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瑟倫并不屬于狂熱的格裡高利改革派,實際上他對羅馬教廷的關系持有不同的觀點。他對羅馬教宗表示尊重,願意在某些方面順從教宗

作者:朝陽鋒史

安瑟倫并不屬于狂熱的格裡高利改革派,實際上他對羅馬教廷的關系持有不同的觀點。他對羅馬教宗表示尊重,願意在某些方面順從教宗的指令,但是并不會對教宗的指令言聽計從。

安瑟倫給教宗烏爾班二世的書信中并未提及羅金厄姆會議,也沒有提及國王和烏爾班二世背後達成的協定,他在信中曆數了國王的一系列不當行為。

他為不能親自前往羅馬觐見烏爾班二世表達了歉意。他在信中提醒烏爾班二世,一開始他并不想就任坎特伯雷大主教一職,而是被衆人逼迫就範。

他抱怨任職大主教四年,沒有收獲任何成果,看到了許多惡行,卻無法糾正。國王欺教會,将教會地産分封給騎士,恣意妄為,任意推翻上帝律令和習慣。

安瑟倫說如果他忍受這些邪惡的習慣,那麼這些習慣會不僅施加于他身,還會影響到他的繼任者,并且會因為傳統習慣變為律法。

安瑟倫在信中說明因為自己打算就這些事件咨詢教宗烏爾班二世,是以激怒了威廉二世,将他驅逐出英國,并且侵占了自己大主教名下的所有地産。

但是此時的教宗烏爾班二世深受皇權威脅,地位飄搖,處境岌岌可危,是以面對如山的壓力,烏爾班二世焦頭爛額,很難有時間和精力處理安瑟倫的事情。

安瑟倫流亡期間,應烏爾班二世之請,1099年前往羅馬,在此期間,烏爾班二世授予了他教宗在英國常駐使節的權力。

1100年,烏爾班二世繼任者帕斯卡二世派遣維也納的蓋伊前往英國,教宗帕斯卡二世一方面希望教宗使節可以推動彼得年金的收取,另一方面也希望在英國建立他的權威地位。

1100年2月,安瑟倫寫給帕斯卡二世的信中,安瑟倫對此極為不滿,大力抗議。他在寫給教宗帕斯卡二世的信中,詳細地捍衛了坎特伯雷的權利,并且反對任何教宗使節染指坎特伯雷大主教的這一權利。他這一訴求建立在前任教宗烏爾班二世的許諾之上。

烏爾班二世曾經口頭承諾,除了坎特伯雷的大主教擔任教宗的常駐使節,教宗将不再向英格蘭派駐教宗使節。蓋伊到達英國後,國王和當地的教士都非常震驚。

愛德瑪傲慢地評論:“沒有人認可他的教宗使節的身份。”當然愛德瑪本身是坎特伯雷權利的狂熱擁護者,他強調隻有坎特伯雷大主教才能擔任教宗代理人,而且不容許外國人打破英國這一傳統。

英國的教士,在國王的鼓勵下,對教宗使節持懷疑的态度,不願承認教宗使節的權威。是以提及蓋伊教宗使節的史料都稱蓋伊未完成使命。

蓋伊未能征收彼得年金,沒能增加教宗在英格蘭事務的參與程度,未在貴族中間獲得有利的支援,也并未獲得英格蘭教士接受外國教宗使節。當地的抵拒對蓋伊的使命完成極其不利,是以最終蓋伊在他的任期内一無所獲。

從蓋伊的出使情況,教宗帕斯卡二世已經基本了解了英格蘭教士所關注的問題,是以在1101年,教宗正式同意了坎特伯雷的請求,不再派遣教宗使節前往英格蘭。

藉由這一舉措,教宗希望暫時平息坎特伯雷大主教的怒火,表達自己英格蘭教會的傳統的尊重。在1101年2月24日,帕斯卡二世寫給安瑟倫的長信中,他詳細地提及了他對英格蘭以及英格蘭國内政治事務的興趣。

他在信中還告訴大主教安瑟倫,這兩位教宗使節很快就會離開英格蘭。教宗繼續表達了他對英國教會的關注以及改革的需要,盡管他并未就英國所出現的問題指責大主教。教宗在信末訓示安瑟倫在所有事務上都要引導并且協助當時的教宗使節。

1103年5月或者6月,教宗重新任命提庇留前去收取彼得年金,但是沒有記載證明提庇留是否到達英國,并且成功收取彼得年金。

帕斯卡二世開始采取轉換戰略,他允許亨利一世監管彼得年金的收取,并且在1108年之前不再派遣其他教宗使節前往英格蘭。1108年,彼得成為教宗内侍,并被派往英格蘭監管彼得年金的收取。

他并沒有被授予教宗使節的頭銜或者權力,是以他是否完成了使命也并不清楚。很明顯,在這段時期,教宗對于英格蘭的教會采取了保守的手段和政策。

參考文獻:

【1】湯普遜:《中世紀經濟社會史》,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上冊,第165頁。

【2】Peter Partner, TheLands os St.Peter, Univ of California .1972,p.235, p.236,p.338

【3】W · E · Lunt ,Papal Revenues in the Middle Age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39

安瑟倫并不屬于狂熱的格裡高利改革派,實際上他對羅馬教廷的關系持有不同的觀點。他對羅馬教宗表示尊重,願意在某些方面順從教宗
安瑟倫并不屬于狂熱的格裡高利改革派,實際上他對羅馬教廷的關系持有不同的觀點。他對羅馬教宗表示尊重,願意在某些方面順從教宗
安瑟倫并不屬于狂熱的格裡高利改革派,實際上他對羅馬教廷的關系持有不同的觀點。他對羅馬教宗表示尊重,願意在某些方面順從教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