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彌小木
孩子挑食這件事,要是影響到健康,父母總是會很着急的。想讓孩子不挑食,先分析原因,再找相應的對策會更有效。
原因層面,有兩個角度可以考慮,一是孩子本身。比如我家老二,之前所有黑色的東西,一概不吃。茄子不吃,因為覺得像蛇。
另一個角度,是反思家長的飲食習慣。比如有朋友自己就很挑食,毫不意外,兩個孩子都很挑食。
如果孩子挑食,有家長的因素在裡面,那就從家長自身做起。如果是孩子的因素,像我家老二不吃茄子,老大用的辦法,倒是值得借鑒。
老大先是讓老二試着摸摸茄子,覺得沒什麼可怕的,兩個人開始把茄子當成搶,玩起了遊戲。從此,老二對于茄子不再抗拒。至于黑色的食物,老大除了給老二講,吃了這種食物的好處,同時還會用這個食物編故事。
故事知道怎麼辦
故事,孩子們都愛聽。一開始我們想不起來編故事,可以給孩子講講來自《故事從來有魔法》裡的這篇《挑食的芙芙》。故事的大意是,一位名叫芙芙的小女孩,隻喜歡吃面包。她的家很特别,房子就是各式各樣的食物做的。不管每一餐的食物多麼美妙,但芙芙永遠隻喜歡吃面包。
有一天,芙芙在她的面包房裡,發現了一個和她手那麼大的小門。因為好奇,芙芙打開門,摸出了一顆小草莓。芙芙嘗了味道,覺得不錯,下一次吃飯時,竟然主動和爸爸媽媽要求吃一點草莓。
第二天,芙芙又去面包房吃面包,這次發現新的小門通向胡蘿蔔房間。芙芙嘗了胡蘿蔔,也覺得很不錯,吃飯時主動要求吃點胡蘿蔔。
當然,後面的每一天,芙芙在她的面包房間,都能找到不一樣的食物,嘗過味道不錯,她都會主動要求吃這種食物。因為芙芙的家很大,是以她的食物探索之旅可以進行很長時間。
故事到這,就結束了。這是我個人很喜歡的一個故事,喜歡它的自然,沒有刻意的說教。市面上還有其他講挑食的繪本故事,可以找來和孩子一起讀一讀。
一點小提醒,和孩子講這類故事的時候,最好是能放下功利心,不要抱着改變孩子挑食的想法,有分享故事的心就可以了。因為,孩子可以洞悉我們的心,但凡我們抱着想要改變孩子的心思,去閱讀、講故事,孩子可能就會主動将我們屏蔽了。
除了書本上的故事,還可以和孩子說真實的事件。一位兒科醫生分享過,他在門診上看過一個小孩,3個月内發熱了12次,半年身高都沒長1厘米。最後找出的原因,是這個孩子長期挑食,不愛吃青菜、米飯,身體弱了,抵抗力也就差了。
面對孩子挑食,可以和孩子講相關的故事,感受故事的力量。
參與到生活中
增加孩子對食物的感覺。比如,和孩子一起去菜場買菜。有時間,還可以帶孩子去采摘蔬果。平時更是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美食。不喜歡蔬菜,可以試試把蔬菜切碎,包成餃子或包子等等。親自做美食,孩子的成就感滿滿,尤其喜歡吃自己做出來的食物。
我家兩娃前兩天,水培了蔥和蒜苗,長出來的幾根蒜苗。沒看錯,就是幾根蒜苗,孩子都惦記着,一定要燒成菜好好嘗嘗。
吃通過自己勞動得到的食物,孩子的期待值拉滿,會覺得特别美味。
及時肯定
及時肯定、鼓勵孩子的每一個細微的進步,這一點還真得向我家老大學習。
老二嘗試着摸茄子時,老大的鼓勵聲立馬跟上。嘗了第一口茄子,老大也是肯定不斷。當然,老二吃的第一口黑色食物,也少不了老大的鼓勵。
孩子挑食,在每一次有進步的時候,及時肯定、鼓勵。挑食?就那樣不見了。
一點小總結
坦白說,挑食這件事,其實大人也有。孩子們要長身體,隻要不是太誇張,大人都不用太過擔心。
可以通過玩遊戲、講故事、參與到生活中,引導孩子建立健康的飲食觀,肯定孩子每一個值得肯定的地方。在這個過程中,千萬不要像五味太郎說的那樣,做了“本應引導,卻喜歡教導的大人”。
我是彌小木,一位真誠的閱讀分享者,歡迎關注。
#家長百問百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