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廣東、山東、浙江、上海等23個省份召開的“新春第一會”紛紛圍繞擴大内需、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進創新深化等方面部署全年經濟發展工作。
為優化營商環境、推進企業發展,網際網路企業也繼續加大對内部腐敗的打擊力度,不斷完善反舞弊工作體制機制。馬化騰在2022年底的内部講話中提到,騰訊内部貪腐問題“觸目驚心”,接着李彥宏同樣反思内部腐敗問題嚴重。與此同時,騰訊、美團等企業也相繼通報去年内部反腐情況,一時間,網際網路公司反腐動作備受外界關注。
南方都市報政商資料部通過采集過去一年法院/檢察院/警方/稅務局等機構公布、企業自行通報、媒體公開報道中的腐敗舞弊案例,進行統計、分析、整理後,于今日正式釋出《2022網際網路反腐反舞弊報告》。這是自2019年以來,南方都市報第四年持續關注、釋出的網際網路領域反腐敗舞弊報告。
報告顯示,2022年曝光的來自網際網路和新消費行業的腐敗、舞弊案一共有230餘起,規模與去年持平。這其中,有超過400多位員工為此被開除或移送司法機關,人數較去年同比增長30%。2022年,共有37家網際網路企業爆出舞弊案,涉及的行業覆寫新消費、網際網路平台、生鮮零售、科技、平台電商、直播電商、網際網路出行、視訊等細分領域企業。
【資料】
涉案人員超過400人
報告顯示,2022年共爆出腐敗舞弊案例230餘起,涉及企業37家,涉及人員數量 400餘人。對比2021年共有240餘起案件,涉及300餘人。
從披露金額的案件來看,涉案金額多集中在200萬元以内,占比約為三分之二。涉案金額在200萬至1000萬之間的案件有6起,金額超千萬的案件有4起,此外有大量案件未披露涉案金額,少量案例顯示“金額巨大”。
值得關注的是,230餘起案件中,高達85%的比例來自企業公開通報,這意味着網際網路企業對公司内部的腐敗舞弊監管力度加大。
事實上,網際網路大廠早已意識到腐敗舞弊的危害,并設計了嚴格的防範制度。其中阿裡巴巴在2009年成立廉政合規部,2012年設立首席風險官,廉政合規部的負責人是号稱阿裡巴巴十八羅漢之一的是蔣芳。馬雲曾向其許諾,可以查公司任何人,包括馬雲自己。2017年,騰訊、百度、京東、美團、沃爾瑪中國等14家企業聯手成立了“陽光誠信聯盟”,凡出現腐敗舞弊行為的員工,都會被列入黑名單,聯盟企業均不再錄用。
同時,上述網際網路企業均成立了内部糾察部門,如百度的“職業道德建設部”、騰訊成立的“反舞弊調查部”等,對公司内部查處的腐敗舞弊等不合規行為做定期釋出。
2022年全年,騰訊反舞弊調查部共發現并查處觸犯“騰訊高壓線”案件70餘起,100餘人因觸犯“騰訊高壓線”被辭退,10餘人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公安機關處理。全年查處的案件和人員數量較2021年有所增加。騰訊在通報中強調,對于觸犯“騰訊高壓線”的行為,騰訊一直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員工個人行為一旦觸及此界限,一律解聘處理,永不錄用。
馬化騰在2022年底的内部講話中同樣提到,騰訊内部貪腐問題“觸目驚心”,很多業務做不起來,并不是因為管理者的問題,也不是業務方向問題,而是貪腐漏洞太大,業務被掏空了。
“國内網際網路企業近一二十年發展迅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企業内部控制機制、廉潔誠信文化建設跟不上企業業務發展的情況,而且網際網路企業的創新型業務也在不斷發展,這些新領域的腐敗舞弊問題研究和控制都需要時日。是以,網際網路企業的高調反舞弊動作,目的也是形成聲勢遏制舞弊勢态。”上海星瀚律師事務所權益合夥人、星瀚企業内控和反舞弊中心負責人汪銀平向南都記者表示,“同時,近年來網際網路企業業務發展有趨緩的情況,關聯交易、利益輸送等内部腐敗問題變相提高了企業經營成本,嚴重侵蝕了企業利潤。星瀚律師事務所制作釋出的2020年度、2021年度《中國企業員工舞弊犯罪司法裁判大資料報告》顯示,每年企業員工舞弊經刑事判決的涉案金額均達80億元左右,有些單案貪腐甚至有超億元的情況。是以,在經濟大環境頹勢的背景下,網際網路企業通過重視和強化反舞弊,能夠一定程度上實作規範企業經營管理,降本增效。”
【新趨勢】
過去五年最頻繁的違法行為是受賄
南都記者梳理發現,過去一年爆出的舞弊行為中,頻率最高的為受賄,其次是職務侵占。此外常見的腐敗舞弊行為還包括:嚴重違反公司規定/觸犯公司高壓線、騙取公司錢款/違規套取工資、偷逃稅、行賄、挪用公款、僞造文書、詐騙、洩露商業秘密、非法經營等。
如2022年,美團共查處刑事案件41起,移送司法機關107人,其中涉及内部員工47人,生态合作商等外部人員60人。詳細披露的31起案件中,有19起為收受合作商賄賂,6起涉及職務侵占,此外還包括截留/騙取商家利潤款、虛假報帳差旅費用等。
騰訊通報的18起案件中,“利用職務之便為外部公司謀取利益,并收取外部公司好處費”的案件有10起,此外高發的行為還有“虛構項目合同,非法侵占公司資金”“僞造并非法使用印章”“向供應商索要财物”等。
我們發現,過去五年,曝光的受賄案例中,高頻發生腐敗、舞弊的依然是商務和采購崗位。去年的報告也顯示,網際網路行業腐敗舞弊案中的常見的四大崗位包括商務拓展、采購、銷售、營運,這也是曆年來“爆雷”最為頻繁的崗位。
2022年6月,根據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披露,北京快手廣告公司一業務負責人趙某春因受賄獲刑,受賄數額達77萬元,一審中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4個月,罰金10萬元。趙某春自2018以來,利用其負責快手平台商業化遊戲銷售的職業便利,分别從北京金镝互動網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曹某、聖桑(重慶)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王某1處收受65萬元和近12萬元的好處費,并為這兩家公司傾斜廣告資源。
2017年至2020年期間,唯品會商務中心總監沈某在與供應商的商務交往中,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以“好處費”“回扣”“咨詢費”等名義收受供應商蔣某、彭某1、張某、張某岩、王某1、陳某1賄款共計人民币7883019.72元。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如下:被告人沈某犯非國家從業人員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并處罰金人民币四十萬元。違法所得予以沒收,上繳國庫。
不同的是,在違規行為中,“職務侵占”開始呈現出多樣性,包括侵占公司物資、錢款、工資等。典型如,聯想公司員工于某在4年間,利用其在聯想公司工作的職務之便,夥同被告人梁某、劉某等人通過修改顧問履歷、擡高顧問工時标準等方式,侵占聯想公司工時費990萬餘元;錢大媽天津區HRBP負責人範某某利用職務便利,在負責門店閉店工作中侵占門店轉讓費用。
借直播打賞隐蔽侵占公司資産
最值得關注的是,在舞弊案例中,出現了借助直播打賞套取公司資産的隐蔽侵占行為。
2022年5月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釋出檢察機關依法辦理民營企業職務侵占犯罪典型案例,披露一起公司員工以直播刷禮物為名侵吞公司18萬餘元,揮霍公款購買奢侈品的案例。
最高檢介紹,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被告人雷某某擔任某電商企業的品牌營運期間,利用幫公司線上推廣品牌、采購直播裝置、申請某電商平台店鋪等職務便利,編造将錢款用于向公司某直播平台刷禮物、找就職于電商平台的朋友公關等事由,向公司申領備用金、公關費等共計人民币18萬餘元并占為己有,揮霍購買奢侈品。2020年12月14日,浙江省檢察機關對被告人雷某某以職務侵占罪提起公訴。同年,法院以職務侵占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一年。
最高檢表示,電商企業中如充禮物、提熱度等虛拟物品并非有形可見,企業若不跟進監督核實,不容易察覺,易造成經濟損失。對此,檢察機關對容易引起大衆誤解的電商平台腐敗問題提出建議,推動平台及時優化規則。
中高層、區域負責人腐敗舞弊頻發
報告顯示,2022年爆出的網際網路舞弊案中,共有超過400位員工是以被開除或移送司法機關,人數較去年同比增長33%。
這其中,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的身影頻繁出現,高層包括法定代表人、副總裁、總經理、創始人等職位,中層管理人員則包括區域負責人、部門負責人、總監、業務經理等,加上頭部主播等,上述中高層腐敗舞弊案例數有20餘起。與普通員工的貪腐案件相比,中高層反腐案中涉事金額普遍較高,多在千萬級别,對企業的危害性更大。
除了高管之外,區域業務向來是高發地帶。酒類直供平台1919釋出的公告顯示,2022年10月,福建省公司-甯德區域城市負責人王建琳利用直供店出貨的機會私自換貨、體外銷售、賺取差價,嚴重違反公司規定,予以辭退處理;12月吉林省公司區域負責人馮學良賒銷及涉嫌侵占金額巨大,嚴重違反公司規定,予以辭退處理;上海省公司原四區城市合夥人吳若晨,利用特殊商品和利潤品組合,采購後将公司利潤品抛售直供店,套取公司利潤,私自供貨給直供店,嚴重損害了公司利益,辭退處理。
“高管舞弊頻發的原因是一方面高管人員掌握的職務便利條件更大,客觀上會給他更多的誘惑和逃避制裁的僥幸心理。另一方面,位高權重的人如果沒有更強的自律性的話,會滋長更大的貪念和冒險心理。高管舞弊案件不僅會給企業會帶來直接的經濟損失,還會嚴重損害企業的道德形象。”北京瀛和律師事務所進階合夥人、中合合規研究院院長姜先良向南都記者表示,“區域團隊涉案數量增多,成為舞弊案件高發地帶,說明企業合規管理出現盲區,建議配備區域團隊的合規官,可以兼職,但如果重點區域可以配置專職合規官,同時要加強合規風險的巡查,加大檢查監督力度。此外,還要強化違規線索的舉報力度。”
【深讀】
“刷單套利”從平台企業走向新消費企業
報告統計,2022年共有37家企業爆出腐敗舞弊案,其中有11家來自消費行業,如三隻松鼠、文和友等,其餘均為網際網路企業,包括7家網際網路平台企業,如騰訊、美團、作業幫,4家生鮮零售企業,為叮咚買菜、生鮮傳奇、錢大媽、興盛優選,3家科技企業如華為、TCL、聯想,此外還涉及平台電商企業、直播電商、網際網路出行和短視訊平台企業。
“刷單套利”是網際網路行業的通病,此前電商平台、O2O平台、社群團購企業均出現員工或合作商利用虛拟訂單套取公司補貼的案例,2022年爆出“刷單套利”的企業有美團、貨拉拉、哈啰、團車網。
據美團披露,原到店事業群員工宋凱軍,協助外部黑産人員上線虛假門店,因涉嫌幫助資訊網絡犯罪活動罪被移送公安機關處理;到店事業群合作商人員塗某,勾結黑産人員進行刷單,詐騙公司錢款,因涉嫌詐騙罪被檢察院準許逮捕;到店事業群合作商人員李某,康某,蹇某等6人,虛構訂單詐騙平台賠償金,因涉嫌虛假廣告罪、幫助網絡資訊犯罪活動罪被移送公安機關處理;到店事業群合作商人員王某豐,劉某棟、陳某飛等6人,虛構訂單詐騙平台賠償金,因涉嫌詐騙罪被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貨拉拉平台則爆出數十名司機涉嫌通過虛構貨運需求,利用第三方軟體修改GPS定位完成訂單,騙取平台上的優惠券和紅包。一名司機曹某某在貨拉拉完成接單總金額77298.9元,其中使用優惠券、紅包和補貼支付了65706.07元。
自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上海警方就此系列案件開展了三次集中收網抓捕行動,共計抓獲六十餘人,涉案金額高達400多萬元。目前,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已對該系列案件中的部分犯罪嫌疑人作出一審有罪判決。
團車網員工劉某于2018年至2019年間,利用其擔任被害機關團車網際網路資訊服務(北京)有限公司深圳站城市經理的職務便利,在被害機關與其他公司合作舉辦車展的過程中,通過與第三方公司簽訂虛假服務合同、向被害機關申報申請費用等方式,侵占被害機關用于舉辦車展的營運經費共計人民币803435元。
值得關注的是,刷單套利的舞弊行為從網際網路行業滲透到了新消費領域。
根據上海警方公布,今年7月,喜茶一位負責人王先生向上海市警察局徐彙分局龍華派出所和徐彙經偵支隊報案稱,發現1月至3月間,有人利用公司補單漏洞,大量騙取快遞補送費用,金額達到13萬餘元。
茶飲門店“補單”涉及的是,如果送餐過程中遇到奶茶打翻或做錯等情況,店長會在專用工作手機上通過指定快遞軟體再讓騎手補送一單給外賣顧客。另外,如果A門店需要從B門店調配水果、杯子、吸管等物料時,A門店店長會讓熟悉的騎手先去跑腿,再根據實際拿到東西的重量補下外送單,用于與騎手結算配送費。
在該案中,異常補送單基本集中在同一家門店。據交代,楊某由于工作原因與朱某、王某熟識,在其手下的騎手發現補單漏洞後,楊某賄賂朱某、王某,使其放任自己操作門店工作手機虛假補單,并将配送重量調整到50至100公斤不等。正常補單的配送費在每單9.8元,加重分量後,最高可達每單200餘元。
供應鍊腐敗埋雷零售、科技、遊戲領域
與供應鍊的往來極易滋生腐敗,且屢禁不止,過去一年在零售、科技、消費以及遊戲領域企業的舞弊案件中均有采購崗位收受供應商賄賂的案例。
2022年3月,叮咚買菜爆出采購經理索賄案,根據法院公布的該案判決顯示,陳某在擔任壹佰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水産采購部經理期間,利用負責公司水産品采購、引入水産供應商等職務之便,向多家供應商索要賄賂款共計人民币279萬餘元。
2022年7月,裁判文書網披露湖南興盛優選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湖南非生鮮商品營運部采購經理餘柳犯非國家從業人員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币二十萬元。
據悉,餘柳自2017年8月入職興盛優選。2017年8月至2021年10月期間,餘柳個人或夥同任永清非法收受供應商盧某、廖某、易某、秦某等17人給付的坑位費、回扣款、返利款、提成款、推廣費等各種名義的好處費,共計人民币4089088.5元。
此前,興盛優選也曾爆出江西省區某員工因涉非國家從業人員受賄罪,被長沙市嶽麓區人民檢察院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緩刑一年,并罰處人民币十萬元。
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的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法院一審刑事判決書顯示,時任文和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文和友食品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廖某等3名員工因犯職務侵占罪、非國家從業人員受賄罪被法院判刑,涉案金額超百萬元。
上述判決書提及,2020年底起,廖某擔任文和友食品公司負責人,2021年2月26日起擔任該公司法定代表人。在此期間,周某在該公司任職物流部負責人,範某在該公司招商選品崗位任職。該三名員工用收受回扣的方式,向4家供應商公司索取财物,除了收受回扣之外,物流部負責人周某還私自賣出了公司的百萬元小龍蝦用于還債。
在遊戲行業中,供應鍊腐敗也屢見不鮮。比如,原三七互娛集團旗下37網遊事業群頁遊部負責人邝某輝在任職期間利用職務便利,收受研發供應商賄賂。今年5月,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邝某輝無視國家法律,身為公司從業人員,利用職務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非國家從業人員受賄罪,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九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十萬元。
騰訊“反舞弊調查部”通報顯示,2022年IEG光子工作室群光子設計中心盧佳美利用職務便利,收取外部人員好處費,其行為觸犯了“騰訊高壓線”,被解聘處理,永不錄用。
在汪銀平看來,供應鍊腐敗一直是舞弊的重災區,員工通過掌握采購權,對供應商選擇、定價、驗收、賬期等都可以對供應商形成壓制,尋租空間巨大,而且此類舞弊行為都發生在企業經營管理體系外,比較隐蔽難以被發現,行賄方和受賄方容易形成攻守同盟。“目前而言比較有效的防範措施包括:1.建立供應商反舞弊體系,從供應商背景調查、入庫審批、日常業務财務資料分析、關聯關系排查等方面,對供應商和相關業務實作動态監管。2.建立有效的舉報制度。在舉報路徑、舉報線索的第一時間核查、舉報人保護、對問題供應商的有效懲罰等方面建立一套有效的舉報制度,會讓很多舞弊行為暴露出來。”汪銀平稱。
主播偷逃稅引入大資料監管
直播行業常見的舞弊行為依然是偷逃稅,值得關注的是随着大資料手段的引入,主播的偷逃稅行為被納入常态監管。
2022年4月,廣東省廣州市稅務部門通過稅收大資料分析,發現網絡主播平榮(網名:驢嫂平榮)涉嫌偷逃稅款,對其依法開展了全面深入的稅務檢查。經查,平榮在2019年至2020年期間,通過隐匿直播帶貨傭金收入偷逃個人所得稅1926.05萬元,未依法申報其他生産經營收入少繳有關稅款1450.72萬元。
廣州市稅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稅務部門将持續加強對稅收大資料的分析運用,有針對性地完善網絡直播行業稅收監管措施,嚴厲打擊涉稅違法行為,促進行業在發展中規範,在規範中發展。
2022年6月,廈門市稅務局稽查局通過稅收大資料分析,發現網絡主播範思峰涉嫌偷逃稅款,在相關稅務機關協作配合下,依法對其開展了稅務檢查。
經查,範思峰在2017年7月至2021年12月期間,以直播帶貨方式取得銷售收入,未依法辦理納稅申報少繳個人所得稅167.89萬元,少繳其他稅費100.56萬元。
廈門市稅務局稽查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稅務部門将進一步依法加強對網絡直播行業從業人員的稅費服務和稅收監管,依托稅收大資料分析,對存在涉稅風險的,按照“提示提醒、督促整改、約談警示、立案稽查、公開曝光”的“五步工作法”進行處置,不斷提升網絡直播行業從業人員稅法遵從度,促進行業長期規範健康發展。
除了稅務合規審查之外,将技術手段用于反舞弊措施也正成為網際網路行業的新潮流。馬化騰表示,2022年騰訊将數字化能力也引入到了反舞弊中,騰訊所有的報帳和外部供應商的資料全部彙集起來,内審内控進行大資料分析,能找到大部分低水準的問題,2023年騰訊會繼續建設這個能力。
“網際網路企業應用大資料手段進行反舞弊相對而言有一定的優勢,一方面平台本身有大量的有效資料,另一方面企業本身也有這方面的技術能力。但在應用大資料分析的同時,需要考慮公民資訊保護等合規問題,這和稅務部門作為行政執法部門查處案件時對相關資料進行應用有所不同。”汪銀平向南都記者強調,目前對企業反舞弊比較有效的技術應用還有員工工作電腦的電子資料分析,财務異常資料分析,員工和交易對手的關聯關系排查,招投标系統異常資料比對分析等技術,均可在相關領域發揮比較有效的作用。
出品:南都政商資料新聞部
策劃/統籌:甄芹 田愛麗
采寫:南都記者 馬甯甯 實習生 向駿泓
資料采集:馬甯甯、黃培、徐冰倩、傅曉羚、汪陳晨
制圖: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