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稱徐達為“布衣兄弟”,魏國公徐達一共四個女兒,全都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長女是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後,次女是代王朱桂的正妃,幺女是安王朱楹的正妃,隻有三女妙錦終身未嫁。
據說,徐皇後去世後,朱棣曾向徐家提親,欲迎娶妙錦為皇後,孰料遭到妙錦拒絕。
朱楹是朱元璋的第二十二子,生母不詳,有人猜測是碽妃,若果真如此,那朱楹應是朱棣的同母弟。
朱棣比朱楹大二十三歲,兩個兒子的年齡相差這麼多,說明碽妃在朱元璋的後宮生活了很多年,甚至可能比馬皇後時間久。朱楹出生于洪武十六年九月,馬皇後于洪武十五年八月去世,按時間推算,碽妃是在馬皇後去世後懷上朱楹的。
朱楹八歲時被封為安王,封地平涼在戰國時期屬于義渠國,北周時為平涼縣,五代十國時期名為安國鎮,朱楹的封号安王可能由此而來。
朱元璋去世那年,朱楹十五歲,尚未就藩。
四年後,朱棣率兵駐師江北,進逼京師。
為延緩兵鋒,建文帝派慶城郡主前去議和,遭到拒絕,然後派曹國公李景隆、兵部尚書茹常趕赴燕軍大營,再次遭拒。
為打探虛實,拖延時間,等待援兵,建文帝又派谷王朱橞、安王朱楹前往龍潭講和,同樣無功而返。
既然是講和,當然要派與朱棣關系不錯的。
朱橞就藩宣府後,曾多次跟朱棣帶兵出塞,靖難之役爆發後,朱橞立即回到京師,從未與朱棣兵戎相見。
而朱楹出生時,朱棣早已就藩數年,他能被選中,或許是因為他是朱棣的胞弟。
朱棣将計就計,趁機策反了谷王朱橞,數天後發生了金川門之變,朱橞為朱棣打開京師大門。
朱棣登基後不久,對朱楹委以重任,派他将懿文皇太子朱标的牌位從太廟遷出。
永樂六年,朱楹就藩,此時他二十五歲。
《明太宗實錄》這樣評價朱楹:王聰敏好學,不事遊戲。
永樂十五年,朱楹去世,終年三十四歲。
噩耗傳來,朱棣傷痛萬分,特地辍朝五日,賜谥号為惠。
由于沒有子嗣繼承王位,安王封地被除。
安王妃帶宮眷回京師居住,于明英宗正統十四年去世,此時距朱楹逝世已三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