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PC晶片,正值轉折點

回顧半導體産業的發展脈絡,PC(個人電腦)的出現帶動了半導體行業第一批巨頭的崛起,不管是英特爾、美光科技、AMD、英偉達等都吃到了PC時代的紅利,得到迅猛成長。然而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PC市場卻是一片凋敝。

01

PC出貨量崩跌

根據Gartner公司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PC在2022年第四季度的出貨量總計6530萬台,較2021年第四季度下降28.5%,創下了自1990年代中期Gartner開始追蹤PC市場以來的最大季度出貨量降幅。2022年全年的PC出貨量總計2.862億台,較2021年下降了16.2%。

全球經濟衰退預期、通脹加劇和加息都對PC需求産生了重大影響。許多消費者已經在疫情期間購買了相對較新的PC,是以在負擔不起的情況下不會産生任何購買動機,這導緻消費者的PC需求下降到多年以來的最低水準,也蔓延至PC晶片市場,使其充滿危機與挑戰。

由于PC市場萎靡,多家PC晶片科技巨頭都表示對前景持謹慎态度,正不約而同為度過寒冬做出準備——削減開支、縮小規模。

英特爾個人電腦晶片業務(CCG)2022年第四季度的收入為 66 億美元,同比下滑了 36%,利潤同比下滑 82%。在英特爾業績驟降的前提下,英特爾對于今年PC市場的預測也變得“謹慎”。今年1月,英特爾曾預計2023年PC潛在市場總量将達到2.7億—2.95億台(2022全年出貨量為2.923 億台)。

AMD首席執行官蘇姿豐表示,2023年全球整體PC市場将下降約10%,其指出,“第一季度将是我們個人電腦市場的底部”。

存儲晶片大廠美光科技也對PC市場做出了預測,該公司認為2022年PC出貨量将下滑十幾位數百分比,并預計2023年繼續下降中低個位數百分比,接近2019年的出貨水準。

除此之外,PC處理器晶片的市場格局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02

晶片市場格局生變

X86市場競争白熱化

前幾十年,英特爾憑借X86架構高歌猛進,獨霸全球PC處理器,成為全球最大的晶片公司之一。然而,從2022年第四季度X86市場中英特爾和AMD的市占比可以看到,X86架構中英特爾長期“稱王”的處理器市場格局正在被改變。

根據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去年第四季度,AMD在中央處理器市場的市占率已達将近三分之一,達31.3%。英特爾雖然依然穩居x86處理器市場龍頭寶座,市占比例達到68.7%,但是市占份額卻受到了AMD的逐漸侵蝕。

PC市場的放緩,對AMD及英特爾的影響也截然不同。與英特爾營收不佳相反的是,AMD在2022年第四季度收入56億美元超預期。AMD取得如此重大的進展更多地得益于其Zen架構處理器的成功,Zen、Zen2 幫助 AMD 站穩了腳跟,在 Zen3 架構的推動下,AMD 的銳龍 5000 處理器不僅多核性能延續了之前的優勢,單核性能也首次超過了當時的酷睿。如今,其桌面及筆記本平台上Zen4架構銳龍7000已經大量出貨。

可見,英特爾與AMD 的競争正變得愈發激烈。

ARM逐漸崛起

在PC 處理器市場另一變化就是基于ARM架構處理器的增長。

前幾年,在晶片領域中談到架構無外乎是x86、ARM兩大架構。這兩大架構分工明确,x86占據了PC市場95%以上的市場,ARM則壟斷手機市場。然而随着移動網際網路和智能終端的普及,大量手機應用催生了算力架構的持續演進,能建構更高性能、更低功耗計算平台的ARM架構正在成為算力發展的主流。ARM向PC及伺服器市場的滲透率在不斷提高。

2022年,在蘋果自研晶片的帶動下,ARM在 PC 晶片市場的市占率達到 13.3%,高于2021年的 10.3%。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其市占率隻有3%左右。

除了蘋果之外,谷歌旗下的Chromebook筆記本也開始大多采用ARM架構處理器,微軟在近些年相繼釋出Surface家族ARM版系列,并于2021年宣布Canary通道已經放出面向ARM平台的Edge浏覽器版本。

聯發科和高通也在積極推動适用于 PC 和伺服器的 ARM 晶片。高通公司有望在今年秋季推出 Oryon CPU。高通和聯發科的解決方案在 2024-2025 年期間,在 ARM 筆記本電腦上的同比增長可能超過 50%。華為已經推出了多款商用PC晶片,這些晶片往往都是基于ARM架構。

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預計,搭載ARM晶片的筆記本電腦将在五年内占有25%的市場佔有率。未來ARM架構在PC晶片領域的實力不容小觑。隻是短時間内,ARM PC晶片還難以與X86架構的處理器抗衡。

RISC-V的新生

如今,RISC-V已經成為繼x86、ARM之後冉冉升起的第三大處理器架構,憑借其開源、指令精簡、可擴充、子產品化等優勢,在注重能效比的物聯網領域大受追捧。但是,這并不意味着RISC-V無法進入更高性能要求的PC和伺服器市場。

在這個過程中,已經湧現出一大批瞄準高性能RISC-V的國内外廠商,将該架構應用從低端微處理器逐漸探入高性能計算領域。此前,RISC-V最顯著的标簽是低功耗,平頭哥半導體在2019年就率先推出最高主頻達2.5GHz的玄鐵C910,突破了業界對RISC-V的性能想象;去年11月底,國産RISC-V晶片廠商賽昉科技推出了全球首款面向PC應用的高性能RISC-V晶片——昉·驚鴻8100;去年12月,晶片初創企業Ventana Microsystems公司在RISC-V峰會上釋出了全球首款面向伺服器的CPU——Veyron V1。

雖然目前部分國家有意設計基于RISC-V的PC晶片,但其設定的目标銷量相比于其他PC晶片來說很少。是以在短時間内,PC晶片市場不太可能大幅轉向RISC-V技術。例如,中國正在計劃利用RISC-V技術來建構支援各種開源浏覽器的筆記本電腦,到2022年底生産2000台PC,俄羅斯計劃2025年銷售60000個基于RISC-V核心的新PC處理器。不過與2020年全球PC市場年銷售量約3億台相比,這些目标都很小。

盡管如此,也有研究機構預測2022年,PC中基于RISC-V的晶片可服務市場機會将接近3億個,未來将快速放量。

值得注意的是,前幾年在中國的PC/伺服器端的處理器晶片方面,英特爾和AMD占據絕對的市場佔有率,兩家企業出貨量占市場佔有率近乎100%,接近完全壟斷。但随着中國華為、海光、飛騰、兆芯、龍芯、申威等較有實力的廠商也正在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推出各型不同指令集和架構的通用處理器産品,并裝備在各家國産伺服器廠商的産品中,表現出産品疊代速度快,技術架構差異大,廠商側重場景各有不同的發展特點。未來對于PC 處理器市場的競争會更加激烈。

03

何時回暖?

當下,PC晶片市場正在加快腳步去庫存。台積電三大客戶包括蘋果、AMD、英偉達也都集體下調了訂單。

據悉,由于蘋果手機首批出貨目标已經削減了一半,是以蘋果在台積電的晶片訂單上進行了下調;AMD與英偉達則因為PC市場需求急跌以及“挖礦”熱潮地褪去,兩家企業在CPU和GPU晶片上的銷量不及過去幾個季度,是以不得不向台積電表明調整訂單規劃。此前,聯發科已對第四季度5G晶片砍單30%—35%;高通也對高端骁龍8系列産量下調10%—15%。砍掉新的訂單之後,去庫存成為消化高企的積壓晶片的重要手段。

目前已有晶片廠商表示,面對市場需求疲軟以及庫存高企的現狀,在内部,晶片供應商一直面臨着尋找消耗過剩庫存和實作年終目标的解決方案的壓力;在外部,他們需要為逆風做好準備,例如提供更大的價格優惠以及尋找新的增量市場。比如:近期英特爾正在積極與特定PC品牌客戶洽談,降價求售上一代Alder Lake處理器。上一代i9處理器降價幅度最大,價差高達70-80美元,降幅約二成;降幅第二大為i7處理器,降價40-50美元。

英特爾此前預計,2023年下半年便有希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