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支網紅球隊的危機時刻:戰勝國安的泾川文彙被傳解散背後

去年11月,在足協杯一場比賽中,來自甘肅小城的泾川文彙爆冷以7比5戰勝中超豪門北京國安,一躍成為“網紅”球隊。當地曾熱情歡迎球隊凱旋,也宣布給予資金支援。

據了解,2021年,北海極馳足球俱樂部與泾川文彙足球俱樂部正式牽手,前者借後者的名義參加專業賽事,于是有了與北京國安的一場比賽。

但近期,被曝出解散傳言,球員公開“讨要”獎金,讓這支一戰成名的球隊再受關注。近日,泾川文彙相關負責人向南都、N視訊記者澄清,獎金風波是一場誤會,球隊目前也不會解散。不過長期存在的資金困境,讓球隊現在“‘活着’都比較困難”。如今,紮根甘肅,與當地深度合作,成為球隊生存下去的最佳選擇。

一戰成名

去年11月,中國足協杯第二輪比賽中,爆出大冷門。一支中冠球隊泾川文彙以7比5戰勝中超豪門北京國安。依照中國現行足球聯賽體系,從中冠到中超,泾川文彙與北京國安相差了整整三個級别。

遺憾的是,在第三輪比賽中,泾川文彙2比3不敵濟南興洲,止步16強。但這無礙于泾川文彙成為此次足協杯中的最大“黑馬”,泾川文彙戰勝北京國安的相關詞條沖上微網誌、抖音等社交平台熱榜。

泾川文彙足球俱樂部負責人姚軍告訴南都記者,一戰成名後,球隊外出比賽時,還經常會遇到球迷來索要簽名。

比賽結束後,泾川文彙足球俱樂部還受到了多方表彰。甘肅省足球協會、平涼市體育局先後發來賀電,稱其“為甘肅省、平涼市赢得了榮譽,争了光、添了彩。創造了平涼市足球運動的優異成績,載入平涼體育史冊”。

去年12月底,甘肅平涼市政府在平涼市體育運動公園為球隊舉行了一場凱旋歡迎儀式,并宣布給予泾川文彙60萬元的扶持發展資金,用于培養青少年足球後備人才。當地一家企業也贊助了10萬元。

一支業餘球隊戰勝了中超豪門,這在社交平台上炸開了鍋。當時,甚至有傳言稱,泾川文彙這支球隊都是由業餘球員組成的,球員的真實身份有外賣小哥、體育老師、公務員,賣文具的,開面館的……

姚軍否認了這一傳言。他告訴南都記者,參加足協杯比賽的都是職業球員,都是和俱樂部簽合同領工資的,從訓練到後勤,均按照職業球隊标準。在對陣北京國安的這場比賽中,球員都有過在職業俱樂部效力的經曆,曾踢進任意球的19歲小将杜澤鑫便出自魯能青訓。

根據《中國足球協會球員身份與轉會管理規定》,職業球員指的是與俱樂部簽訂了工作合同,且從事足球活動的收入大于實際支出的球員;業務球員則指職業球員之外的球員。

泾川文彙俱樂部董事長呂斌武向南都記者介紹,根據此前統計,俱樂部現有注冊球員152名,平均年齡在32歲左右。

其中,泾川本地的有70多人,身份不一,有體育老師、公務員和企業職工等,因為熱愛足球加入了俱樂部,一般參加縣裡的業餘足球比賽。俱樂部中的職業球員則來自全國各地,他們代表泾川文彙參加足協杯等專業賽事。

借殼參賽

将這批人聚集起來,離不開領隊姚軍的努力。1970年出生在武漢的姚軍,曾經是一名職業球員,2005年離開綠茵場。他也從事過其他行業,但發現自己還是最擅長足球。2013年後,姚軍在上海、河南等地的足球俱樂部擔任過教練、領隊等職務。這讓他萌生出自己成立一家俱樂部的想法。

2020年10月,姚軍在廣西北海注冊成立了北海極馳足球俱樂部。當時正值中國職業足球金元泡沫破滅,開始感受到“寒冬”的第一年。

一南一北,北海極馳和泾川文彙原本并無關聯。直到2021年,北海極馳在廣西比賽中失利,無緣中冠比賽,而中冠比賽是職業球員能接受的最低水準賽事。如果打不了比賽,北海極馳将面臨職業球員流失問題。

姚軍想到了借殼參賽這個法子。“過去幾年裡,甘肅沒有一支俱樂部參加過全國比賽,隻要我們和當地的俱樂部達成協定,就能以甘肅球隊的身份參加中冠比賽,直到踢進職業聯賽。”姚軍進一步補充道,“但合适的足球俱樂部也不好找,找了很多,最終甘肅足協推薦了泾川文彙”。

呂斌武也認可“借殼參賽”這一做法。他是泾川本地商人,做過農機加工、網吧、書店等生意,因為熱愛足球,多年來陸續贊助過當地球隊。在泾川縣足協主席王臻的遊說下,呂斌武于2021年8月正式成立了泾川文彙足球俱樂部。

“姚軍對足球有一種近乎癡迷的熱愛,這麼多年來,也一直在堅持。”呂斌武向南都記者坦言,這是他選擇和姚軍合作的主要原因。“按照約定,他們用泾川文彙的名義參加比賽,訓練和參賽費用由北海極馳承擔,收益就雙方平分”。

“職業運動員不打比賽,就好像在浴缸裡練遊泳。”這是姚軍的口頭禅。在與泾川文彙簽訂合作協定後,北海極馳成功借殼參賽,連續兩年踢進中冠總決賽,分别登上中冠15名和14名。

在姚軍看來,和國安的這場比賽,赢球并非“奇迹”。足球寒冬之下,原本在中超、中甲等高水準聯賽效力的球員,為了繼續足球生涯,也向下尋求機會。在與泾川文彙合作前,北海極馳的球員便基本都是有着8至10年專業足球訓練經曆的職業球員。

其中,此次參賽的後腰李家偉曾效力于2020年的中超冠軍江蘇蘇甯隊,前鋒國洪濤出自上海申鑫的青訓隊。

“培養職業球員,一定要多參加比賽,以賽代練。我能做的就是給這些球員提供更多比賽機會,讓他們走向更大的舞台。”姚軍介紹,俱樂部目前擁有三隻球隊,一線隊有40餘人,U19梯隊有10餘人,還有一支U17梯隊正在組建。

為了參加去年的中冠比賽,球隊大半年時間都在外“流浪”,去年7月離開北海後,到訪過南甯、貴港、遵義、西安、重慶、昆明、濟南、南京、茂名、日照等地。随行的大巴車上,常年攜帶着兩台10公斤容量的洗衣機。

“我們參加的比賽非常多,有廣西聯賽、廣東聯賽、中冠和足協杯,球員的比賽服都要準備四套。有時候,同一天内,球隊在兩三個地方都有比賽。”姚軍說道。

資金困境

近期,上述承諾發放的獎勵資金再次讓這支球隊受到關注。球員杜澤鑫曾在社交平台公開發文“讨要”,稱球員及俱樂部至今未收到上述獎金。南都記者注意到,相關帖文現已删除。

“前期雙方的确産生了一些誤會,但這筆獎金現已到位,包括60萬元扶持資金和10萬元青訓經費。”2月26日,姚軍向南都記者透露,“那名球員今年轉去一支中甲球隊,出于對球隊的關心,走了之後也會問我這筆錢有沒有到。當時還沒和泾川那邊對接好,我也沒辦法給出确切答複,沒想到産生了誤會。”

針對近日的解散、欠薪等傳聞,呂斌武回應道,“球員的工資、補貼去年已發清,俱樂部目前也不會解散,正在招募球員,備戰今年的比賽。”

即便有獎金注入,泾川文彙依舊面臨資金難題。“自俱樂部成立以來,資金的問題從來沒有被很好地解決過。”姚軍坦言,除為數不多的青訓費用外,俱樂部幾乎沒有“造血”能力。“在目前的大環境下,我們難以效仿歐美的足球俱樂部,靠球員的轉會費、商業贊助和門票、周邊産品收入為生。”

雖是業餘球隊,但姚軍對标職業足球俱樂部,為球隊配備了專業的國内外教練、醫療救護和綜合保障團隊等。姚軍透露,這是筆不小的開支。外出比賽也很耗錢,在比賽日,一支球隊的日均花費便高達2萬元。

每個月高達數十萬元的支出,讓姚軍憂心,他開始懷疑,在足協杯中意外戰勝北京國安挺進16強,究竟是好是壞。為了備戰16進8的比賽,球隊多備戰了一個多月。

“一下子把計劃都打亂了”,本就不多的經費被耗盡,“當時每天都在打電話,到處搞錢”。一戰成名後,雖然也有不少企業聯系到他說要贊助,但“雷聲大雨點小”,幾乎沒有落實的。

早在年初,姚軍已做好全年的支出預算,“今年的目标是沖乙(中乙聯賽)。要想支撐30人左右的球隊打完比賽,最好有600萬,緊一點就350萬到400萬。我們也在尋求穩定的資金注入,如果找不來錢,球隊可能會面臨解散危機。我也不知道下一步會怎樣,先‘活着’,但現在‘活着’都比較困難”。

紮根甘肅

戰勝國安後,很多投資找上門,姚軍對此卻持謹慎态度。“我認為投資足球一定是長線投資,不是說今天投了,短期内就要賺錢。”姚軍希望能與投資人達成這點共識,并且不幹涉姚軍對球隊的訓練、人事和其他管理工作。

姚軍告訴南都記者,之前有個老闆提出要贊助幾萬塊,前提是讓他上球場比賽。“我覺得這很不尊重足球。平常訓練時,我們對球員的要求可以說一絲不苟。突然有一個人來玩,就會帶壞球隊的氣氛,以後很多事情沒法管了。”

這樣的投資人難找,為了俱樂部的發展,姚軍将目光轉向了平涼市和泾川縣當地。“我們已經合作過兩年了,彼此間的信任有所增加。他們也希望泾川的足球事業能做出點成績,我們今年準備達成深度合作。”

雖然借了泾川文彙的殼參賽,球隊卻鮮少到泾川本地去訓練。姚軍告訴南都記者,“2021年球隊可能就在泾川待過十幾天,2022年幾乎沒去過泾川。”

“當地政府希望我們過去,紮根在泾川,多培養一些本土球員。至于具體會提供哪些資源,還得等我們去了之後才知道。”目前,姚軍也向當地尋求能在球隊訓練、吃住等方面提供支援。

客觀上說,泾川地處甘肅東部,距西安兩個半小時車程,距蘭州四個半小時車程,沒有高鐵和機場,交通較為不便。姚軍向南都記者表示,“我們一般先到西安,然後打順風車去泾川。另外,泾川當地的足球訓練條件也不是很好,有真草坪的訓練場離居住地很遠,一來一回,耗時過長。”

但姚軍别無選擇,“為了球隊的生存,落地甘肅是一個最佳選擇。先落地本土,讓當地接受我們,之後也可以尋求更多當地企業的支援,達成雙方互赢”。

一次偶然的機會,姚軍關注到越南的足球聯賽,了解過後吓一跳,“原來越南有這麼多級别的比賽,還有這麼多球隊參加”。姚軍也想找機會讓青訓隊的孩子們去越南、泰國打比賽。

“我總聽很多人說中國足球一代不如一代,但足球靠的是傳承,我有責任讓年輕球員去做真正能提高球技的事。”姚軍補充道。

出品:南都即時

采寫:南都記者方詩琪實習生梁家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