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使用舊圖紙時要避免的3個錯誤

許多老牌公司依舊使用舊的2D圖紙進行制造,但這些大多是由沒有更新的三維模型和數字的舊零件生成的圖形。這些零件通常是機加工部件、钣金制品或元件,因為當它們首次生産時,CAD并不存在,且時間遠久,導緻原件品質低劣、重複掃描導緻分辨率下降以及技術資料不完整。以下是一些示例,展示了在與制造商的溝通時,使用舊圖紙時應避免的3個常見錯誤。

錯誤1:難以辨認的圖紙

當舊圖紙最終被掃描成數字檔案時,無法保證所使用的圖紙是原始圖紙。它本身可以是一個副本,也可以是一系列副本的副本。每影印一次,都有可能丢失詳細資訊。到一些較舊的印刷品進行數字掃描時,印刷品中可能存在大量手動标記,是以可能需要認真的辨識才能弄清楚筆記或尺寸到底是怎麼說的。制造商在審查 2D 技術圖紙時首先要找出是否有任何不可讀或模棱兩可的地方需要澄清。

這種錯誤是當列印内容被半掃描時,會切斷邊緣上的關鍵資訊,如标題欄或注釋标注。這對于無法一次掃描的大型圖形來說很常見。無論哪種方式,零件都可能需要一些逆向工程,以找到更好的副本或制作檔案的全新版本。一般的經驗法則是,如果你看不懂圖紙,制造商也看不懂。

使用舊圖紙時要避免的3個錯誤

(裝配圖通常沒有足夠的資訊來建構任何離散的子元件)

錯誤2:提供沒有零件細節的裝配圖

傳統元件的另一個挑戰是,它們實際上可能是幾個分立機械元件的上層元件。裝配圖通常用于定義裝配時每個部件與其他部件的關系。這可能包括每個元件的數量、每個元件的唯一名稱、需要每個零件的數量,以及可能的一些小距離或配合驗證測量。不幸的是,如果制造商需要制造元件的子元件,這對制造商沒有幫助。制造商需要每個零件的詳細機械圖紙,以正确制造成品。

采購元件時,采購或工程師可以檢查的一件事是,圖紙上是否列出了每個元件的技術規格。這應該是規格,如尺寸、材料、飾面和标記。裝配圖可以有一個“材料清單”部分的首頁,該部分概述了部件、數量,有時還有圖紙中的後續頁面及其補充制造資訊。

(裝配圖沒有足夠的資訊來建構任何離散的子元件)

錯誤3:繪圖不完整

第三個挑戰标志着舊的、僅2D圖紙列印和由CAD控制的新圖紙之間的範式轉換。在CAD控制的圖紙中,最佳做法是提供3D CAD模型,并将用于補充關鍵公差、螺紋、特征、表面處理等用2D圖紙列印。3D CAD模型足以滿足大多數零件的幾何圖形,而補充圖紙可以提供零件細節。當僅向制造商提供平面圖(如PDF或手繪草圖)時,資訊必須完整。每個孔位置、圓角、特征距離、螺紋、深度等都應有參考。

不完整的資訊,如左側圖像中缺少的線程标注,可能并不總是像缺少測量一樣明顯。有時可能是缺少注釋,如材料或表面要求。在傳統圖紙中,它可能是對未釋出的内部文檔的規範調用。制造商通常先檢視零件,然後檢視标題欄,再檢視注釋,然後重複檢查是否有所有資訊可用于成功生産項目。

使用舊圖紙時要避免的3個錯誤

(這張圖看起來很完整,但螺栓六角尺寸和螺紋沒有定義)

制造工程圖的最佳實踐

使用舊圖紙、掃描或手繪草圖時,請在送出給制造商之前檢查以下内容:

标題欄資訊:

零件名稱、零件編号和版本

機關刻度(英寸、毫米等)

标題欄公差(例如,根據 ASME Y14.5-2009)

繪圖透視,例如第三角度投影

頁數和頁數(檢查缺頁)

零件特定資訊:

每個特征的适當圖紙視圖和尺寸

基準、GD&T或關鍵公差

帶尺寸、公差等級和深度的螺紋标注

編号注釋部分:

材料和合金等級或規格

塗層或精加工注意事項和要求

邊緣斷裂要求

圖紙上與其他相關的其他注釋和标記訓示符

其他:

零件名稱、零件編号和修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