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狂飙》結束,同期的幾部都市劇都雷聲大雨點小,似乎沒有什麼電視劇看。其實不然,有兩部先後完結了,但品質和口碑都不錯的電視劇不算太火,一部是範偉主演的《立功:東北舊事》,另一部就是《顯微鏡下的大明》。
同期還有兩部偶像劇品質和口碑也不錯,一部是陳星旭,李蘭迪的《星落凝成糖》,另一部是言承旭、徐若晗主演的《夏花》。特别是後者,根據我的觀察台灣男演員言承旭,因為這部劇又小小翻紅了一把。
實話實說,伯光君不是偶像劇的閱聽人,是以這部劇也分析不出個是以然來。
但随着言承旭的翻紅,加上去年的王心淩,再到周傑倫,還有馬上要來的《聲人入心.寶島季》,我相信台灣明星又要翻紅了。但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現在台灣明星除了綜藝娛樂翻紅一下,言承旭這樣靠影視劇翻紅的台灣演員并不多。
比如吳奇隆,蘇有朋,霍建華,包括趙又廷、阮經天、彭于晏、張震、再到年輕一代王大陸,許光漢等等似乎都消失了。網上關于某某台灣演員“過氣”“涼了”,為什麼不火也有過讨論。這幾年港台影視劇資源上越來越差,為什麼呢?
香港演員看電影,台灣演員看電視劇?為何港台演員卻越混越差
雖然國内網絡上面都吹港台演員,但實際上兩者在擅長的領域上面還是有很大的差異。香港演員主要在電影演員上面,台灣電影哪怕在8090年巅峰時代,也和内地電影一樣更擅長文藝片,培養不出數量繁多的電影明星。
台灣更擅長電視劇,早期苦情劇,後來瓊瑤和武俠劇,2001年《流星花園》後的偶像劇更是捧出一大堆偶像劇明星,這種趨勢後來進入内地市場也延續了下來。香港演員越來越不行是沒有年輕人,那麼台灣演員為何也越來越不行了呢?
第一個是外在原因,台灣演員的年齡、口音、演技和形象等已經嚴重落後,逐漸和目前内地市場電視劇資源不再比對,逐漸也就被淘汰了。
我猜有人要罵内地流量明星如何如何,這裡就有一個關鍵點。我們可以看這次《夏花》的言承旭,他在這部劇翻紅最大誇獎的點是,46歲樣貌還很帥氣,身材保養很好,很蘇很有氣質。
這确實是台灣演員的優點,但這也是他們最大的缺點。言承旭是2001年《流星花園》出道爆紅的,距今22年了還在演偶像劇。他們這一代台灣演員基本上就是偶像劇演員,其它還有周渝民、朱孝天、陳柏霖、鄭元暢、明道、林志穎,吳尊等等。
(另外彭于晏、阮經天、趙又廷、霍建華、吳奇隆和蘇有朋有些不同,下面再講)
現在的内地影視劇的資源卻大概能分為兩種,一種就是更适合他們的年齡,也就是中生代演員的資源,另一種就是各種各樣的偶像劇資源。
前者基本是《覺醒年代》革命劇,《山海情》《大江大河》《人世間》年代劇,再到《狂飙》等主旋律劇,以及《縱有疾風起》等都市劇,現在又包括《三體》崛起的科幻劇。
革命劇、年代劇、包括反腐劇、掃黑劇、警匪劇等等,這個台灣演員都是演不了的,除非符合他們的身份設定是香港人、台灣人、或者從海外歸來的海歸。
原因是這群台灣演員演技差,北上内地20年還是一口台灣腔,氣質又非常違和,他們是沒有辦法演好這些主流劇集的。
和他們競争的内地演員是于和偉,張桐,黃軒,黃覺,祖峰,王凱,楊爍,雷佳音,辛柏青,張譯,張頌文,張魯一,靳東等等。
你們可能覺得内地演員更老,但他們其實是同一代人,像張譯45歲比言承旭還小一歲。另外像《打開生活的正确方式》因為在電影圈接連失利、黃渤、陳坤、秦昊等電影演員都來演電視劇,内地演員的競争也是很大的。
台灣演員演技不行,口音有問題,氣質和角色還很違和,那麼人家為什麼非得要用你呢?
前幾年還是一線,如今沒戲拍?台灣演員怎麼突然“過氣了”
那麼偶像劇總能稱王稱霸了吧,其實也不然。言承旭這次是靠現代言情劇翻紅的,這裡面偏偏又有個關鍵點,直到今天内地“現言”發展都不如巅峰時代台偶,南韓偶像劇和日本偶像劇。
特别是都市言情劇和都市職場劇是最差的,這個都市甜寵和校園言情劇就好不少。
原因可能是内地觀衆過于着重制實主義,霸道總裁,豪門恩怨,一線城市浪漫愛情愛情故事總被罵太假,無病呻吟,關鍵是拍得又爛。都市甜寵和校園言情剝離了現實主義基因好不少,但又要的是年輕演員,或者不知名十八線小演員。
這幫四五十歲的台灣演員又不太适合了,言承旭這種靠都市甜寵翻紅的也是鳳毛麟角。
這些年沒有一個台灣演員靠古裝偶像劇翻紅過,硬要算《三生三世》的趙又廷有一個,但他那時年輕算走紅。港台娛樂資本是深入耕耘内地市場的,趙又廷走紅前後幾年,他們用内地大IP,當紅大花小花搭配,反正頂級資源這種模式去捧過人。
有《扶搖》《黃皮子墳》的阮經天,《錦繡未央》的朱孝天,《烈火如歌》《大宋宮詞》的周渝民,《狼殿下》的王大陸,還有楊祐甯等。結果也沒有把他們捧紅,相反越捧越有一種德不配位,浪費資源的感覺。
一個原因是嚴肅些的古裝劇,台灣演員的演技,口音和氣質還是撐不起,像周渝民已經是台灣中生代頂尖幾個演技派,但同樣宋朝古裝劇,同樣内地大導演,同樣演宋朝皇帝,同樣的電視劇口碑不大行。
《大宋宮詞》裡的周渝民,論演技和溫潤而雅的氣質不如《清平樂》的王凱;而王凱在内地中生代男演員演技超神嗎?答案是不見得。
同樣例子還有台灣中生代實力派楊祐甯,同一部劇,同樣古裝扮相醜等,但在《上陽賦》裡遠遠不如周一圍,而周一圍在内地觀衆眼中是“油膩男”代表,更不用提《天龍八部》裡喬峰的災難了。
這個古裝偶像劇就更簡單了,台灣演員的顔值是真的不夠。
偶像劇從來是顔值氣質排第一位,演技和實力是第二位。雖然現在廣泛吐槽内地年輕演員不如以前,但王鶴棣、成毅、羅雲熙、龔俊、任嘉倫、白敬亭、楊洋、鄭業成、吳磊等是真的年輕,肉體也是真的好。
這幫台灣中生代年齡太大了些,在古裝扮相和氣質上面也是有明顯差距的。
台灣年輕演員嘛,和香港一樣哪還有什麼年輕演員。王大陸、陳立農、許光漢等。真的别說古裝扮相,實話實說連現代扮相都是不好看的,演現言都要挑劇本的那種,更别說古偶劇了。
最後,40歲左右的台灣中生代演員在定位上很尴尬,國内還有一種也算有偶像屬性,但相對嚴肅頂級投資的資源,和他們競争的是比他們稍稍年輕内地演員(35歲左右),演技,氣質和實力也都輸了。
比如《夢華錄》的陳曉,《去有風的地方》的李現,《顯微鏡下的大明》的張若昀,《沉默的真相》的白宇,還有轉型電影成功的朱一龍等等。比他們更年輕的演員比不過年齡和肉體,比他們稍年輕的内地演員,年齡,肉體和演技全輸了。
曾火爆一時,現在卻查無此人?霍建華,彭于晏為何“涼了”
第二個是内在原因,台灣演員混的圈子和背後資源也越來越不行,又因為現實關系導緻内地影視圈不太敢用他們。
其實,在内地發展得不錯的台灣演員也就熱捧的天庭晏(阮經天,趙又廷和彭于晏),然後是早早來内地耕耘的霍建華、吳奇隆、蘇有朋、最後就是資源堆積的彭于晏,以及台灣中生代第一人張震。
吳奇隆和劉詩詩結婚後本來作品就很少了,阮經天就是上面說的捧不起那類。
蘇有朋和小燕子是一個圈子的人,前幾年他們所在的圈子和背後資本出了大事。小燕子直接涼了,連帶蘇有朋也就沒有多少影視資源。霍建華和林心如綁定後出了多少事,相信無需贅述。
最後在内地發展得不錯的剩下也就三個人,趙又廷,彭于晏和張震。
彭于晏的問題是圈子不固定, 他是台灣演員,之前港台圈最好的資源都給了他,像林超賢,《第一爐香》那種。結果演技和口音問題導緻實力始終差點。跟港台圈混一半又去混京圈,哪個都沒交下來。
這些再加上“疫情”三年地理阻攔,是以彭于晏也就歇息了3年左右。當然他哪裡沒有資源,他已經拍了劉德華那部《潛行》,又是香港圈的資源。傳聞《紅海行動2》也有他,林超賢還是願意帶他。
趙又廷的情況類似,他是合作的郭敬明的《晴雅集》出事,當時中途下架備受打擊,後來另一個主角直接出事了,第二部都不太可能上映了。
不過,趙又廷資源已經是零星幾個在内地資源不錯的台灣演員了,他演技在同輩裡相當出挑,台灣腔的口音都淡不少。雖然電影資源不好,但頂級電視劇資源一部接着一部,依我看已經是台灣中生代三強之一。
演反派,滿口髒話?張震是怎麼一步一步淪落的
最後就是台灣中生代第一人張震,他青少年時期有不少經典文藝片,但絕大多數是配角,最後一個絕對主演的文藝片是侯孝賢的《刺客聶隐娘》,按照國内影視圈的算法,這片還是大女主。
商業類型片讓張震大衆知名度最高的,說了大家可能不信,那就是内地導演路陽的《繡春刀》,這也是張震唯一一個拿得出手的商業類型片系列。
張震一直有些上不上,下不下的情況。上是文藝片積累不夠,下商業片成績又差些。但張震咖位,演技等各方面都是台灣中生代第一人,奇怪的就是港台圈,似乎沒有給他多少頂級大片的絕對主演資源。
“疫情”3年因為現實地理等的阻隔,張震除了本土的《緝魂》,因為接不了内地資源,靠着之前文藝片的積累向外擴。但不管是好萊塢還是南韓都有自己的圈子,男主角你是拿不到的,是以又隻能演配角。
說起來,我都覺得張震對外發展也挺諷刺,在内地市場《繡春刀》系列絕對主角,當時雷佳音,張譯都給他做配。
現在吳京《流浪地球》系列帶領中國科幻大片崛起,張震在《沙丘》裡演了隻有三場戲就被殺的反派,張譯在《萬裡歸途》帶領中國人回家,張震在《蘇利南》滿口髒話的中國人被南韓主角一槍爆頭。
最後,說到底張震的困境就是現在台灣演員的困境,如果進入不了内地市場,出了華語地區觀衆誰又認識你呢,其它台灣演員還遠遠不如張震呢?
台灣本土隻有些文藝片和電視劇,甯做雞頭不做鳳尾說說而已。否則,一大堆“過氣”台灣明星也不會舔着臉上各種内地綜藝了,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