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可穿戴裝置已經是很多人不可或缺的智能産品之一,智能手表更是其中較為特殊的存在。一方面,智能手表可以視作是手機的“配件”,延伸了手機的部分功能,比如短信、電話、地圖、推送消息等;另一方面,它通過配備的各類傳感器,利用和手腕貼近的位置,衍生出一系列的健康監測功能,打造出核心的産品賣點。
以引領智能手表行業發展的蘋果來說,它推出的最新款的Apple Watch 8所具備的健康監測功能已涵蓋心率、血氧、心電圖、體溫、睡眠等。
(圖源蘋果官方)
日前,又有爆料消息稱,蘋果未來将會為Apple Watch配備無創血糖監測功能。如果這則資訊得到證明的話,意味着蘋果将再一次給可穿戴行業帶來巨變。
蘋果的無創血糖,能追溯到喬布斯時代
此次關于無創血糖監測功能要上Apple Watch的傳言,來自彭博社記者Mark Gurman——一位知名的蘋果消息爆料者。按照他的說法,蘋果内部有一個秘密的“登月團隊”,一直在攻克無創血糖監測項目。為了保密,蘋果甚至專門“僞造”了一個初創公司,把這個秘密團隊放置其中,以避開外界的窺探目光。Mark Gurman表示,蘋果這個項目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下一步就是把這項成果用在Apple Watch上。
(圖源推特截圖)
實際上,在彭博社的這條爆料之前,蘋果和無創血糖相關的傳言就一直沒有停止過。2017年,就有消息稱,庫克已經試用了蘋果無創血糖儀器的原型機。
2018年,美國商标局公布了蘋果的一項專業申請,名稱是“物質非接觸式傳感參考開關架構”。這個說法聽起來非常拗口和晦澀,更具體的内容就是校準電子裝置以測量給定樣品中特定物質濃度的方法。
按照蘋果的說法,将已知波長和能量的光照射進入目标樣品,光穿過時物質會吸收特定波長光的能量,最終檢測到的光的特性會發生變化,這個結果就能和物質濃度形成關聯,達到測量目的。蘋果還表示,這項技術會有局限性,比如樣本可能包含多種物質或光譜僞影,進而導緻測量結果受幹擾。蘋果提出的專利則通過在裝置中加入發射器、濾光片、分束器、短波紅外 (SWIR) 檢測器等元件減少幹擾、補償誤差。
(圖源AppleInsider)
2021年,蘋果向美國商标局申請的一項專利則更加直接一些,内容是讓Apple Watch發射特定的信号,然後通過計算其吸收程度來獲得血糖測量數值。
(圖源etnews)
而蘋果的無創血糖研究項目,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我們都知道,彼時蘋果的掌舵人還是喬布斯,但距離他離世隻有一年時間了。重病纏身的喬布斯對于将科技應用于醫療這件事産生了更大的興趣,并在2010年收購了研究無創血糖的初創公司RareLight,它成為了蘋果XDG秘密項目的一部分。
不難發現,蘋果的無創血糖研究,啟動的時間比我們想象的要更早。最近幾年的專利公布,則讓蘋果這方面的消息被更多人知曉,同時也說明蘋果在将無創血糖監測功能應用到穿戴産品上,已經有了較為清晰的技術方向和相對完整的方案。
無創測血糖,到底難在哪?
綜合多方消息來看,蘋果在無創血糖上的研究,已經持續了十餘年,啟動時間比Apple Watch誕生還早。不難發現,相對于血氧、心電圖等健康功能,無創血糖在技術實作上有更加大的難度。現如今,主流智能穿戴裝置上,血氧、心率等已經算是标配,即便是百元産品通常也會搭載。但無創血糖,哪怕高端穿戴産品上,也很難見到。
目前來說,主流的血糖檢測方式仍然是有創檢測,即取血檢查。現實中,有創血糖檢測還會細分成更多手段,比如準确性相對較高的空腹靜脈抽血、更友善靈活的指尖血糖,前者通常在醫院等專業醫療機構實行,後者則多用于藥店、家庭等場景。據了解,醫院檢測血糖的方式通常是生化檢測儀,檢材離心處理後進行檢測,準确度和可靠性更多;相對廉價的家用血糖儀,一般是通過試條的顔色變化來測量計算血糖值,誤差會更大。
(圖源樂普官方)
而無創血糖,最簡單的了解就是要在不對人體産生創傷的情況下測量到血糖值。它的難點自然在于無創,有創檢測說白了就是将抽取的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以各種方式計算出來,它有直接的檢材、有延續幾十年的可靠方法。而無創,則意味着要圍繞着人體,以各種方式來“猜”,難度自然直線上升。
舉個不太準确的例子,一杯奶茶,它包含了水、糖、色素、顆粒物等各類物質,如果要檢測含糖量,更簡單的辦法自然是抽取一部分出來,測算其中的糖分;但如果這杯奶茶是密封的,不能對它進行任何有創手段,那麼測算含糖量就要難得多。
這種情況下,隻能用更為間接的方式,比如一束射線打過去,通過射線被吸收的情況來推算含糖量。但實際實行起來,肯定會有很多幹擾因素,比如糖之外的其他物質也會吸收射線、不同區域的糖分含量不一緻等。
具體到穿戴裝置上的無創血糖功能,情況還要複雜百倍。首先,測量方式不能對人體有害;其次,傳感器等裝置要足夠小、功耗要足夠低,才有裝進穿戴産品的可能性;另外,要一定的準确性,否則沒有實際意義。要達到這些要求,中間有太多需要攻克的難關。
正是因為這樣,盡管無創血糖的概念很早就有了,但真正落地的量産産品,則很少。目前市面上已經有一些打着無創血糖概念的穿戴産品,但大部分都是名不見經傳的獨幕喜劇牌,而且産品口碑并不好,血糖測量功能更是被使用者嘲諷是智商稅。
小雷采訪了一位在知名醫療器械企業工作的員工,她表示:
目前市面上絕大部分無創血糖檢測産品,其測量方式都經不起推敲。這類産品幾乎都沒有通過美國FDA和中國CFDA認證,實際測量精度很低、可用性差,很多産品甚至要求使用者經常用有創血糖檢測的結果手動輸入以“校準”,實用性大打折扣。我們公司現在在售和研發的所有血糖儀,都是有創的,面向C端消費者的,主要還是指尖取血的微創産品。
蘋果的對手,也在行動
綜合現有的爆料新聞,并考慮公司體量和技術實力的話,蘋果無疑是最有希望把突破技術難關、把無創血糖功能裝進智能手表的科技公司。不過,這并不意味着蘋果是這個領域的唯一玩家。實際上,蘋果的對手們,也已經在行動了。
2022年,在一場運動健康創新技術溝通會上,華為公布了在推進的三大健康研究項目——創新血糖、肺功能健康和高原健康研究。華為終端業務智能穿戴與運動健康産品線總裁張炜表示,血糖研究方面,華為會在有創、微創、無創技術上多路徑探索。
最近幾年,可以明顯感受到華為在穿戴類産品上的發力。目前,華為旗下的穿戴産品品類繁多,覆寫了各類細分市場,并且在運動健康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差異化優勢,例如高原血氧、腕部血壓、心電圖測量等功能。小雷之前也參觀過幾次華為的運動健康實驗室,華為通過将穿戴裝置和專業醫療裝置測量結果拟合修正的方式,結合算法,不斷提升測量精度。
(雷科技拍攝,嚴禁侵權)
OPPO此前在Watch 3這款産品上,嘗試過無創血糖功能。不過,它是通過和矽基公司合作實作的,使用者要将一個敷貼器貼在手臂上,手表和它實時連接配接,對血糖值分析提醒,并呈現變化曲線圖。
另外,《科技日報》2021年曾報道,天津大學精儀學院前任院長、資深教授徐可欣對“無創血糖儀”課題的研發已經持續了30多年,申報發明專利30餘項,并開創出了高精度的測量方法和技術措施。他表示,近年争取實作全球首台“光測無創血糖儀”的産業化。
不難看出,無創血糖測量固然有相當大的技術難度,但在這個領域投入技術、持續研究的科技企業和院校并不少。蘋果可能會在一定時間内在特定細分市場上形成優勢,但未來大機率會有更多競争對手加入。
IDF(國際糖尿病聯盟)公布的資料顯示,國内糖尿病患者數量已經超過1.4億,也就是說大約每10個人裡就有一個糖尿病人。無創血糖功能對實時監測糖尿病人的健康情況、提升他們的日常生活品質有相當的積極的作用,同時對普通人群防範糖尿疾病也有重要的意義。
從這個層面來說,無創血糖功能出現在Apple Watch上,不僅是讓蘋果手表擁有更強的競争力這麼簡單,同時也的确能成為科技進步帶來人類福祉的又一明證。而喬布斯改變世界的願景,那個時候會再一次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