平時要幫助皇帝處理政務,是以能進入軍機處的人都是皇帝非常信任的人。

乾隆皇帝為何不準三朝元老張廷玉配享太廟?

後來在清朝邊境發生了叛亂,當時朝廷中很多大臣主張發兵讨伐,連雍正皇帝本人都非常想要出兵,這個時候張廷玉主張遣使宣谕,最終雍正皇帝采納了張廷玉的建議,由此可見張廷玉在雍正皇帝心中的分量。

遺憾的是,雍正當了13年皇帝就撒手人寰了,他的兒子乾隆繼位。如果說上一次皇位易主給張廷玉帶來的是機會,那麼這一次皇位易主帶給他的則是很多的難題。

雍正皇帝在去世之前,指定張廷玉和其他幾個大臣做顧命大臣,輔佐新皇帝乾隆。另外雍正皇帝還下了遺诏,要求日後一定要讓張廷玉配享太廟。

雍正皇帝的這個願望最後當然還是實作了,隻是實作的過程充滿了曲折。在張廷玉晚年的時候,乾隆皇帝甚至削去了他的爵位,取消了他配享太廟的資格,這期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乾隆皇帝為何不準三朝元老張廷玉配享太廟?

新皇帝乾隆和張廷玉的關系并不好

和雍正皇帝形影不離的關系不同,乾隆皇帝登基之後雖然也非常重用張廷玉,讓他擔任重要官職,他們之間的關系遠遠不如當年張廷玉和雍正皇帝之間的關系。

乾隆皇帝雖然在晚年的時候比較昏庸,在剛登基的時候他是非常年輕氣盛,充滿理想的。他當時也是要立志作為一個好皇帝,能夠延續他祖輩和父輩的盛世,是以他想對朝廷内外有着大刀闊斧的改變。

張廷玉作為曾經侍奉過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的朝廷重臣,他的思想就相對比較守舊。有一天,有一些朝中的大臣建議想要改變一些現有的法律法規,以解決當時社會上存在的一些問題。

這些建議想法都是很好的,乾隆皇帝也非常想贊同,張廷玉的想法就非常頑固,他立即非常激動地反對了這些朝中大臣的想法,使得這一次法規上的改革沒能完成,這起事件也讓張廷玉和乾隆皇帝之間的君臣關系逐漸開始走下坡路。

乾隆皇帝為何不準三朝元老張廷玉配享太廟?

當時張廷玉面對的困境不僅僅是和乾隆皇帝之間的關系,他和其他一些滿族大臣的關系也被搞得非常緊張。有一天一個滿族的大臣鄂爾泰去世,由另一位新的滿族大臣讷親接替他。而如何安排這些大臣行走的順序,就成了一個難題。

按照規定這位新的滿族大臣應該走在最前面,張廷玉畢竟是三朝老臣,他覺得自己也有走在最前面的資格。乾隆皇帝絞盡腦汁,最後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不料卻加劇了他們之間的沖突。

這一起事件不僅僅是讷親和張廷玉之間的沖突,更是滿族大臣和漢族大臣之間的沖突。雙方之間一直針鋒相對,誰也不服誰。

早在鄂爾泰在世的時候,張廷玉的關系和他也非常不好,兩個人雖然是同僚,彼此之間卻很少說話。鄂爾泰一有犯錯,張廷玉就會去故意挖苦他,把他搞得汗顔無地。

乾隆皇帝為何不準三朝元老張廷玉配享太廟?

張廷玉晚年的一系列事件加劇了君臣沖突

如果隻是上述的那些事件,那還不至于讓張廷玉和乾隆皇帝之間的關系鬧僵,等到了張廷玉晚年的時候,當時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徹底加劇了他們之間的沖突。

張廷玉由于年事已高,他向乾隆皇帝請求回家休養身體,乾隆皇帝立即同意了他的請求,并且一高興還寫了三首詩給他。

這本來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張廷玉也牢牢記着當年雍正皇帝留下的遺囑,他擔心乾隆皇帝會忘記這件事,或者有人在他不在朝廷的時候偷偷地說他壞話,就想讓乾隆皇帝提供一個相關的憑證,好讓他能夠安心。

乾隆皇帝頓時臉色大變,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但畢竟是自己父親的遺囑,就給了張廷玉相關的憑證。

乾隆皇帝為何不準三朝元老張廷玉配享太廟?

或許是張廷玉也感覺自己的做法并不太穩妥,第二天他派自己的兒子來到朝廷向乾隆皇帝表示感謝,誰知這個充滿好意的舉動還是激怒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覺得張廷玉沒有親自前來,這種做法實在是不敬的,于是指令軍機處給張廷玉下指令第2天親自來到宮裡。

結果不知道是什麼緣故,軍機處的指令還沒有下達,張廷玉就在黎明的時候來到了宮裡。這讓乾隆皇帝更加火冒三丈,認為這是軍機處保密措施做得不夠,私自把消息洩露了出去。

最後經過群臣商議,乾隆皇帝削去了他的爵位,取消了他配享太廟的資格。張廷玉于是就非常凄慘地走過了自己人生的最後一段路,在公元1755年,張廷玉壽終正寝。

乾隆皇帝為何不準三朝元老張廷玉配享太廟?

也許是不能違背自己父親的囑托,也或許是在張廷玉去世後乾隆皇帝也想通了很多事情,最終乾隆皇帝還是讓張廷玉配享太廟了。

正所謂伴君如伴虎,即使是乾隆皇帝這樣的明君,張廷玉也還是落得非常凄慘的下場,讓人唏噓不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