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理學:母愛缺失怎麼辦?不被愛的人,需提升3個認知能力01. 看見愛,回應愛,建立正确的情感聯結02.身份認同:肯定自我,不要因為“創傷的母愛”而失去自我生存動力03.學會“向内”擷取力量,療愈自我,重塑自我

作者:北尋情感

#心理咨詢師說#

心理學:母愛缺失怎麼辦?不被愛的人,需提升3個認知能力01. 看見愛,回應愛,建立正确的情感聯結02.身份認同:肯定自我,不要因為“創傷的母愛”而失去自我生存動力03.學會“向内”擷取力量,療愈自我,重塑自我

文/北搜尋

照片/小葉子

心理學家侯玉珍在《因為我是女人》中指出,母親的創傷會遺傳給孩子,如果母親對孩子的愛不健康,會養大生病的孩子。

一個從小就被母親抛棄的人,如果沒有得到母親的正面回應,就會在心中形成一種虛假的依戀關系。例如:害怕去愛,害怕被抛棄,或者愛得太謙卑,愛太沖動,最後導緻自己的人生被愛傷害。

又如何重塑自我,找到人生的動力去樂觀人生?"因為我是女人"指出,一個不被愛的人,也要"向内"堅持自己,學會給自己力量,提高以下三種思維意識,慢慢強化自己。

心理學:母愛缺失怎麼辦?不被愛的人,需提升3個認知能力01. 看見愛,回應愛,建立正确的情感聯結02.身份認同:肯定自我,不要因為“創傷的母愛”而失去自我生存動力03.學會“向内”擷取力量,療愈自我,重塑自我

< h1級"pgc-h-arrow-right"> 01.看到愛,回應愛,建立正确的情感聯系</h1>

侯玉珍女士說,女人有母愛,就是母親自然會愛孩子。

如果母親能在孩子的成長中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能看到孩子的需要,回應孩子的感受,那麼母親和孩子建立正确的情感聯系,就會給孩子一種安全感,讓他們健康成長。

但也有很多母親因為自身的心理缺陷,無法成為合格的母親。他們會把心的痛苦強加給孩子,比如有些媽媽從小就不會被愛,心裡有影子,是以她們會在自己的媽媽身上忽視孩子的成長,讓孩子重蹈覆轍。

大多數從小就被母親或父親抛棄的人都不是很幸福。缺乏母愛,會導緻很多精神疾病,缺乏愛心的滋潤和愛的安全感,很容易形成心理創傷,影響一生。

心理學:母愛缺失怎麼辦?不被愛的人,需提升3個認知能力01. 看見愛,回應愛,建立正确的情感聯結02.身份認同:肯定自我,不要因為“創傷的母愛”而失去自我生存動力03.學會“向内”擷取力量,療愈自我,重塑自我

電影《被遺棄的松樹的一生》中的女人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從年輕母親缺乏愛開始,讓她把愛的需要放在父親身上。但她的父親從來不關心她,是以她從小就心中懷着對愛的渴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她一生都在追求愛情,但她一生都被抛棄了。究其原因,并不是她不值得被愛,而是她從一開始就愛錯了方向。

她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别人的手裡,以為被愛可以成就人生,但一個沒有自我的人,畢竟是因為對自己的蔑視和被鄙視。

隻有當我們開始建立正确的情感聯系時,我們才能在母親和孩子之間取得平衡,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

心理學:母愛缺失怎麼辦?不被愛的人,需提升3個認知能力01. 看見愛,回應愛,建立正确的情感聯結02.身份認同:肯定自我,不要因為“創傷的母愛”而失去自我生存動力03.學會“向内”擷取力量,療愈自我,重塑自我

是以,對于母親來說,要意識到自己的負面情緒,不要把自己的痛苦強加給孩子。學會回應孩子的需求,建立正确的親子互動。

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要多方面地培養孩子的情緒發洩能力,在母親那裡得不到愛,我們可以學習,通過自我意識的提升,通過其他方向獲得愛和被愛的能力。

心理學:母愛缺失怎麼辦?不被愛的人,需提升3個認知能力01. 看見愛,回應愛,建立正确的情感聯結02.身份認同:肯定自我,不要因為“創傷的母愛”而失去自我生存動力03.學會“向内”擷取力量,療愈自我,重塑自我

< h1級"pgc-h-right-arrow" > 02. 身份:肯定自己,不要因為"創傷性的母愛"而失去自我生存的動力</h1>

"因為我是女人",李指出,母親抛棄孩子的一個原因是傳統社會态度的影響。

在"男性優越與自卑"的生活中長大的女性,會對自己的身份産生自卑感,作為女性,會因為長期沒有被身邊的人認真對待而對自己的女性身份産生懷疑,并會自發地認同自己的女性身份。

這種看法的結果是,許多婦女憎恨婦女,她們是傳統父權制态度的受害者,但後來成為這種态度的信使。

比如,生完女兒後,對女兒充耳不聞,忽視女兒的身心成長,踐行"父權制"價值觀,讓自己在女兒身上的經曆再次出現。

心理學:母愛缺失怎麼辦?不被愛的人,需提升3個認知能力01. 看見愛,回應愛,建立正确的情感聯結02.身份認同:肯定自我,不要因為“創傷的母愛”而失去自我生存動力03.學會“向内”擷取力量,療愈自我,重塑自我

電視劇《一切皆為》中蘇明宇的母親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從年輕的蘇明玉不是母親的注意,母親對女兒的态度可以說是用"局外人"的身份來概括的。

心理學書籍指出,母親抛棄女兒,母親不注意女兒的行為,屬于母親對女性身份的抗拒。因為她們從小就因為女性地位而受到不同的對待,是以她們成為母親,把這種病态的心理問題傳給了女兒,認為女人不值得尊重,生男孩是人生的成功。

這是母親抛棄女兒的原因之一,也是一種不良的病态現象。

對于這個問題,女性作為受害者,更多的意識覺醒了。要跨越女性是"第二性"的偏見觀念,我們必須首先學會認同自己。

女性對女性身份的自我認同,是發現自己、找到自尊和自信的第一步。同時,作為母親,母親要以身作則,為女兒樹立良好的榜樣。

心理學:母愛缺失怎麼辦?不被愛的人,需提升3個認知能力01. 看見愛,回應愛,建立正确的情感聯結02.身份認同:肯定自我,不要因為“創傷的母愛”而失去自我生存動力03.學會“向内”擷取力量,療愈自我,重塑自我

< h1級"pgc-h-right-arrow">03.學會"向内"獲得力量,治愈自己,重塑自我</h1>

"如果一個人能有成效地愛别人,她就會愛自己,如果一個人隻愛别人,她根本沒有能力去愛,"弗魯姆在《愛的藝術》中寫道。"

一個不被愛的人,也要學會關注自己,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用自己的力量去治愈傷口。

如果《被遺棄的松樹的一生》中的松子懂得靠自己的力量生活,不要把愛放在别人身上,相信自己的能力也能成就更好的生活。

電視劇《一切美好》中的蘇明宇并非如此,雖然她從小就缺乏母愛,被愛抛棄,但她并沒有迷失自我,而是憑借自己重新獲得新生活的能力,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和力量。

心理學:母愛缺失怎麼辦?不被愛的人,需提升3個認知能力01. 看見愛,回應愛,建立正确的情感聯結02.身份認同:肯定自我,不要因為“創傷的母愛”而失去自我生存動力03.學會“向内”擷取力量,療愈自我,重塑自我

當沒有被愛的時候,你應該知道如何愛自己。

隻有自己堅實的基礎,自己創造幸福的能力,當受到身邊人的傷害時,我們并不無奈,無處可去,是嗎?

在你的餘生中,請珍惜自己,完善自己。不要失去追求幸福的能力,即使你不在乎。

心理學:母愛缺失怎麼辦?不被愛的人,需提升3個認知能力01. 看見愛,回應愛,建立正确的情感聯結02.身份認同:肯定自我,不要因為“創傷的母愛”而失去自我生存動力03.學會“向内”擷取力量,療愈自我,重塑自我

我是一個來自北方的女孩,專注于情感心理學,一名圖書官員,一名作家,我們一起長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