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1878年出生在德國南部烏爾姆小鎮的一個幸福的家庭裡。父母都是猶太人。小時候的愛因斯坦看起來不太聰明,4歲時候才會說話,直到七八歲時候說話還是磕磕絆絆。同時他也不太喜歡和其它的小夥伴一起玩,喜歡一個人深入冥想,性格顯得有些孤僻。
10歲時候,愛因斯坦上了國小,他上課很用心聽講,作業也總能認真完成。進入中學後,愛因斯坦對數學和實體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這段時間,他知道了阿基米德、牛頓等偉大的科學家事迹,并下定決心之後也要進行科學研究。
1896年,愛因斯坦考入了瑞士蘇黎世大學,在大學中專修數學和實體。并且最終以優異的成績同時獲得了兩個學科的學士學位。
1900年,愛因斯坦大學畢業,之後經過他人介紹進入瑞士伯爾尼專利局工作。至此愛因斯坦有了一份相對穩定且收入不菲的工作。不過他白天上班,晚上時間進行運算研究,依然沒有放棄自己喜歡的數學和實體研究。愛因斯坦在專利局工作很賣力,往往不到半天時間就把工作做完了,然後他就拿出小紙片,開始進行自己的實體學研究。後來為了自己可以專心搞研究,竟然從家裡拿來了一把鋸子,将自己的椅子腿鋸掉了一截,這樣就可以專心進行實體驗算研究了。
1905年,愛因斯坦獲蘇黎世大學實體學博士學位,并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是以愛因斯坦獲得1921年諾貝爾實體學獎。同年創立狹義相對論。
1906年4月,愛因斯坦晉升為專利局二級技術員。11月完成固體比熱的論文,這是關于固體的量子論的第一篇論文。
1915年,愛因斯坦創立廣義相對論。1916年3月,愛因斯坦完成總結性論文《廣義相對論的基礎》。在狹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質能公式:E=mc^2(這裡的E代表能量,m代表多少品質,c代表光的速度,近似值為3×10^8m/s,這說明能量可以用減少品質的方法創造)。
愛因斯坦是舉世矚目的科學家,提出的相對論和光電子理論,對近代實體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名人故事##勵志故事##勵志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