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開講#
中國曆史上有一位白袍将軍,他戰無不勝,創造了戰場上的奇迹,讓敵人聞風喪膽,以至于當時的北方大地上流傳着名師大将莫自勞,千兵萬馬避白袍的童謠。這個差點帶着7000人将北魏打的亡國的白袍将軍就是陳慶之。
電視劇琅琊榜中身體虛弱卻算無一特的梅長蘇的原型其實就是陳慶之。
陳慶之是一位實實在在的儒生,外表看似文弱的陳慶之連彎弓射馬都不會,但在戰場上卻絲毫不懼,他曾親率200騎兵,連夜奔襲,打亂了魏軍的節奏。
梁武帝稱贊陳慶之:“本非将種,又非豪家,觖望風雲,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終。開朱門而待賓,揚聲名于竹帛,豈非大丈夫哉!
他雖是一位儒生,但他很會帶兵。陳慶之出身戍卒,深知下層百姓的基礎,他體恤士兵,注重士氣,帶兵靈活,善于打運動戰,這也是他與資以少勝多的原因。梁武帝見陳慶之竟是一位帶兵打仗的好手,便開始對他委以重任,讓他率軍出征郭陽
郭陽一戰當中,陳慶之戰功赫赫,他總是能以少勝多,無論是野戰還是攻堅戰,都令北魏軍難以阻擋。
大通二年,北魏發生内亂,大将爾朱榮篡權,大肆伏殺北魏皇室。渭北海王元颢見勢不妙,投降梁朝。梁武帝見此良機,決定北伐,他讓陳慶之率軍護送元颢北歸,并幫助他稱帝。
進攻荥陽城池堅固,上魏軍抵抗激烈,陳慶之久攻不克,北魏見機調集大軍30萬,将梁軍包圍,陳慶之陷入了合圍當中。梁軍見魏軍聲勢浩大,陷入恐慌。
值此危難之際,陳慶之親自擂鼓攻城。梁軍一鼓作氣攻破荥陽,升俘守将楊玉。
《梁書》記載,在進軍洛陽途中,陳慶之率軍攻打荥陽,突襲立足未穩的魏軍,一舉擊破了北魏上黨王元天穆率領的30萬大軍,堪稱以少勝多的軍事奇迹。更有史家将陳慶之比作與廉頗、李牧、衛青、霍去病同一檔的名将。
攻破荥陽以後,陳慶之又率軍攻打北魏要塞虎牢。魏軍守将見陳慶之攻來,不敢與之作戰,棄城逃跑。就這樣,陳慶之率領梁軍連戰連捷,一路上所向披靡。由于陳慶之喜歡穿白袍,又讓北魏聞風喪膽,是以洛陽城中流傳歌謠,名師大将莫自勞,千兵萬馬避白袍。
自陳慶之到洛陽以來,共作戰47次,攻城32座,未曾一敗。陳慶之與元颢在北方的戰績讓天下震驚,北魏大将紛紛來降,北朝大有改天換日之相。
隻可惜由于元颢對陳慶之的猜忌,導緻梁軍産生怨言,兩軍之間也發生間隙。隻此之際,北魏又糾集大軍向洛陽反撲。
陳慶之為了争取主動權,親率7000多梁軍渡過黃河,與爾朱榮鏖戰三天,攔截住了爾朱榮大軍。
爾朱榮無法打敗陳慶之,就繞道渡河偷襲元颢,将其的10萬大軍擊潰,元颢一敗。洛陽即刻失陷,梁軍頓時陷入敵軍包圍當中。
陳慶之所率領的梁軍終究寡不敵衆,最終被北魏軍所破,但陳慶之還有幾千人。見元颢戰敗,陳慶之指揮軍隊一路破敵,向南梁撤退。可惜他們在渡河時遭遇山洪暴發,導緻梁軍全軍覆沒,不過陳慶之卻得以死裡逃生。
陳慶之回到南梁後,被梁武帝委以重任,受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諸軍事,任南、北司二州刺史,多次抵禦魏軍的進攻,在地方上頗有政績,56歲時病逝于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