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手機——未來的服務接入點

http://www.android8.net/SrcShow.asp?Src_ID=42

最近技術做太多了,想來點科幻的了。科幻什麼?手機呗。瞎想一下未來的手機是什麼?這個問題問一萬個人,肯定有一萬個答案。如果問我老媽,得到的回答肯定是“未來的手機,還是用來打電話呗。”對,肯定是用來打電話的,還有呢?有人會說,還可以上網、打遊戲、聽MP3,有人會說可以用來GPS導航、查找附近的餐館。

今天,我們不讨論“未來的手機能做什麼”,而是讨論“未來的手機是什麼”。我試圖在這裡歸納未來手機的應用場景、影響因素和發展趨勢,而不探讨未來手機具體的應用場景。下面,我們試着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1,  未來的手機是什麼?

我認為,未來的手機應該是服務的接入點。這些服務的來源各不相同,比如來自網際網路,股票資訊、天氣預報等資訊服務;也可以來自外部裝置,比如GPS提供的地理資訊,還有來自RFID提供的電子标簽資訊,比如我們在超市中可以使用手機檢視貨品的各種資訊;也可以來自不同的資訊源,比如你進入商店或者服務機構時,短距無線通信服務會将相關的資訊Push到你的手機上,比如打折資訊。甚至,這些服務是來自其他人的釋出,比如釋出聚會資訊、旅行計劃等。

我們将這些服務成為Service,Service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和釋出,而這些Service的用戶端就是我們的手機。這些Service是以一種标準的格式釋出的,我們的服務接入點(手機)不用關心具體的底層通訊協定(GPRS、藍牙、外部裝置),也不用關心Service的釋出形式(網際網路、小區廣播、OBEX)。這些服務具有标準的發現模式和通訊方式,我們的手機就可以友善的使用這些服務了。

對于手機上運作的用戶端而言,可以參考Widget的方式,采用标準的方式,可以友善地安裝到手機中,如果某種服務的用戶端沒有存在于手機中,有一種友善的方式可以安裝用戶端。這些用戶端應該是跨平台的,或者是具有平台選擇性的。Widget的開發也必須具有簡單性和可配置性,而離線操作、資料庫、本地資源通路等功能應該由作業系統或開發平台提供。用戶端開發隻需要簡單地将服務協定與界面元素相連就可以了。

2,  手機網際網路與現在網際網路的差異是什麼?

我們将現在的網際網路定位為媒體和社交網絡,能夠讓人在網際網路上擷取一些想要的資訊。而這一切是通過虛拟空間來實作的,我們不知道伺服器在哪裡,也不知道和我們交流的人的實體位置。虛拟人生也是通過建立虛拟空間來實作資訊互動的。

而手機網際網路的情況完全不同,手機既可以充當通向虛拟世界的接入點,也可以是現實世界的資訊互動工具。是以,空間概念對于未來手機網際網路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如果沒有空間概念,手機網際網路隻是PC網際網路的影子,由于使用者界面的限制,使用者體驗可能還無法達到PC的水準。但是如果加入了空間概念,手機網際網路将為我們提供更多有用的資訊。最典型的應用就是本地搜尋,我們隻需要告訴手機尋找附近的餐廳,而不需要輸入你目前的位置。

而很多服務是可以通過Push的方式來釋出的,比如我們到另外一個城市出差,如果有時差,手機會通過位置資訊自動幫我們切換為當地時間,當地的天氣資訊、新聞也會顯示出來。地理資訊資訊也可以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你初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比如參加展會,展會的地理資訊服務會推送相關資訊到你的手機,告訴你衛生間在哪裡、你感興趣的展台在哪裡,在發生突發事件時,還可以指導你從最近的安全出口撤離。

我們還可以利用空間概念,查詢附近的朋友,如果你參加一個音樂會,熟悉的朋友可能會擦肩而過,但是你的手機會提醒你,你的朋友就在附近。接下來,我們還可以利用空間資訊,組織同城聚會、制定旅行計劃。

手機會參與到我們日常生活中,幫助我們擷取與我們所處的空間、時間相關的資訊。我們不再需要利用手機和PC上網去一個陌生的虛拟空間,資訊就是存在于我們身邊的某個位置,而手機是鑰匙,告訴我們哪些資訊對我們有用。

3,  影響手機應用的要素有哪些?

好了,讓我們來歸納影響未來手機的要素:時間、空間和人際網絡。Web 2.0已經告訴我們,人際關系網絡是多麼的重要。目前手機就有對人際關系網絡的管理功能——聯系人資訊。可是如何将時間、空間和人際網絡有機結合起來,讓他們的服務交彙于手機中,就是我們下一步的工作。我們将這三者成為影響手機的三個次元。

前邊已經說過空間次元對于手機網際網路的重要性,人際網絡的價值同樣重要。現代人有兩種朋友:現實中的朋友和網友。而未來手機網絡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将二者融合為一。我們可以随時檢視現實朋友目前的狀态(Facebook已經提供類似功能了),也可以發現出現在我們現實世界的網友,并且擷取他們的真實身份。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利用手機的空間、人際網絡交彙特性來擴大我們的圈子。之前的興趣圈子隻能存在于網絡中,如XX歌友會。可是如果XX舉行聚會,在同一個時間、空間中,有相同興趣愛好的人會大量出現。我們可以用這個機會來認識新朋友,新朋友也會變成我們的網友。而P2P是人際網絡的變體之一,我們可以在朋友間共享喜歡的音樂、電影、視訊等。

對于時間次元,在手機應用中對應的就是日程管理。這也是目前手機做的最好的,不但可以管理自己的日程,還可以通過一些Server端技術,共享别人的日程。當然,目前的切入點更多是從商務應用方面。可是未來的應用領域應該是針對普通手機使用者的,最簡單的一個應用場景,可以釋出自己旅遊的日程,然後和朋友共享旅行中的照片和心得。如果加入空間次元,我們還可以尋找同行的旅伴。

由于目前的日程管理軟體非常多,在進行手機應用設計時,還必須考慮與目前日程管理軟體的相容性問題。而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将時間、空間和人際網絡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對于三個次元的了解不同,目前的應用入口點可能不同,比如聯系人管理、日程管理和地理資訊管理。但是未來的手機應用,應該是将這三個元素交彙在一起。當然未必是一個應用中包括三個次元,我們可以利用Service将這三者有機地結合一起。

4,  手機和背景系統的分工是怎樣的?

好了,說了這麼多對未來手機應用和手機網絡的設想,最後說說手機和背景系統的分工吧。必須說明的是,隻有手機和背景系統協同工作才可以完成豐富的應用,随着硬體的發展(手機運算、存儲能力和網絡帶寬等),這種分工在不同發展時期可能會有不同。

Cloud Computing是目前非常流行的概念,如果将“雲端”簡單地了解為Internet,我想這個了解至少是不完整的。前邊已經說過Service可以來自不同的位置,同樣運算能力也可以由各種裝置來提供。

由于目前手機存儲能力有限,很多檔案存儲類的功能開始向Server端轉移。我認為這是未來一段時間的趨勢,因為除了利用網絡的巨大存儲能力外,共享資訊将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網絡存儲的方式是便于進行資訊共享的。基于以上考慮,未來的檔案管理、聯系人、日程和地理資訊等需要共享的内容應該是逐漸上移,由Server端來負責處理。

而手機需要處理的問題則是與安全性和身份驗證密切相關的功能。個人身份驗證的多樣性已經成為影響IT行業發展的負面因素之一,在未來很長時間内,我們仍然無法使用一個ID來通路所有網絡資源,是以使用手機來管理多種多樣的個人資訊和密碼,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将信用卡、網站登入、VPN和各種各樣的會員卡等功能集中于手機之上,也許我們就可以不用在錢包裡放一堆卡片了。

将來我們的支付、賬單管理都集中于手機上,這似乎沒什麼問題。設想這樣的一個場景,未來的辦公室會提供各種外設,比如顯示器、鍵盤、滑鼠、列印機、投影儀等,而沒有主機。主機就是我們的手機,當我們需要辦公室,隻需要找一個座位,将手機插入到Dock中,我們熟悉的桌面、辦公軟體、各種各樣的檔案都會出現,手機會自動完成身份驗證,通過VPN方式連入企業内網,我們可以通過網絡通路沒有儲存在本地的資訊,比如聯系人、日程和各種資源。這種連接配接是無縫式的,我們不用差別本地資源和網絡資源,這些資源之間的聯系隻是我們的個人身份資訊。當我們結束工作,拔下我們的手機,你的一切資訊都會儲存在手機中,而不會産生任何資訊外洩的風險。是以,無論我們是在家裡、咖啡館辦公,還是在辦公室中,我們都可以使用同一台機器來辦公,這台“機器”就是你的手機。

但是手機的個人資訊安全就變得尤為重要,如果你的手機丢了,就相當于你丢了所有的身份資訊。我想,移動營運商一定會非常樂意看到這個場景的出現。

好了,啰哩羅嗦說了這麼多,其實是因為最近和不同的朋友談手機未來發展的趨勢,竟然能夠殊途同歸,大家的看法驚人地相似。于是大膽地将這些想法歸納一下,寫出來。這些想法有的是我的,有的是朋友的,還有一些是腦力激蕩是突然想到的,說不清是誰的想法。不過感謝朋友們給我這樣的機會,能夠思考未來手機的發展趨勢,不敢僭越,說出來供大家一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