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斯克:傻子才用雷射雷達!禾賽:我不信

在智能電動車這條路上,很少存在國内車企與特斯拉背道而馳的技術方向,但自動駕駛的方案選擇就是這唯一的特例。

在這件事情上,馬斯克是絕對的特立獨行者,從一開始他就為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感覺選擇了視覺方案,因為他認為攝像頭才是最接近人類開車時視野的、符合“第一性原理”的方案。

但以華為為代表的各大國内車企和自動駕駛公司,幾乎全都押注在了雷射雷達上。

其中的原因也很簡單,他們認為現階段的視覺方案不能夠滿足自動駕駛的要求,尤其是自身的視覺技術相比特斯拉存在很大差距的情況下,隻有雷射雷達才是完美的。

2021年,雷射雷達正式在小鵬P5上實作了量産上車,此後,蔚來的多款車型、理想的主要車型都開始配備雷射雷達,而包括阿維塔、高合、集度等在内的新車企們,也無一不是雷射雷達的擁趸。

在國内外車企對于雷射雷達的判斷與投入力度完全相反的背景下,兩個國家的供應商也迎來了完全不同的命運。

海外的雷射雷達老牌企業們,破産的破産、退市的退市、合并的合并,徒留一聲歎息。而國内的企業們,包括禾賽科技、速騰聚創、大疆、華為等卻一路在量産、融資之路上狂奔。

如今,月度出貨量過萬顆的禾賽科技已順利成為國産雷射雷達第一股,于2月9日晚間成功登陸美股市場,估值24億美元,上市第一天漲幅10.79% ,截至9日美股收盤,其市值約26億美元。

馬斯克:傻子才用雷射雷達!禾賽:我不信

然而,即便是大洋彼岸在破産、此岸量産并上市的當下,國内的雷射雷達廠商們所面臨的局面也絕非高枕無憂,一場屬于他們的戰役才剛剛開始。

冰火兩重天

禾賽科技的上市是過去一年半以來,中國公司在美的最大一筆IPO項目,同時也是國内雷射雷達行業的高光時刻。

在這次沖刺上市背後,是國外與國内雷射雷達市場的冰火兩重天。

早在2019年,馬斯克就用一句“傻子才用雷射雷達”的論斷給國外的雷射雷達廠商宣判了死刑。

但即便如此, Velodyne、Luminar、Aeva、Innoviz和Ouster等境外雷射雷達公司還是通過SPAC方式紛紛完成了上市。

但在随後的2022年,馬斯克的“詛咒”似乎應了驗,10月,雷射雷達領域鼻祖Ibeo送出破産申請;11月,兩大行業巨頭Ouster和Velodyne達成協定進行合并;随後,曾經依靠奔馳E系列風光無限的Quanergy也由于市值過低退市并宣布破産。

但反觀國内,情形則完全不同。

國内的“新勢力”們,在面臨電池技術瓶頸的當下,内卷的主要方向便是“智能化”, 而無法與特斯拉進行視覺方案的技術與成本媲美的他們,義無反顧地為自己的輔助駕駛方案選擇了雷射雷達。

從量産傳遞搭載大疆雷射雷達的小鵬P5開始,蔚來、理想、比亞迪等新老勢力紛紛量産傳遞雷射雷達,進入2021年之後,中國車企的問題不再是“是否安裝雷射雷達”,而是“到底要裝幾顆雷達”。

而車企在雷射雷達領域的内卷,對于雷射雷達公司來說,則是巨大的機會。

2022年下半年,中國市場迎來了第一波智能車量産傳遞小高潮。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的資料顯示,2022年1-9月,前裝搭載雷射雷達的數量已達5.7萬顆,預計全年達12萬顆,增長10倍以上。

而在這個瘋狂量産的2022年,禾賽科技攬下了多個行業第一:ADAS 前裝量産定點數量全球第一,L4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車載雷射雷達領域總營收全球第一。

馬斯克:傻子才用雷射雷達!禾賽:我不信

而禾賽科技招股書的資料也驗證了這一事實,2017年到2022年12月31日公司的雷射雷達累計出貨量超過10.3萬台,其中有8.04萬台來自2022年,占據近五年來公司全部出貨量的80%。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這個全球市占率已達第一的國産雷射雷達企業,選擇了上市,打了馬斯克的臉。

Billion dollar company

它的故事,始于三位85後校友。

其中李一帆畢業于清華大學,并于之後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槟分校取得了博士學位。那之後,他結識了清華學長、就讀于斯坦福機械專業的向少卿以及另一位在斯坦福就讀的博士孫恺。

三人一拍即合,決定打造一家“billion dollar company”,禾賽的名字也來自于矽谷最大的城市“聖何塞”,但三人最終于2014年決定攜手回國創業。

馬斯克:傻子才用雷射雷達!禾賽:我不信

回國創業初期,禾賽科技專注于雷射氣體遙測系統,但顯然他們對于創業的野心不止于此,于是将目光對準了一個更大的市場——自動駕駛雷射雷達。

在産品上,2016年底禾賽科技正式完成了其第一款32線雷射雷達的釋出,2017年,禾賽推出了40線雷射雷達Pandar40,打破了此前市場被海外廠商壟斷的局面。

随後,從Pandar40P、Pandar64、Pandar128再到近距補盲雷射雷達的釋出,禾賽科技收獲了國内外各大無人駕駛公司的訂單。

據招股書,目前禾賽科技的雷射雷達已獲理想、集度、路特斯、高合、長安、上汽等10家主流乘用車廠累計數百萬台的量産定點,自動駕駛客戶也囊括了Aurora、Nuro、美團、百度等在内的衆多國内外知名企業。

在資本市場上,禾賽科技也早就吸引了多方關注。

在上市前,禾賽已經完成九輪融資,累計融資超過5億美元,投資人包括光速中國、真格基金、高瓴創投、百度、德國博世、小米、美團等知名機構或公司。

然而随着自動駕駛技術的不達預期與持續冷卻,2021年後的國内雷射雷達企業的融資規模基本上都縮水了50%,禾賽科技也不例外,一級市場艱難的融資環境讓它選擇了上市融資。

早在兩年前的2021年1月,禾賽科技曾經向科創闆送出過招股書,但兩個月後就主動撤回,當時主要的問題是與與美國雷射雷達巨頭Velodyne的專利訴訟問題以及與自己股東的利益切割問題。

如今,重新沖刺美股的禾賽科技帶着更加體面的架構與更加傲視群雄的行業地位沖上了美股。

成本之殇

從銷量上看,這兩年禾賽科技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2022年下半年,禾賽科技就傳遞了大約6萬顆雷射雷達,成為全球第一家月出貨量超萬顆的雷射雷達企業,2022前三季度其雷射雷達業務的營收也達到了7.27億元人民币。

然而出貨量與收入的增長,并未為禾賽帶來足夠誘人的淨利潤。

2019年至2021年,禾賽科技的淨虧損分别為1.20億元、1.07億元和2.45億元;2022年前三季度,禾賽科技的淨虧損為1.65億元,較2021年同期1.75億元的淨虧損有所收縮。

馬斯克:傻子才用雷射雷達!禾賽:我不信

從毛利率角度來看,2019-2021年禾賽科技毛利率分别為70.3%、57.5%和53.0%,2022年前三季度毛利率更是将至44%。

毛利率下降的背後是随着自動駕駛遇冷及技術退坡,此前旨在服務L4級别以上自動駕駛的、價格更高的機械式雷射雷達Pandar系列同樣遇冷。

而針對L2、L2+級别的ADAS市場讓乘用車企對于雷射雷達的需求出現爆發式增長的同時,成本也在逐漸壓低。

禾賽選擇推出成本更低的半固态(混合固态)雷射雷達AT128應對,但這一政策幫助禾賽取得上量優勢的同時,也導緻其雷射雷達的均價在不斷下降。

以招股書資料計算,其雷射雷達2019年的銷售均價為1.74萬美元,而2022年前三季度的銷售均價已經降低至3100美元。

而這并非禾賽一家企業面臨的問題,它甚至已經是同行中的王者。

以2022前三季度為例,禾賽科技的毛利率為44%,而Innoviz、Luminar、Velodyne毛利率則分别為-139%,-147%和-99%,賣得越多、虧得越多,是當下雷射雷達企業普遍面臨的困境。

這個困境,是一次自下而上的傳導效應。

一方面,上遊漲價、而以特斯拉為首的新能源龍頭車企在不斷降低終端價格,試圖以價換量,進而導緻行業展開了一場價格戰,價格戰的最終便是車企壓縮成本;另一方面,國内車企面臨電池續航、自動駕駛技術的瓶頸,需要不斷在其他方面“内卷”,其中就包括雷達的數量。

既要壓縮成本又要内卷數量,車企的“内卷”導緻的結果便是對于雷射雷達采購預算的降低,進而導緻市場逐漸被低價産品替代,壓縮雷射雷達企業的利潤空間。

整個行業是關聯的,沒有一個環節能夠獨善其身。

全面競争

在成本問題上,對于禾賽自身而言,它找到了兩條降低成本的路徑:其一是自建工廠,它自建了麥克斯韋智造中心;其二是通過将雷射雷達晶片化的方式,減少内部元器件的數量并降低成本。

但從結果上看,成本優化速度并沒有追上價格下降速度,生産利潤率還遠未達到平衡點。禾賽2021年與2022年的單顆雷達成本降低了51%,但出貨價格降低了61%。

而業内人士指出,基于雷射雷達的自動駕駛方案要實作大規模的普及上車,要解決兩大問題,一是車企端降低雷射雷達成本,月産銷量突破1萬台是重要門檻;二是降低整體方案成本,需通過低成本的雷射雷達把整體方案降至1萬美元以内。

是以,雷射雷達廠商的利潤不僅取決于自身的降本能力、更取決于新能源車企的銷量、自動駕駛的技術進展以及車企對于自動駕駛方案的認知及選擇。

要面臨如此多的未知,融資是此刻禾賽的必然之選,中腰部的企業要面臨的融資前景則更加慘淡。

但除了目前的成本問題之外,雷射雷達企業在技術上也面臨着更大的挑戰。

雷射雷達行業公認的技術發展路線,是從機械式到半固态再到純固态,為了降低成本和更易過車規,行業追求收發、掃描子產品的機械運動部件越少越好。是以,現在全行業正在從長距主雷射雷達轉向近距補盲雷射雷達。

例如禾賽的FLASH固态雷射雷達,它可以在短時間直接發射出一大片覆寫探測區域的雷射,利用光陣建構圖像,快速記錄整個場景,更為穩定。

但目前探測距離、發熱問題,都是純固态雷射雷達需要解決的技術硬傷。

此外,這裡還存在着另外一個關鍵問題:半固态雷射雷達尚未解決成本問題,補盲雷射雷達的成本更高,是否還具有成本效益?它最終能否競争過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成本效益較高的傳感器?或者往更遠了說,馬斯克那個遙遠的預言最終是否會成真?

從公司角度來說,禾賽可能已經做到了它目前能做到的最好,出貨量第一、收入第一、毛利率第一、自建工廠、自研晶片,無可指摘。但從行業來說,雷射雷達是一個充滿未知數的賽道。

一邊是不斷疊代的技術,一邊是不斷被壓縮的成本,這個行業迎來了全面競争階段,企業面臨的壓力超出想象。

往近了看,他們需要面臨的是L2、L3級别仍占主流情況下的成本與技術之争;往遠了看,他們要賭的則是L4級别及以上的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時間以及另外一邊視覺方案的發展速度。

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風險與未知,但在未來到來之前,禾賽科技正在奮力保證自己的生存。

本文作者:陳晨,來源:锂貓實驗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