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燕平,10歲被愛國将領父親送到延安,後來把《蘭花花》唱進了中南海

作者:環球人物雜志
劉燕平,10歲被愛國将領父親送到延安,後來把《蘭花花》唱進了中南海

"藝術就是讓人們喜歡它,這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的第一件事。劉豔平

|作者:李偉

簡介:劉延平,1932年出生于陝西省燕德縣著名州鎮,中央民族樂團國家級演員,1943年參加革命,先後出演《白發女郎》、《白雪銀山》,唱過民歌《蘭花》,被譽為"人民最喜愛的歌手"和"紅職業好演員",曾獲得國際獎項和"先進勞工"等省級演員等獎項。

在崎岖的黃土高原上,有一首流行的陝北民歌,蘭花。這首歌誕生于舊社會的字母旅行,新中國成立後,經過新的改編和加工,唱遍世界。而正是國演員劉豔萍把它帶到了國外。

今年2月的一個冬日早晨,記者在北京見到了這位89歲的老人。雖然聽覺有所下降,但劉豔萍的嗓音依然悠揚高亢,充滿韻律之美,過去就像一首優美的歌聲,緩緩從她的嗓音中流出。

劉燕平,10歲被愛國将領父親送到延安,後來把《蘭花花》唱進了中南海

2021年2月,劉豔平在北京接受本報采訪。(記者 侯新英/照片)

劉燕平,10歲被愛國将領父親送到延安,後來把《蘭花花》唱進了中南海

毛主席經常去燕江邊散步。

劉延平的父親是愛國将軍劉繼山。劉延平3歲時,父親退休,她跟着他回到陝北燕德縣,劉繼山在山幹甯邊區參議院擔任無黨派自由派。

1942年,10歲的劉延平被父親送到延安,然後進入延安自然科學院預科班。"當時,我們的院長是徐三先生,延安被群山環繞,我們的宿舍建在山頂上,食堂和廁所都是半山,山腳下是延河。一年四季,夏天、秋天和三季我們都在洗臉,在燕江邊洗衣服,在冬天學校會給女同志者一點熱水。劉延平說:"當時毛主席經常去燕江邊散步,我從遠處見過他好幾次。"

學校生活沒過多久,風力運動開始了,學校關閉了。劉豔平等小孩子在學校裡沒有上課,也無事可做,平時隻能吹口哨。不久之後,延安自然科學院給劉豔萍辦理了退學手續,在父親的建議下,她來到燕德師範學校做學生,直到西北文藝團雜技團參觀,在團裡工作的姐姐把她介紹給團。"當時,西部工程集團的上司讓我唱一首反日歌曲,說,'沒關系,好吧,你留下來。于是,我以演員的身份進入了西北文學工作組。"劉豔平說。

西部工兵團成立于1940年,由毛澤東撰寫。1942年,毛澤東發表《在延安文學座談會上講話》,全體文藝工作者明确了"藝術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西部工程集團積極宣傳黨的政策,演出形式十分豐富,包括歌劇、短劇、拉揚電影、快車道圖書等。

"西方工程兵團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多才多藝的,每個人都做了很多事情。因為我年紀輕輕,一開始是負責表演道具的,平時跟别人一起學上吊喉、踢腿,很快長大。後來在群裡表演《白發女郎》,飾演黃媽媽的演員生病了,我暫時補了一下。"

劉燕平,10歲被愛國将領父親送到延安,後來把《蘭花花》唱進了中南海

劉豔萍(中)在《白發女人》中飾演黃麻。

13歲的劉豔萍先演,或者飾演黃媽媽。在不安之下,她認真咨詢了前輩,仔細琢磨着黃媽陰險、惡毒的心理,結果表現靈活,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有一次我在台上,觀衆大喊黃媽媽太壞了,竟然有人向我扔了一隻鞋。年輕的劉豔萍沒有生氣,她覺得這是一個迹象,表明她做得很好。

此後,劉豔萍成為"适時之雨",總是在群裡,她參加了"兄妹開沙漠""軍民關系"等戲劇,學會了唱民歌。

"當時,供應系統已經到位,西方勞工軍團沒有工資,女同志者會付一點肥皂錢。當時,西部工兵團是西北局的一部分,我們經常不得不與大部隊一起移動。在村子裡,找個平台搭上窗簾表演;但這樣的生活讓我感到很幸福,西部工程集團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文藝的魅力。"劉豔平說。

劉燕平,10歲被愛國将領父親送到延安,後來把《蘭花花》唱進了中南海

劉豔萍(左一)在西北工藝美術兵團演出。

當他們不表演時,演員們會種植土地并幫助照顧傷員。小組還經常組織學習,這讓劉延平明白了藝術貼近生活的重要性。1948年8月26日加入中國共産黨。

1949年5月,解放西安,西部工兵團決定奪取西安。劉豔平第一時間看到火車和鐵路,摸不着摸摸,高高興興地走進了西安。進入城市後,演員們将新的歌劇一個接一個地送到工廠,村莊,軍營和校園。劉豔萍在新劇《保衛村政權》中成功地塑造了關中地主婆婆的虛僞面孔,同時也在《白發姑娘》中飾演了一個孩子,受到觀衆的好評。

劉燕平,10歲被愛國将領父親送到延安,後來把《蘭花花》唱進了中南海

火車上出生的蘭花

20世紀50年代初,青藏公路投入建設。1950年,劉延平和西北工藝兵團的同僚們赴青海進行慰問。在這幾個月裡,獨特的藏族歌舞、豐富多彩的民間音樂為她提供了豐富的民間音樂營養。

演出期間,劉延平突然接到工藝美術兵團的緊急來電,讓她可以快點回西安,耽不上。接到通知後,劉豔萍匆匆忙忙地乘軍用飛機從蘭州轉機到西安,才知道是讓她去北京參加全國民間音樂舞蹈表演。

時間緊迫,在準備時間之前,劉岩平分先行,陳如飛率領登上了開往北京的火車。火車上,劉豔平焦急地問道:"你在北京唱了什麼?陳如飛說,陝北民歌比較流行,能喚起人們的回憶,唱出陝北民歌。經過一番讨論,終于選擇了《天國之旅》和《蘭花》兩首歌。

"這首歌已經定下來了,但這個詞必須改變,老版的《蘭花》唱的是包辦婚姻,我們要改它來反對包辦婚姻。"還好火車沒有現在這麼快,從西安到北京花了三天兩夜,這足以讓我們改變歌詞,"劉說。《蘭花》是在大衆口對流中,中信手拉手,不斷豐富,話語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一切都靠歌手的繁榮。經過一番選拔、入職、整理,一朵全新的"蘭花"在火車上誕生了。

後來,劉豔平的蘭花被選中,到中南海的懷仁堂報到黨中央唱歌,"藍線(那)藍線,藍色,生了一朵蘭花,是死者的真愛。五谷裡(那)田妙子,數高粱高,十三省的女兒(高粱),就數(那)蘭花好......"悠揚的歌聲講述了黃土高原代代相傳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周總理對這首歌非常滿意,讓當時的代理文化部部長周偉軍給劉延平聽,讓她多了解一下。

同年2月,為慶祝蘇聯成立35周年,周總理率領中央慰問團前往大連,向蘇軍緻敬。劉豔萍在樂隊中擔任獨唱、主唱。在晚上舉行的舞會上,周總理熱情邀請劉豔平一起跳舞,親切地問她:"你的信唱得很好,你來自陝北?然後他告訴她:"走自己的路,向人民學習,讓人民喜歡。"

周總理的指令一直深藏在劉延平的心中。後來,劉豔平接到上海音樂學院錄取通知書,周總理知道,委托文化部藝術局局長周彥謙向劉延平轉達"要堅持自己的方式,各條道路都需要有人扛旗......"教法,經過深思熟慮,劉延平決定不去上海,而是專心學習民間藝術,"然後我學了山西木子、秦腔、河北怡子、河南子子......去鄉下收集民歌,努力提高自己。"

演出結束後,劉豔萍入選在東柏林舉辦的第三屆世界青年學生和平節,演唱的《蘭花》被評為優秀。不久,劉延平跟随青年工藝美術團在東德、捷克、波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奧地利和蘇聯巡回演出。"我們在外面巡演了一年多,夏天出國的時候,秋冬我們都穿裙子、旗袍等等,國家送我們棉大衣、皮帽子。

西安電影制片廠成立後,第一部電影《雪銀山》拍成,邀請劉豔萍出演。回想起出演電影的經曆,劉豔萍還是覺得很有意思,她說:"其實我不适合拍電影,你看我這個人,臉的輪廓不适合鏡頭。"

劉燕平,10歲被愛國将領父親送到延安,後來把《蘭花花》唱進了中南海

劉豔萍主演的電影《雪銀山》。

劉燕平,10歲被愛國将領父親送到延安,後來把《蘭花花》唱進了中南海

緻梅蘭芳,張象宇學習藝術

随着思想和藝術的成熟,劉延平逐漸成為西北工藝兵團的明星,她參加了許多歌劇的演出,在女1号:小青菜中的"小兩黑婚",在無誤加的"草原之歌",在小蘭花中的"蘭花","姜姐姐"在江姐......劉豔萍始終記得要"沉淪"于大衆,也經常向藝術大師學習藝術。

"我和家人都非常喜歡梅蘭芳先生,小時候家裡有一台留聲機,總是播放梅蘭芳的唱片。後來我去了西部工程組,聽那群老師梅蘭芳唱得好,唱着怎麼咬字,平時怎麼練習聲腔......還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說法,梅蘭芳先生為了練眼睛,整天盯着鳥兒看。"自從我聽說後,劉延平就對梅蘭芳産生了崇拜,渴望有機會去拜訪他。

新中國成立後,梅蘭芳曾來西安人民劇院演出,這讓劉延平感到高興。"我當時還年輕,買不起票,但梅先生表演的劇院是我們的,是以我每天都跑到燈角看梅先生的表演,沒有一個倒下。不幸的是,我沒能向他介紹自己,直到我成為政協委員,并參加了與梅先生的會面。"

劉燕平,10歲被愛國将領父親送到延安,後來把《蘭花花》唱進了中南海

劉豔平在西安。

後來,平劇《關蘇霜》到西安演出,劉延平也看好每一場比賽,在側屏、光槽側認真學習。

在西北工藝美術兵團工作期間,劉延平和俞戲表演藝術家張向宇成為了親密的朋友。"1948年,象嶼在西安創辦了'山峪戲劇學校',就在我們劇團旁邊。無論我們是在當地舉辦文學大會,還是參加文藝界的活動,總是在一起。我有時不僅有小塊,口袋裡有瓜子我會粘糊糊的,象嶼說這對喉嚨不好。我還從她那裡得知,河南紫子唱的是《紅燈》。"河南俞劇場成立時,張象嶼回到河南擔任院長,兩人并不常見,但一直保持着友好交往。

劉燕平,10歲被愛國将領父親送到延安,後來把《蘭花花》唱進了中南海

"藝術就是讓人們喜歡它。

名氣越來越大的劉延平經常回延安演出,她說:"我在延安長大,從延安出來,唱着陝北的民歌,我永遠不會忘記。然而,文化大革命的開始打斷了她的藝術生涯。

文化大革命後期,1973年8月,北京舉辦了亞非乒乓球友誼邀請賽。與此同時,劉延平突然接到新華社攝影記者杜秀賢的通知,周總理想見她。"文革"磨難之後,劉延平終于在首都體育場再次見到了周總理,她心中充滿了感情,一句話說不出來。

劉燕平,10歲被愛國将領父親送到延安,後來把《蘭花花》唱進了中南海

1973年,在亞非乒乓球友誼邀請賽期間,劉延平受到周總理的接見。

"總理拉着我的手,問他是否願意唱歌?"我說我已經八年沒唱過了。總理感歎你還能唱歌!我說我的頭發是白色的,我的眼睛是白色的。但總理說,頭發白了可以唱歌,眼睛可以唱歌,周總理也鼓勵她:"民間的東西要加工好,精緻。好留,壞去除,做幾首革命民歌出來。"周總理對劉豔平的關心,感動了她很多,也深受鼓舞。不久,劉豔萍參加了《紅燈》的排練,在排練中飾演李奶奶。

文化大革命後,劉延平被選中調到北京中央民族樂團擔任上司職務。1984年,美國中央民族樂團演出了《春河花月夜》《秦王破曲》等六檔節目,轟動一時,6美元的門票價格漲到了80美元,很快一張票就很難找到了。

劉燕平,10歲被愛國将領父親送到延安,後來把《蘭花花》唱進了中南海

中央民族樂團在美國演出,由劉延平執導。

晚年,劉延平一直關注家鄉陝北文藝的發展。2018年5月,86歲的劉豔萍從北京趕來參加陝西省少林市邵陽區陝北民歌博物館的開幕式。"我的家鄉養育了我,我想盡可能多地回饋社會,"她說。

現在,即将進入九十多歲的劉豔萍回憶起過去,感歎道:"藝術就是讓人喜歡,這是我們永遠忘不了的第一顆心。文藝工作者要繼續秉承老一輩藝術家的優良傳統,繼續弘揚延安精神,努力為人民寫作,為人民表達,為人民表達感情。"

原載于2021年第6期《全球人民》,原名《劉延平,唱<蘭花>走進中南海》

劉燕平,10歲被愛國将領父親送到延安,後來把《蘭花花》唱進了中南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