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潛驅東漢風,日使薄者醇:以漢代服裝為例簡析漢風漢文化的特點

作者:微鑒州夢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分享與讨論,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引言

漢文化一般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範疇,廣義的漢文化是中國曆朝曆代的文化結合體,綜合了古人的物質和思想,代表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曆史和文明,是中國作為文明古國的代稱,很多對于中國的物質載體都使用與“漢”有關的詞彙,如漢語、漢字、漢曆等,狹義的漢文化是指漢代文化或兩漢文化。

儒家學派是漢朝主要推崇的思想學派,而這一時期代表着神明的龍與鳳,也正式成為了中華民族的象征。漢代的龍鳳文化繼承和發展了夏商龍鳳文化的一部分,而經過漢文化對龍鳳的推崇之後,“龍的傳人”,便成為了世界各國的中國人民海外華僑所共有的稱謂。

潛驅東漢風,日使薄者醇:以漢代服裝為例簡析漢風漢文化的特點

一、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漢文化滲透生活方方面面

漢代注重文學的發展,也是大陸曆史上第一個文化高度發達的時期,漢代創立了大量的詩詞歌賦。漢代的詩詞歌賦主要是在《詩經》、《楚辭》以及秦代民歌的基礎上進行發展,曆經了從民間歌謠到文人創作、從樂府歌辭到文人賦詩的方式。

漢武帝時期,正式成立漢樂府,漢代的樂府民歌達到了空前的盛況。也讓漢代的音樂成為了最終特立獨行的漢代音樂文化。漢樂府民歌中對于官僚貴族的豪奢與殘暴的鞭笞,和對勞動人民生活疾苦的關懷,都展現了一種“人文關懷”的思想,這樣人文關懷的漢代民歌文化,也在中國音樂史上呈現了别樣的審美特征。

潛驅東漢風,日使薄者醇:以漢代服裝為例簡析漢風漢文化的特點

同時漢代中的生活文化也較為特别,漢代開啟了與春秋戰國時期不同的衣着設計穿着方法。漢代設立了“輿服制度”,通過服飾來對官場官員的等級進行區分。這種等級制度,與中國曆朝曆代所推行的禮樂制度一樣,對官員的登記和可以穿着的衣物的類型、紋路、材料有着嚴格的等級劃分。

漢朝面料中錦繡紋路也呈現了諸如山雲、鳥獸、藤蔓植物的多樣性。而中國人蔓延幾千年對絲綢和錦繡的喜愛,也是從漢代開始。

潛驅東漢風,日使薄者醇:以漢代服裝為例簡析漢風漢文化的特點

從藝術的角度來講,漢代的藝術活動是對先秦的藝術和技術進行了發揚。漢代造型意識開始逐漸成熟,同時西域與佛教等外來藝術的傳入,讓漢代繪畫與雕刻的題材與技法展現出了極高的原創性和典型性。無論是陶俑、石雕、青銅器還是繪畫書法等都展現出了不同于其他朝代的典型特征。

西安出土的舞女俑,成都出土的說唱俑等都展現了動作優美而富于動感的特征,不僅如此,漢代青銅器的出土也展現了出色的特征,如漢代青銅器的馬踏飛燕,變成了中國旅遊城市的典型辨別。

潛驅東漢風,日使薄者醇:以漢代服裝為例簡析漢風漢文化的特點

漢代文化在繪畫中更多的展現了人文關懷的因素,相比于先秦的石刻、壁畫等内容而言,雖然漢代的墓室壁畫,仍以辟邪升天祈福等神明崇拜或圖騰崇拜作為主要的内容,但是繪畫中的人文因素已經開始出現,具體表現為生活的場景越來越多。在很多目前留存的漢阙中,往往雕刻出各種人物故事生活景象或者動植物的形象,是以極具曆史意義和藝術價值。

漢代的畫像磚是在秦代的瓦當空心磚的畫像上演變而來,進一步而講,漢代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代,漢代的建築布局結構勻稱、門窗變化自由、形式多種多樣,建築頂部舒展而優美,呈現了典型的沉穩大氣的特征。

潛驅東漢風,日使薄者醇:以漢代服裝為例簡析漢風漢文化的特點

漢代建築的設計思路重裝飾,常利用其他的造型藝術将繪畫、雕塑等各個方面藝術裝飾更好的融入到建築的整體性當中。最後,漢代的建築規劃嚴謹方正、一絲不苟,各個應用區域布置靈巧,是以漢代的建築特色也成了漢文化的顯著特征之一。

兼收并蓄、集思廣益的漢朝文化,展現出了廣泛的應用性和适用性,不僅具備了各民族文化的基本共性,也具有了自己的獨特個性,做到了共性和個性的對立統一。

二、“漢風”的界定及漢朝服飾藝術

“漢風”一詞目前學界對其定義較為模糊,存在諸多的說法,目前學界對“漢風”的界定有大概如下幾種。第一種是“漢代風”,即從曆史的次元對漢風進行界定,強調漢風是一種文化回歸視角下,對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特色朝代的形态、審美、曆史等元素進行具象化的産物,這種産物具有鮮明的朝代特征,展現了中國曆史上封建王朝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文化底蘊。

潛驅東漢風,日使薄者醇:以漢代服裝為例簡析漢風漢文化的特點

第二種“漢風”是從民族的角度來進行界定,強調漢族的特色,是“漢族風格”的縮寫,是基于民族學的視角下對傳統漢族人的生活習慣、起居打扮等進行模仿,情調特色的“情感崇拜”。“漢風”主要内容,是中國封建王朝漢朝所展現的社會風貌、審美意象、人文精神等裡征以及漢代書法、美術所流傳下來的文物等表征。

漢代在大陸曆史上是一個經濟逐漸發達并且國力日漸強盛的時期,這也是漢代服飾發展的基礎。漢代時期大陸就已經有了極為豐富和精湛的刺繡工藝以及服裝染織工藝。同時工商業和農業都繁榮發展,漢朝開通了絲綢之路,是以促進了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的交流,通過絲綢之路交換了很多不同文化特色産品,這種便利的條件也推動了漢代服飾的發展。

潛驅東漢風,日使薄者醇:以漢代服裝為例簡析漢風漢文化的特點

漢代不僅擁有強盛的國力,而且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百姓生活富足安康,是以其生活方式也非常豐富多彩,這些都對當時人們的審美衣着和服飾形态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文吏服飾主要是禅衣和袍,整體比較寬博,展現出威嚴莊重的氣勢和儀态。西漢時期的文吏服裝的顔色主調為黑色,而東漢時期開始變得更加華美,是當時審美的一種展現。東漢晚期時文吏更喜歡巾帻,當時服飾的作用并不主要是為了劃分等級和區分身份,而是更加重視其自由度和舒适度,群眾的審美逐漸發生了變化,從早期的壯麗變成後期的飄逸清麗。

軍戎的服飾以紅色為主色調,其審美形态上同樣是壯麗,但是增加了恢弘雄壯的感覺。無論是士卒還是将軍、武官,其服飾的主色調均為紅色,與簡單質樸的大冠形成對比,鹖冠上有着華美的裝飾品,這些都反映了當時服飾的審美形态。

潛驅東漢風,日使薄者醇:以漢代服裝為例簡析漢風漢文化的特點

漢代商人的比較豪奢,這主要是因為漢代商人非常富裕,生活也比較靡麗奢侈,是以他們在服飾上裝飾很多刺繡花紋,這一點與漢代早期的服飾規定是相悖的。庶民位于當時社會階層的最底層,他們的服飾風格比較質樸、簡單,但是通過漢俑以及漢畫像石,依然可以感受當時庶民對生活的态度是非常樂觀的,充分發揮和舒展了個體生命的自由。

漢代服飾式樣基本是直裾和曲裾兩類。經曆了戰國的風靡高潮,深衣已經逐漸變成曲裾,形态樣式寬大簡潔。直裾是當時非常流行的一種服飾,因為直裾不僅長而且寬,并且從領口開襟延伸至腋窩的樣式穿着比較友善,群眾的接受度更高,是以當時的官員和平民百姓都将其作為常穿的款式。

潛驅東漢風,日使薄者醇:以漢代服裝為例簡析漢風漢文化的特點

服飾的細節、顔色以及面料等能夠反映穿衣人的社會地位以及身份,一般隻有朝廷命官和皇親國戚的服飾才有花紋和團,平民百姓的衣服沒有任何裝飾,并且顔色也主要是麻布的原色,普通官員則穿着衹服,指的是外套,内着深衣或中衣或者。宮廷祭祀時,男子一般會佩戴一些飾物并且穿着冕服。

随着漢代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漢代服裝也呈現了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如漢代刺繡工藝,絲綢制品雖都以先秦時期為基礎,但都在此基礎上得到了進—步的完善與發展,取得了更高的成就,其中染織種類豐富多彩,花紋織工精湛,不僅染織技術得以快速發展,漢代的金屬工藝同樣取得了驚人的進步。

潛驅東漢風,日使薄者醇:以漢代服裝為例簡析漢風漢文化的特點

漢代服飾的裝飾紋樣多種多樣,包括自然圖紋,幾何圖紋,植物,動物等各種元素。其中幾何圖紋又包含了回形紋,六角形紋,菱形紋等,自然圖紋又包含了雲紋,水紋等,常見的動物紋有麒麟紋,龍鳳紋,虎紋,植物紋則以茱萸紋,牡丹紋為主。

服飾色彩上,自西漢初年開始,由于衆多皇帝将士出身寒門,國家發展較為落後,生産力不足,是以當時的服飾多以黑色為主色調,顯得相對沉重。然而随着西漢國家經濟日益強大,服裝的色彩也越發豐富,華麗的色彩凸顯了漢代服飾文化的蓬勃生機。

三、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漢代服飾藝術的風格

漢代服飾蘊含了豐厚的秦韻風格,外形簡樸,色彩單調。同時服裝突出“清瘦”這一特點,也符合當時人們的審美觀念,漢代服飾在平淡中凸顯雅緻,簡樸中蘊含了幾絲神韻,凸顯了婀娜身姿。漢代服裝藝術雖以簡樸為主,但其中也飽含靈動氣息,服飾整體依舊以平淡樸實為主調,上身能夠凸顯出個人端莊優雅的氣質,給人一種大度之美。

潛驅東漢風,日使薄者醇:以漢代服裝為例簡析漢風漢文化的特點

漢代服飾藝術以自然為主調,淡雅的色彩運用,純淨的藝術風格是漢代服飾藝術的主要特征,即便服裝中運用了部分華麗裝飾加以點綴,但其整體依舊以端莊樸素為主。

袍服是秦漢時的主流服飾。此時的袍既能用作禮服,也可外穿,男子以袍為尊,由此可見袍服的流行程度。漢初,居家時可以單穿袍服,随着時間的推移,袍服慢慢轉變為禮服。領部兩襟相交且向下垂直延伸是漢袍的共同特征。除此之外,漢袍所用布料相對厚實,袖口收窄稱為“祛”,上袖擴寬稱為“袂”。紅色是袍的主色調,常采用的顔色還有青綠色。

作為禮服,袍的外形與深衣相仿,深衣大多在禮見與朝會上穿。但常服袍則沒有相關限制,其外形款式多種多樣,同時在重要部分紋有花紋等點綴圖案。袍服腰間無接縫,大多采取上下連縫的方式進行紡織。袍服内部通常為加棉直筒帶袖長衣,或者是襯裡,由于袍服内部加有棉花,是以袍服相對一般服飾而言較為厚重,在冬季有着較好的保暖效果。

潛驅東漢風,日使薄者醇:以漢代服裝為例簡析漢風漢文化的特點

因曲裾與深衣能夠充分凸顯女子身材,是以受到廣大女子是喜愛。此類衣服設有下擺,并以修身顯瘦為主要風格,服飾較為貼身,包裹性強。由于“禮”的需要,使得深衣孕育而生,古代人對于禮節極為重視。深衣不僅能夠充分凸顯女子的高雅,端莊,同時也蘊含了人們對于禮儀的無限追求。

漢代褲同如今的套褲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其并不存在裆的設計,僅由兩條褲管構成,穿着時,僅需将褲子套在胫部。是以漢代褲子又稱“袴”,“绔”,“胫衣”。漢代的褲子多為襯褲,其外面通常搭配裙,套裳等衣物。

相比于其他服飾,襦的長度相對角度,通常上身不過膝蓋。通常情況下人們采用上襦下裙的穿搭方式,其屬于新的形制,與深衣上下連署存在一定差别。曆史記載,早在戰國時期,中原地區的人民便已經開始穿着襦,到了漢代,得到了進一步的更新與推廣,其既能用作外衣,也可用作襯衣。東漢以後,穿襦的男子大大減少,襦逐漸成為了女子衣物。

潛驅東漢風,日使薄者醇:以漢代服裝為例簡析漢風漢文化的特點

結語

漢代服飾圖案以對象結構特點為核心,加以适當的想象,采用誇張的手法,更為生動的再現了圖案特征,将圖案原型進行了更新,使得其更為舒展形象。漢代服飾圖案花紋舒展流動,鮮明活潑,生動形象,将漢代“天人合一”的思想觀念變現的淋漓盡緻。

漢代工匠們擅于運用二方連續、四方連續等編排形式,并在形式上講究對稱和重複,在保證圖案規則排列的同時,增加了圖案的美感與節奏感。嚴謹有序的圖案搭配,展現了古代人民高超的藝術把控力以及豐富的想象力。

潛驅東漢風,日使薄者醇:以漢代服裝為例簡析漢風漢文化的特點

和諧統一是藝術風格的最高要求。漢代服飾互相影響,與區域間粗糙質地互相協調,這是藝術精神的最高展現。這種肌理搭配符合當時正統儒家所追求的内在和諧和外在和諧一緻的美,展現了對稱、和諧和穩定的美。

參考文獻:

[1]司馬遷.《史記》.

[2]班固.《漢書》.

[3]範晔.《後漢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