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大家都看了嗎?
氧叔看了個開頭就尴尬火速逃離電視,看春晚還不如自己補一下《中國奇譚》。
年前也不斷有朋友評論希望氧叔寫一下,新年第一天立刻安排!

©官方海報
這部由上海美術電影廠托底的單元短篇集形式的志怪動畫,從畫風到人物到故事讓人享受且有共鳴,夢回少年時。
被網友戲稱為“中國哥譚”,确實有點《愛,死亡和機器人》那味兒了。
而第二集《鵝鵝鵝》中的狐狸書生一角,更是火出了國民度。大家都自發地為愛發電,徜徉在cos區與二創區的藝術海洋中無法自拔。
©未岚RAN | ©神之月曉
即便不是迎合商業流量審美的中式志怪題材,也憑精良制作+深刻内涵預料之外又意料之中的出圈了。
然而,小衆題材自然是熱度與争議并存。
前幾天一條#家長炮轟中國奇譚#的詞條上了熱搜,批判内容如下。
©圖源網絡 | 侵删
《鵝鵝鵝》中的兔精
關于對兒童美育重要性的認知,氧叔看到十分有共鳴的是下面這位家長的觀點。
©圖源網絡 | 雖然這本志怪小說叫《續齊諧記》但領會意思
更何況,如果真尊重孩子的意見讓他們自己選擇,得到的回複可能是下面這樣的。
不要把教育的禁锢與缺失,全部推卸到外力之上。
懂得從藝術作品中思考并成長,比一味地拒絕批判更有意義。
今天就借助《中國奇譚》從場景-場景中的人物-人物引發的故事這一刻畫内容的邏輯,聊聊中式動畫美學中畫風視覺-人物角色-中式故事的精彩内容。
這次回歸,是喚醒人們童年記憶的王者歸來之姿。
《九色鹿》1981
01
畫風視覺美學
①炫彩輝煌的賽璐珞時代
賽璐珞Celluloid Nitrate原指制作動畫底片的塑膠材料,用其制作的動畫也叫做「賽璐珞動畫」。
這種技法在CG繪畫中代指那些平塗上色不疊筆觸,且有線稿的繪畫風格。
賽璐珞在很長一個時期裡幾乎是手繪動畫的代名詞。
1937年作為世界第一部動畫長片問世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就是賽璐珞代表符号之一。
大陸1999年上映的《寶蓮燈》是另一代表。
《寶蓮燈》1999
這部延續賽璐珞動畫技術+畫風+國粹青綠山水色彩質感的動畫電影,在當時輕松拿下2900w的票房戰績。
比同年迪士尼動畫《花木蘭》高出一倍有餘。
往前推,還有1986年就把隐身亮晶晶這種炫彩手法玩明白的《葫蘆兄弟》。
1983年就狐媚惑人的《天書奇譚》。
以及1981年就把優雅尊貴刻在骨子裡的《九色鹿》。
部部都是經典,個個都是絢麗輝煌的美學符号。
②中式古典審美的2D水墨畫
中國第一部、且具有審美裡程碑意義的水墨畫卡通片,就是1984年的《小蝌蚪找媽媽》。
它的美學靈感來源正是齊白石老先生的水墨畫《蛙聲十裡出山泉》。
同樣以名家畫作為創作靈感的《鵝鵝鵝》。
它的動畫背景參考自“宋四家”米芾父子的山水畫。
黑白灰的色調隻需輔以一抹勾魂攝魄的茜素紅,就是獨具中式審美内涵的哥特美學。
③水墨畫風格的現代3D解讀
這次略有争議的《林林》,就是用黑白灰+淺冷色調色彩呈現的現代3D類型。
這集的片頭名從凝實到消散的過程,就已經充分展現東方美學中那種風雪歸于山林的寂寥美。
蒼莽雪海,清幽山谷。
展現的不僅僅是詩情畫意的留白,更有對大好河山的贊頌。
這集的争議在于有聲音說3D展現手法很不“中式”,卻是隻見其表不見其裡。
譬如每個鏡頭都要進行的毛發的解算,它輕而易舉地就展現了孤狼那種威嚴的霸氣。不需要多少動作就足夠展現氣韻,還有充分的想象空間,這正是中式美學的獨到之處。
④順應主流動畫審美發展趨勢的現代技術+畫風
确實,自1999年的《寶蓮燈》之後,動畫領域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沉寂。
直到2015年《大聖歸來》還魂般的崛起,畫風+質感+技術的變遷都蘊藏其中。
英雄參見 | 用現代技法講古代故事
這裡确實有不得不去平衡商業流量的掙紮。
然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新老共存,也從不是壞事。
《新神榜:楊戬》2022
02
人物角色美學
角色本身是一個紐帶,它既是演繹故事的人形舞台,又是構成故事的一個個齒輪結構。
人物形象審美被畫風塑造的同時又服務于故事。
譬如《鵝鵝鵝》中的兔精,她取材于北宋畫家崔白的代表作《雙喜圖》。
這個角色的複雜與魅力在于她有情,卻不專情。
每一份情皆是真心,每一份意又不夠專注。
這種難以下定論的情情愛愛,不是簡單的對錯就能判定的。這裡充分展現了中文的韻緻,翻譯成英文就氛圍全無。
豬妖的一句話,不僅解釋清楚前因後果,也讓兔精這個角色豐滿。
真想要講好我們的故事,就要先塑造好演繹故事的人。
①階級的上對下
《小妖怪的夏天》中作為底層社畜小人物的豬妖,他有着潦草的畫風、不起眼的大衆臉,以及跟外表對立的、金玉其中的智慧與覺醒的意識。
有點妖怪性轉版樊勝美那味兒
作為一個默默奉獻卻不被重視的“Nobody”,最後反倒成為幸存者,并獲得了從未想過的寶物。
也許從一開始,他就已經擁有最珍貴的東西。
小人物的持守與勝利
②立場的正與邪
《葫蘆兄弟》中的蛇精就是極端邪惡的代表。
也是把面孔+形體的美豔特質拉至max,影響後世20年兩性審美的蛇蠍美人。
而《天書奇譚》中的狐狸精們代表的則是相對的、正與邪的對立。
包括審美表現也頗具戲劇性與沖突感,很有電子飛天、賽博神仙那味兒。
到了《鵝鵝鵝》這裡,對立的則是克制與欲望,現實與虛妄。
最後,狐狸書生那仿佛洞悉一切的眼神,似乎在告訴我們那還未開始就結局已定的故事。
看似鬼魅怪誕,也不外乎是欲望循環的漩渦。
就像那一抹豔麗的茜素紅,“多少人的生命被它吞噬,唯有朕,因它的燃燒而輝煌。”
《夜宴》2006
③人物的互補性
《葫蘆兄弟》的一個重要核心,就是由人物角色1+1>2的群像美構成。
一開始,各有神通的葫蘆娃們被各個擊破,最終合體才把反派制服鎮壓。就像彩虹少了任何一抹顔色,都構不成其完整的光彩奪目。
《一人之下》更是勝在把晦澀深刻的内容用各有優勢各具特色的人物刻畫的輕松诙諧。
以“不搖碧蓮”張楚岚為代表的、核心極其多元的角色,構成了各有立場的《全 員 惡 人》戲碼。
如此和諧互補,正像《大理寺日志》中的貓爺李餅和憨憨陳拾那樣。
一個機敏聰慧、深沉腹黑,卻沒有獨立生活能力。
另一個憨厚樸實,善良能幹,卻是個半文盲。
少了誰,故事都不會如此精彩。
03
中式故事美學
基于我們悠久的曆史、燦爛的文明、取之無禁用之不竭的藝術資源寶庫,中式故事的涉獵範圍是極其廣泛的。
單看這次的《中國奇譚》,8個植根于傳統文化的獨立故事涵蓋現實職場、情态欲望、鄉土眷戀、科技幻想等等題材。
與生命母題相關的人性思考是構成不同畫風故事的根骨核心。
©《中國奇譚》2023
呈現故事的載體基于多樣化的美術風格+制作手法。既有傳統的二維、剪紙、偶定格動畫,又有三維、CG、三渲二等等現代技術。
如此費心刻畫的,是充滿中式想象力+古稚感的奇幻故事。用全部的技術奢靡,去描繪獨屬于我們民族自己的文化、哲思、美學。
《小滿》| 剪紙動畫技法及其背後的審美功底
這些盡心盡力、盡善盡美的故事,它的美學核心自帶中式那種含蓄的強大,是一種蓬勃的内在力量。
更是那種水面微瀾,水下暗流千頃的張力。
“白山黑水,濯我紅心。不見來路,胡不歸去。”這種獨到的情緻意蘊,是其他文化難以輕易匹敵的。
《林林》
回頭再看,志怪題材更像是奮力對抗商業主流的追本溯源。
畢竟奇幻志怪風格本質更接近根植于國人骨子裡的勇氣+創新+探索力的象征。
我們小時候接觸過很多宏大且深刻的藝術,長大反而固步自封、束手束腳。
就像昆汀所說,電影隻是電影。
去享受日常無法觸及的知識、價值觀、審美等等并不會對孩子有什麼實際危害。
《鵝鵝鵝》的創作者正是因為看過《天書奇譚》,才想到以狐狸書生這一角色緻敬獨腿狐狸。
因為在他心裡,把吃好喝好當作狐生第一要義的妖怪,有着最質樸純真的快樂,這種快樂正代表着知足常樂。
一個人是什麼樣的,看到的事物就是什麼樣的。
一個人選擇成為怎樣的人,她也會獲得相應的能量。
《天書奇譚》1983
1990s這一代曾感受過非常好的美育,而後我們有近20年的斷層,至今才看到點王者歸來的影子。
若三次元有很多限制,那不如把美育的一部分寄托在二次元上,好的作品就是有經久不衰的教育意義。
最後,衷心祝願國産動畫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