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環時深度】美國炒作“中國壟斷礦産”,非洲人說出真相

作者:環球網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非洲事關未來世界的命運。”在2月上旬南非開普敦舉行的第29屆非洲礦業投資大會上,與會者一再強調非洲礦産資源,特别是“綠色礦産”對全球發展的重要性。當中國與會礦企提出“開發礦業、造福社會”“礦業全球化與經濟全球化具有同等重要意義”時,美國與會者和一些媒體卻在炒作“中國壟斷非洲重要礦産”“中國威脅美國關鍵礦産供應鍊”等話題。在抹黑中國對非設定“債務陷阱”、推進“新殖民主義”之後,“中國壟斷非洲綠色礦産”又成了美國散布的一大謊言。《環球時報》記者近日在多個非洲國家調查,聽業内人士講述美國在礦業合作領域如何“吃相難看”,同時強調與中國礦業合作的重要意義。

【環時深度】美國炒作“中國壟斷礦産”,非洲人說出真相

當大家談造福人類,美國卻“暗語傷人”

非洲礦業投資大會是世界四大礦業大會之一,今年的主題是“解鎖非洲礦業投資:穩定、安全和供應”,來自全球92個國家和地區6500多名政府官員、礦企及礦業服務企業的代表參會。會議期間,一些與會的中國礦業負責人做主旨演講時,一方面表示“對非洲的未來非常樂觀,将加大對非洲的投資”,另一方面呼籲“礦業界共同維護礦業全球化發展的大局,要認識到礦業全球化與經濟全球化具有同等重要意義”。世界銀行能源和采掘業相關負責人對此非常認同,并表示:“我們第一次可以肯定地說,與能源轉型相關的礦産需求将持續上漲,它将給非洲帶來發展機遇。”

在世界知名礦業投資人羅伯特·弗立德蘭看來,會議聚焦的重點之一——“綠色礦産”,正是全球實作能源轉型的基礎,并将給非洲發展帶來一個時代機遇。“綠色礦産”是本次非洲礦業大會上的熱詞,主要指锂、钴、鎳、石墨、銅等。随着諸多國家的減排努力,這些礦産的産量将大幅增加,并被用于制造太陽能電池闆、電池、電動汽車、風力渦輪機及氫能生産系統等。據估計,為實作能源轉型,全球需要新開發400多座礦山,而非洲在這方面已走在前面。南非地球科學委員會首席執行官馬布紮在會議上介紹說,未來25年為滿足全球可再生能源轉型的需要,需要開采的銅将超過曆史上開采的銅的總量。

奈及利亞總統工業貿易投資進階特别顧問西德尼多次訪華,并連續多年參加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對非洲的合作務實、公開、透明,無論是在基礎設施、農業,還是工業、能源等領域都是如此。這些年來中國企業在奈及利亞建設的工程,包括鐵路、輕軌、航站樓、港口等,為尼持續保持非洲第一大經濟體的地位作出巨大貢獻。談到西方的一些做法,西德尼氣憤地表示:“反觀西方給了奈及利亞什麼?(英國)100多年的統治,除了建了一些專門用來探礦、擷取資源的鐵路,我不知道他們還幹了什麼!這些鐵路不像中國那樣用于貿易、客運等發展經濟,而是把礦産運到港口,再通過船運送到歐美。然後就沒有我們的事了,我們得到的隻有被破壞的礦山、被軋壞的公路。”

南非布什維爾德礦業公司首席執行官莫紮佩羅認為,“對非洲來說,問題不在于我們是否擁有這些礦産,而在于如何釋放其價值”。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在大會發言中表示,抓住礦業發展的機遇,将助力整個非洲大陸的發展。僅就南非而言,礦業是該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約有50萬人從事礦業工作。

然而,和與會者熱議“非洲如何發展綠色礦産造福全球”顯得有些與衆不同的是美國的表态。負責經濟增長、能源和環境的美國副國務卿費爾南德斯在緻辭中暗指中國說,“我不需要提醒你們當供應鍊崩潰或當我們依賴單一供應者時會發生什麼”。彭博社近日報道說,锂、钴等關鍵礦産具有“戰略重要性”,是以,美國官員擔憂,如果中國主導這些關鍵礦産的供應後,會在發生危機時切斷美國的供應鍊。還有美國媒體提到,為確定在關鍵礦産領域不依賴中國,美國還試圖聯合歐盟以及七國集團其他成員國組建“關鍵礦産買方俱樂部”。

“美國‘打盹’時,中國正大力争取非洲的礦産資源。”這是最近兩年一些美國媒體熱衷炒作的話題。當钴、銅、锂等關鍵礦産受青睐時,這些媒體就把中國和非洲的礦業合作稱為“世紀交易”,或是指責一些非洲國家上司人“把國家礦産的開發權交給中國,以換取基礎設施項目”,或是妄稱中國“利用那裡的廉價勞動力,而且幾乎不受監管”。

2021年《紐約時報》在系列報道“中美钴礦争奪戰”話題時,還用上“剝削、貪婪和手腕”等字眼和“中國赢得钴礦競争、中企成為赢家,美國政府卻袖手旁觀”之類的描述。當極個别非洲國家因政權更替或進入大選之年,對與中方企業原有的項目進行重新評估時,一些美國媒體也加以利用,制造“中非合作并未帶來預期收益”“非洲國家需要利益再平衡”等輿論攻勢。

“之前西方人的開采不僅浪費資源,還嚴重污染環境”

每次聽到美國媒體渲染“中國将壟斷非洲關鍵礦産市場作為首要任務”之類的話,剛抵達奈及利亞不久的李超(化名)都很氣憤。李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我曾輾轉南非、辛巴維(威)、剛果(金)等國,想投資锂礦,但這些國家基本上可以看得見、已探明的礦業幾乎都被西方國家分完了,根本沒有我們的立錐之地。”

“我感覺未來我們在非洲的礦産合作将會遇到一些阻力,而最重要的就是來自美國的阻撓。”李超說,美國為獲得更多的锂礦以生産更多電池,以支援本土電動車企業的做法真是連自身形象都不顧了。他認為,去年通過的《通脹削減法案》“吃相非常難看”,恨不得要把全世界的锂礦都吞掉。但李超同時也表示,美國的保護主義做法并不會得逞,“如在西非地區,法國影響巨大,美國人想在這裡發财,還得問問法國人同不同意”。

據業内人士介紹,中國對非洲的投資和貸款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真正壟斷非洲絕大多數礦産資源的是西方公司,中國更多的是從非洲購買能源礦産,很少有礦産的擁有權。奈及利亞國家礦業委員會的一位官員直言:“美國炒作的中國和非洲國家‘用基礎設施換礦産’的說法根本不成立。非洲要發展,不管借款、貸款還是以資産作抵押都是無可厚非、完全正常的事情。事實上,中非之間的合作是一種雙赢的模式,雙方都受益。”

目前,全球2/3以上的钴産量來自剛果(金)。巨大的钴需求,也吸引了各國企業到剛果(金)打拼。南非人文科學理事會(HSRC)治理與安全問題研究專家阿普羅曾在考察剛果(金)的礦業發展情況後表示,中國企業不遺餘力地履行雙方的貿易協定,讓該國群眾受益。中國與剛果(金)的合作案例表明,對于急需資本密集型基建投資和向經濟現代化轉變的非洲國家而言,中國的投資可以作為部分解決方案。阿普羅說:“基于我對剛果(金)當地群眾的采訪可以斷言,關于通過基建、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投資實作工業化革命的承諾,對當地群眾而言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奈及利亞總統工業貿易投資進階特别顧問西德尼多次訪華,并連續多年參加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對非洲的合作務實、公開、透明,無論是在基礎設施、農業,還是工業、能源等領域都是如此。這些年來中國企業在奈及利亞建設的工程,包括鐵路、輕軌、航站樓、港口等,為尼持續保持非洲第一大經濟體的地位做出巨大貢獻。談到西方的一些做法,西德尼氣憤地表示:“反觀西方給了奈及利亞什麼?(英國)100多年的統治,除了建了一些專門用來探礦、擷取資源的鐵路,我不知道他們還幹了什麼!這些鐵路不像中國那樣用于貿易、客運等發展經濟,而是把礦産運到港口,再通過船運送到歐美。然後就沒有我們的事了,我們得到的隻有被破壞的礦山、被軋壞的公路。”

在剛果(金)投資一家金礦的唐大偉(化名)表示:“我投資的實際上隻是一個以前西方人開采黃金後留下的尾礦。”在剛果(金)前期考察時,他經過仔細檢視與測試發現,盡管是西方企業留下的尾礦,但實際上在它的廢料中金的含量并不低,如果用中國人研發的環保新方法繼續開采,同樣能獲得不錯的收益。唐大偉說:“之前西方人在這裡的開采可以用粗枝大葉來形容,不僅浪費資源,還嚴重污染了環境。”在每次确認完成采礦後,唐大偉都會帶領大家用推土機将礦區推平整、種上植被,并教當地人種糧食及經濟作物。他們還在周邊打水井,幫助當地人獲得灌溉與日常生活用水,為此受到礦區百姓的歡迎和贊許。

“美國的指責不負責任,别有用心”

北非國家非常重視與中國的礦業合作。馬格裡布地區是全球磷酸鹽礦的主産區,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等國的年采量長期位于世界前列。摩洛哥磷酸鹽儲量約占全球儲量的3/4,如果按目前的年采量估算,還可開采3個世紀。與摩洛哥相比,阿爾及利亞過去更多将資源開采放在石油和天然氣領域,但自阿政府推出經濟多元化政策以來,磷酸鹽礦、鐵礦的開采也日益受到重視。阿能源及礦業部官員與中國等國礦業、建築企業廣泛接觸,期待引入更多技術及資金,為該國采礦業的發展鋪平道路。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除礦産品貿易外,中國長期以來與馬格裡布國家圍繞磷酸鹽礦的合作基本是上遊領域内的合作,即中方企業參與勘探等業務。去年3月,中國企業與阿爾及利亞3家企業簽署了一項價值70億美元的協定,當地媒體評價說:“這個生産化肥的合作項目将給阿東部地區帶來可觀的社會經濟效益,在項目建設階段将創造約 1.2萬個就業機會,營運階段将提供約6000 個直接工作崗位和 2.4萬個間接工作崗位。”

或許因為磷酸鹽儲量巨大、重要性不像锂、钴等礦産戰略地位那樣突出,美國媒體對中國與北非國家開采磷酸鹽的合作議論并不多。盡管如此,當地業内人士仍對美國等西方國家戴着有色眼鏡看中非礦産合作很是不滿。烏雷伍建築及礦業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阿爾及利亞、土耳其合資公司,主營業務包括磷酸鹽礦、大理石礦的開采及貿易,該公司首席執行官杜亞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有關中國搶占非洲重要礦産資源的說法,根本就是無稽之談。我在非洲地區從事礦産業足有20多年時間,我看到更多的是美國和歐洲國家對非洲資源的掠奪,相反,中國企業的參與讓非洲國家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為本國人民謀福利,也讓非洲人民從中受益。”

熟悉非洲礦業發展情況的杜亞爾舉例說:“中國企業近年來積極參與西非國家幾内亞鋁土礦開發就很有說服力。”談到一些外媒炒作幾内亞因鋁土礦成為“中美法等國的博弈之地”,他表示,幾内亞擁有豐富的鋁土礦資源,探明儲量居世界第一,但受技術和資金等因素影響,長期得不到有效開發。近年來中國企業幫助幾内亞解決采礦用水、用電等難題,為當地采礦業發展提供了根本保證。與之相反,本世紀初歐美公司蜂擁至幾内亞時,為搶奪資源,美國、澳洲等國企業與之簽署了許多礦山開采協定,但又不好好履行協定,導緻許多大型鋁土礦長期處于停工狀态,使這個“以礦石謀生”的國家蒙受巨大損失。杜亞爾認為:“西方國家沒有給幾内亞人帶來财富,相反還加劇了他們的貧困。”

“中國企業對非礦業投資具有長遠戰略眼光,并非像某些西方礦業巨頭那樣把礦産當成買賣,隻注重行情漲跌。”南非《外交》雜志主編巴哈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這樣表示。他強調說,不少中國企業參與非洲采礦業正趕上礦石價格走低、大批西方礦企“丢棄”非洲之時,後者帶走資金和技術,留下的是失業和麻煩。巴哈納說:“某種意義上講,中國企業在這時與非洲國家開展礦業合作、接手西方企業留下的爛攤子,解決了非洲國家礦業可持續發展的燃眉之急。美國輿論卻就此指責‘中國壟斷非洲重要礦産’是不負責任甚至是别有用心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