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首播好評聲一片,說實在的,張若昀這部劇拍出了曆史劇良心

提到國産曆史劇,絕對繞不開一部劇——

《大明王朝1566》。

這部嚴肅曆史劇,不僅講的是朝堂上的謀略人心,更是一部大明王朝江河日下的曆史。

當年原本是為央視準備的曆史大劇,卻被湖南衛視看中,一口氣買下5年的獨播權,還安排在2007年開年黃金檔播出。

然而這部被寄予厚望的大劇,收視卻讓所有人大跌眼鏡。

首播收視僅為0.5%,創下當年湖南衛視劇的收視谷底,當年有觀衆吐槽:看不懂。

收視的失敗不僅讓湖南衛視多年不再觸碰曆史正劇題材,更标志着國産曆史正劇從《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和《漢武大帝》創造的巅峰期,直接墜入低谷。

一個王牌類型的下滑,标志性劇集不是爛劇,而恰恰是代表這個類型創作巅峰的9.7分神劇,曆史劇的命運,确實令人浩歎。

此後多年,這種站在朝堂角度的帝王戲再未恢複元氣,去年播出的《山河月明》再度敗北。

好在另一類曆史劇為這個曾經的國劇王牌守住了一口氣。

這就是民生曆史劇。

這類劇在皇權之外,更多把鏡頭對準了民生疾苦。

比如《大清鹽商》聚焦鹽,《天下糧倉》聚焦糧倉。

還有去年底熱播的《天下長河》,聚焦治河。

但曆史劇的這股氣,能不能延續下來?新一代的曆史劇,能否讓曆史劇重振雄風?

答案,或許就在今晚愛奇藝播出的這部12集短劇——《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

馬伯庸原著+親自編劇,

張若昀王陽吳剛再聯手。

首播好評聲一片,說實在的,張若昀這部劇拍出了曆史劇良心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佩服主創的大膽和冒險。

一是敢啃曆史劇這根硬骨頭,二是玩的曆史短劇這個新類型,三是故事朝代又是明朝。

這一次,會不會重蹈《大明王朝1566》收視敗北的覆轍?

多慮了。開播不到兩小時,拿下平台飙升榜第一。

開播首日,已經累計上榜106個熱搜。

不僅收視和熱度爆了,口碑也不俗。

刷刷的四五星評價,有觀衆被王陽的表演看到上頭,有觀衆怒贊看出了經典港劇公堂辯論的味道。

看來國産曆史劇這一把,總算“賭”赢了。

一口氣刷完4集,我大膽斷言:這部劇會很快火向全國,成為今年的曆史劇王炸。

我知道大家在想什麼?一部曆史短劇,憑什麼?

就憑它從“短小”中,讓我們真切地見到“宏大”的意義。

正如馬伯庸說的:它就像是一台顯微鏡,通過檢驗一滴血、一個細胞的變化,來判斷整個人體的健康程度。

如果說這故事是“顯微鏡下明朝的一滴血”。

那麼,真正的“戲”便在于,

這滴血落下背後,曆史的風刮起了什麼,刮過之後又留下了什麼。

一、角度新穎,用一場公堂戲,把朝堂、官員和民生聯系在一起,每一個都直擊要害

熟悉馬伯庸的觀衆都知道,《顯微鏡下的大明》既不是傳統的曆史小說,也不是傳統的馬伯庸小說。

相比《長安十二時辰》《風起洛陽》和《風起隴西》,這部小說再不是馬親王根據曆史上存在的模糊細節,發揮自己的超強腦洞,虛構的故事,而是實打實的“根據真實曆史改編”。

故事源自明萬曆年間徽州的一樁民間稅案。

一個小人物憑天才算術與執著努力,将真相大白于天下,完成了蚍蜉撼大樹。

這個切入點,确實巧妙。

以點及面,從一個小案件,描摹出明朝官場的百态群像和民間的衆生疾苦,最後引申出這段曆史之下的整個王朝。

但最巧妙的角度,也最難。如何把這多個角度的故事,融合到故事中去?

故事開場,不講絲絹,先講丈量。

很少見這麼實在的國産曆史劇橋段。

張若昀飾演的男主帥家默,一出場,就在田間地頭奔忙。

首播好評聲一片,說實在的,張若昀這部劇拍出了曆史劇良心

一群明朝農民,傻乎乎地看着這個傻乎乎的小子來回丈量、計算、望天發呆。

這小子是幹啥的?張若昀講的明白:他的職業其實是丈量田畝。

量完了,開始跟村民算賬:“我們家的地契上,清清楚楚寫着四畝。”“那四分呢?”

帥家默就一句話:數性至誠,我沒有算錯,也不會說謊。

首播好評聲一片,說實在的,張若昀這部劇拍出了曆史劇良心

鏡頭一轉。

田畝丈量師出現在賭坊,一群人賭得熱火朝天,唯有他貓在角落,眼神遊離,口中念念有詞,他在心算。

首播好評聲一片,說實在的,張若昀這部劇拍出了曆史劇良心

賭場老闆鹿飛龍直接下戰書:我要跟你賭一局。

帥家默兄弟樂呵呵坐下來:好啊,來呀。

“不是跟你,你。”誰,算呆子帥家默。

為何,當然是看出了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有算術天才,在算牌。果然,一局下來,至尊通殺。

卻被賭場老闆一語道破:你耍詐!下一秒,兩人直接被按在賭桌上,馬上就要賭場規矩,剁手。

首播好評聲一片,說實在的,張若昀這部劇拍出了曆史劇良心

關鍵時刻,戚薇飾演的女主出現,一個闆凳甩過去,在賭場裡殺出一條血路——跑!

好家夥,就這麼一個呆頭呆腦的算呆子,能朝天捅出那麼大一個窟窿?

還真能。

因為之前在賭場結下的梁子,男主被迫去幫鹿飛龍盤賬抵數的時候,發現他們收上來的田契,跟他們找人實際量的,也對不上。

首播好評聲一片,說實在的,張若昀這部劇拍出了曆史劇良心

要想查清這個,就得去仁華縣的架閣庫。

首播好評聲一片,說實在的,張若昀這部劇拍出了曆史劇良心

正是在這裡,這個算呆子發現從仁華縣的稅賦賬冊發現仁華縣的“人丁絲絹稅”數目不對,當地多交了一筆稅,是3530兩的絲絹稅。

這筆絲絹應該由州裡的7個縣共同承擔,不知為什麼,全部落在了仁華縣頭上。也是在這裡,算呆子回憶起小時候的一場火災,好像當年父母的身死,正是同這起事件有關。

認定賬目算錯了的帥家默去仁華縣署反映問題,希望對方能盡快糾正。

首播好評聲一片,說實在的,張若昀這部劇拍出了曆史劇良心

對方看了他一眼說,錢糧問題是一級壓一級,讓他向上找。

于是他又找到州裡的知府衙門,對方還沒等他說完,又把他打發回縣裡,讓仁華縣行一道公文。

首播好評聲一片,說實在的,張若昀這部劇拍出了曆史劇良心

帥家默隻好又一臉懵地找回到了仁華縣署。

這次對方讓人把他給“叉”了出去,上去就一通闆子。

誰知道越是如此,這個算呆子越是咬死不放。

但縣裡州裡都不管,怎麼才能把狀告上去?

帥家默的辦法,妙得很,不讓我反映問題,還能不讓我和人打官司嗎?

于是直接跟賭場損友跑進縣衙,打着官司把自己的心中疑惑,全都在大庭廣衆之下說了出來。

首播好評聲一片,說實在的,張若昀這部劇拍出了曆史劇良心

侯岩松飾演的縣太爺聽完,直接一口茶噴出來。

旁聽的老百姓可不幹了:啥,咱幫旁邊幾個縣多交了一年幾千兩?這不得給個說法?

這劇情反轉玩得,果然夠馬伯庸。

劇情走到這裡,也通過一場官司,就把故事全景式地呈現了出來。

從曆史背景,到沖突沖突點,再到官場、朝堂、百姓、民生,就這樣被緊密連接配接在了一起。

首播好評聲一片,說實在的,張若昀這部劇拍出了曆史劇良心

觀衆也被快節奏的故事和強烈的懸念瞬間帶入共情,跟着導演走進了故事裡。

到底真相如何?帥家默能否跟官府算清這筆帳?又會不會惹禍上身?

諸多疑問,都讓人好奇。到這裡,我也入了戲。

而這個開場最重要的意義是:顯微鏡,擺起來了。

不僅對準了“正邪對弈”,更對準了通過故事折射出的——大明王朝。

二、全員演技派,三場戲立住整個故事,三個細節簡直神了

無論什麼劇,故事和人物都是最重要的。

在選角上,《顯微鏡下的大明》遵從着曆史劇選戲骨的規律,集結了很多實力派演員。

是以劇集開場就有很多飙戲的場景,看得十分過瘾。

不過最讓人欽佩的,還是劇集對細節的把控和對伏筆的鋪陳,當這些細節與實力派精湛的演繹交融,爽到爆。

這裡,先舉三個意義“層層遞進”的細節例子,幫大家看透這部曆史懸疑劇裡關于人物、官場和明朝體制間的彎彎繞繞。

細節一:範淵的“看照”,撲朔迷離的局

《顯微鏡下的大明》處處都透露着一種懸疑劇的冷峻質感。

故事開場不久,就鋪墊了兩場戲。

首播好評聲一片,說實在的,張若昀這部劇拍出了曆史劇良心

一場是高亞麟飾演的知府黃凝道,面對這場甚嚣塵上的風波,不但沒有文過飾非,反倒微微一笑,放話“那就讓帥家默去查”。

遇到好官了?哪有那麼容易?

黃凝道是位官場失敗的野心家,被從京官下放到地方,他做事的唯一目的,就是讓自己重返中樞,為此,敵我都可以利用。

但他很快發現這裡的官員如同鐵闆一塊,針紮不進,水潑不進。

那就用帥家默這個算呆子,為他破一破這道官場上的銅牆鐵壁。

另一場戲,則是吳剛飾演範淵,一位曾經的禦史,退休後回到老家,又成為富戶鄉紳中的老大,如今深夜召見王陽飾演的狀師程仁清,告知他:這帥家默跟我有一些淵源,還望程先生多多看照。

首播好評聲一片,說實在的,張若昀這部劇拍出了曆史劇良心

真是看照?先說清何為明朝鄉紳——他們在民生凋敝中,隐藏私田,讓老百姓去幫他們繳納賦稅,難怪縣裡的田畝始終對不上。

帥家默這個膽敢觸碰他們利益的愣頭青,真的是被看照?不如說是看招。

至此,大戲還未展開,一個微笑,一個看照,山雨欲來風滿樓。

細節二:黃凝道的微笑,好一場“官民辯論大賽”

很快,風雨到了。

黃凝道下令縣府三級會審絲絹稅,會審還未開場,仁華縣之外的三縣官員都到了,兩個縣令,一個主簿,說是述職,其實目标所指,顯然就是帥家默的案子。

誰洩的密?高亞麟飾演的黃凝道對着侯岩松飾演的仁華知縣哈哈一笑。

官場暗鬥,一切盡在不言中。

而三縣官員趕到,顯然也是要讓這絲絹案不了了之。

張帆飾演的縣令在午飯時提着筷子輕松一句:帥家默那套說法看似有理,實則荒謬,下午輕輕一駁,便可推翻。

到了下午,他果然提出“腳費”破綻,試圖讓帥家默的說法變成無根之草,不值一審。

首播好評聲一片,說實在的,張若昀這部劇拍出了曆史劇良心

一旁的縣官們趁勢你一言我一語,有呵斥的,有捧哏的,有逗哏的,眼看就要将帥家默打壓下去。

誰知帥家默低頭一算,一條一條鞭法的典故說出,指出了明朝稅負計稅方式改變,所謂的腳費破綻,也就不攻自破。

剛在還自以為勝券在握的幾縣官員,瞬間蔫了。

好一場官民辯論大賽,表面看,制勝關鍵是帥家默算無遺漏,但背後還有一股關鍵力量,則是明朝州縣官員之間的鬥法。

這出戲最好看的不僅是故事,而是翟小興、錢漪、張帆、王同輝、房子斌等演技派飾演的各縣官員,和高亞麟飾演的知府之間的鬥法衆生相。

錢漪在很多大劇中露過臉,參演過《理想之城》,前段時間熱播的懸疑劇《回來的女兒》中,他扮演過老警察。

張帆在《三體》中扮演雷志成,戲不多,很出彩。

房子斌在《人世間》演過龔維則,在《縣委大院》中扮演李鄉長,演技相當了得。

王同輝跟張若昀在《雪中悍刀行》中就有過合作。

這些演技派同場競技,活生生把文戲演出了武戲的張力。

過瘾了。

細節三:程仁清的“巧舌”,被颠倒的勝負

但多縣縣令戰帥家默不下,官家就輸了?

别忘了,吳剛那句“多加看照” 。

帥家默在這場辯論賽裡,還有一個最強的對手——就是王陽飾演的程仁清。

明面上辯不過,縣老爺們當場使陰招:帥家默到底出于什麼目的,非要挑起這樁人丁絲絹稅的案子?

該程仁清出場了。

沒想到這一局,帥家默輸得幹幹淨淨。

程仁清一出場,就說出他當年父母雙亡的慘案,并指出他正是當年那場弊案中死裡逃生的七歲孩童,而他之是以挑起案件,因為當年他的父母正是死于絲絹稅案,如今是挾私報複。

首播好評聲一片,說實在的,張若昀這部劇拍出了曆史劇良心

耿直的帥家默,論算術,可能沒幾個人是他對手,論起狡辯,他如何是口若懸河的程仁清的對手。

如果說台前之敗還隻是明,那麼幕後一場黃凝道和幾縣官員的閉門會議,才是真正的關鍵——維持不公平的絲絹稅,則大家太平,若是打破現有格局,會發生什麼,無人知曉。

首播好評聲一片,說實在的,張若昀這部劇拍出了曆史劇良心

至此,男主的命運已定——明明是為民請命的英雄,卻當場被羁押,交由刑房議罪。

于是乎,一場大風起,又匆匆落下。

風吹草動,落難的又是小老百姓。

而本劇的後續戲劇沖突也立了起來!

帥家默的命運何去何從?絲絹稅案是否到此為止?

首播好評聲一片,說實在的,張若昀這部劇拍出了曆史劇良心

一路為官家賣命又處處提點帥家默的程仁清,到底是黑是白?

幾個細節,三層深意,立住了故事,也講明了故事的精髓——顯微鏡下的大明,其實就是另一出草根版的大明王朝。

一場絲絹案背後,有庸官,有鄉紳,有官場生态,有王朝制度,也有貫穿明朝曆史的官員制衡和内部争鬥。

一個絲絹案,查起來能有多難?但這背後真正的難,卻是一個封建王朝的積重難返。

小小一個案件,其實就像一個顯微鏡,将故事中人一一放大,這才是真正的好戲。

三、群像豐富,張若昀的“呆”,王陽的智,高亞麟的裝,個個讓人印象深刻

就目前播出的劇情來看,劇中已經刻畫了不少豐富細膩的角色。

首當其沖的,張若昀飾演帥家默。

張若昀能從這波小生中殺出來,靠的就是演技,從《無心法師》裡的張顯宗,到《麻雀》裡的唐山海,再到《法醫秦明》裡的秦明,個個讓人印象深刻。

《慶餘年》裡一場鬥酒詩百篇,可謂他的表演巅峰段落。

但也讓人擔心,他的表演會就此定型。

目前看,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顯微鏡下的大明》裡他飾演的帥家默是個執着的“算呆子”,精通算學、過目不忘,同時不通人情世故,為人耿直率真,死較真,認死理,有錯必糾。

張若昀自己總結:「帥家默不在别人的頻道裡,是一個對這個世界沒有情感态度的人」。

前四集他把這個算呆子演得入戲十足,特别是眼神。

鏡頭隻要切到他,就能看出他在計算思考,一場公堂辯論戲,又把角色義無反顧的氣魄和膽量展現的淋漓盡緻。

小人物,也有風骨。

其次,王陽飾演的程任清,也十分出彩。

從《慶餘年》之後,王陽的好戲不斷,從《叛逆者》的拽王,到《人世間》的深情男,再到《罰罪》的正義檢察官,沒有角色難倒他,但很難想象,他會演一個口若懸河的大狀。

首播好評聲一片,說實在的,張若昀這部劇拍出了曆史劇良心

本劇中開場十分鐘,程大狀就打了三個官司,精通律法、邏輯缜密,口才了得。王陽語速極快,但字字清晰,台詞功底,當真紮實。

正是他一番舌戰,讓帥家默輸掉了官司下獄,但也是他,逐漸被帥家默的赤子之心感動,最終轉變立場,和帥家默聯手為民請命。

可以說,若是這場官民較量,隻有帥家默一人,絕對毫無勝算,程任清,就是那個決定勝負的關鍵變量。

王陽也是一個很妙的演員,這次的角色,有公堂上的唇槍舌劍,有“給我多少錢,就給你多少公道”的嚣張,也有表面認錢不認人之下的真性情。

不僅有情有膽,還能全身而退,這個角色,又被王陽演出彩了。

還有,令我驚豔的高亞麟。

作為反派,他身上的憨态如同一個保護傘。

首播好評聲一片,說實在的,張若昀這部劇拍出了曆史劇良心

前四集他的變臉之快令人咂舌,可謂每一個眼神都是戲。

觀衆險些錯過了一個實力派。

最後,是吳剛。

前四集吳剛出場不多,但表演狀态讓人回憶起《潛伏》裡的陸橋山、《人民的名義》裡的李達康。

演出這個陰險狠辣的鄉紳,吳剛的表演可謂舉重若輕,但又時刻讓人感受到他的分量,看王陽的表情就知道了。

首播好評聲一片,說實在的,張若昀這部劇拍出了曆史劇良心

即使這個角色不算《狂飙》後吳剛的演技翻身仗,至少也是一次表演上的回血。

四位角色外,劇中還有很多生動飽滿的人物形象。

比如侯岩松飾演的方縣令,裝糊塗、城府、懂忍讓、精通博弈。

首播好評聲一片,說實在的,張若昀這部劇拍出了曆史劇良心

錢漪飾演的主簿,有公心、疲憊,隐忍,又用心良苦。

房子斌飾演宋仁,低調、謙和、善良又牆頭草随風倒。

首播好評聲一片,說實在的,張若昀這部劇拍出了曆史劇良心

張帆飾演的鄧縣令,自命不凡,也有着察言觀色和左右逢源。

可以說《顯微鏡下的大明》中,每一個出場的人物都自帶光彩,飽滿而生動。

全劇打動觀衆的不再是那些曆史帝王劇中呼風喚雨的“大英雄”。

而是每一個身不由己,懸在半空的“小人物”。

四、元素豐富,既有真實,又有诙諧,也有感動,這劇拍出了曆史劇的新路子

曾幾何時,曆史劇在影視領域大放異彩。

《漢武大帝》、《雍正王朝》等作品,一部部經典,同時也是當年的收視王炸。

可是随着影視劇行業的變化,在各種偶像、宮鬥和仙俠劇的席卷下,曆史劇逐漸退居邊緣。

好不容易出來一兩部曆史劇,也失去了當年的神采。《大秦賦》拍成了高齡裝嫩大劇,《大宋宮詞》成了古代中年瑪麗蘇。

反倒是馬伯庸架空小說拍出的《長安十二時辰》《風起隴西》等開啟的古裝懸疑宇宙,給了觀衆幾分傳統曆史劇的感覺。

再看這部真由曆史改編的《顯微鏡下的大明》的氣質,卻仿佛回到了20年前的曆史劇質感。

劇集好在哪裡?首先一個字,真。

對于一部曆史劇來說,最重要也最基礎的就是真實。

相比較那些打着正劇旗号,行架空之實的曆史劇,本劇把真實做到了極緻。

比如,服化道真。

首播好評聲一片,說實在的,張若昀這部劇拍出了曆史劇良心

從明朝官員服飾到草民造型,從庫房擺設,到知縣用的牙刷,都極盡還原了真實曆史中的樣子。

其次,是細節真。

馬伯庸的小說,本就是根據當年豐富完整的史實資料改編,包括了涉案的官府文書,布告,奏章,筆記,還有一些當時的評論等等,他親自擔任編劇的故事,自然不會走樣。

首播好評聲一片,說實在的,張若昀這部劇拍出了曆史劇良心

更厲害的是,劇集還為我們講出了明朝社會基層的治理結構。

官僚體系隻會到達縣級,再往下就要依靠鄉紳鄉宦進行管理,是以吳剛的角色那麼淡定嚣張。

而明朝的地方官員并不像我們想象中那樣威風,他們也需要小心翼翼,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很多時候也是身不由己。

二是好在對路。

《顯微鏡下的大明》沒有一味迎合觀衆,沒有加入古偶戀愛等流行古裝元素,但不意味着它不好看。

劇中充滿了很多诙諧搞笑的情節,又不乏懸疑元素。

全劇的畫面鏡頭,很有芒果台高分曆史紀錄片《中國》的味道,是那種豐富的曆史質感。

更關鍵的,是劇集拍出了曆史劇應有的風骨。

全劇沒有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沒有燭照天下,明見萬裡的大人物風骨,隻有小人物的地氣。

帥家默一個算呆子,程仁清一個曾經見錢眼開的狀師,為何卷入這場吃力不讨好的絲絹案中?

渺小個體面對宏大曆史時,那種飄搖在洪流中的堅持背後,是什麼東西?

兩個字:對錯。

劇中帥家默有一句台詞擲地有聲:錯的,必須被糾正。

當許多古裝懸疑劇,都聚焦于“真相隻有一個”那最後水落石出的高能。

而本劇卻反其道而行,告訴你:老百姓期待的真相,為什麼難以一查到底。

天道清明,說到底不是一人一地一時能解決。

世道渾濁,即使一人拿起顯微鏡又如何。

但錯的,必須被糾正。

那一瞬間,望着滿眼堅定的算呆子,我回憶起《大宋提刑官》的大結局,頓時有些淚目。

也找到了曆史劇存在的意義。

表面看,曆史短劇,吃力不讨好。

把短小精悍的故事拖成50集,這樣才能平攤成本,本小利大。

在逆流中奮力做一部這樣的古裝曆史劇,本就是逆流而上。輕輕松松拍甜寵才最容易。

但錯的,必須被糾正。

中國五千年的曆史,其中每一個段落,許多的人物都足夠拍出優秀的曆史劇。

問題在于,有沒有人堅持“犯傻”,去迎難而上?

用顯微鏡看,《顯微鏡下的大明》不完美,但讓我看到了一個源自曆史的好故事,一群用心的演技派,和一股用心做曆史劇的執念。

這就足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