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NR 5G EN-DC架構下的5G無線承載EN-DC架構下的5G無線承載

EN-DC架構下的5G無線承載

在5G部署的初期節省成本,快速開展業務,多數的營運商選擇非獨立組網(NSA)模式。由于5G核心網的成本及其成熟度問題,NSA模式下的5G基站優先接入4G核心網(EPC),是以選項3系列(Option 3x)作為5G初期引入eMBB業務的首選。

NR 5G EN-DC架構下的5G無線承載EN-DC架構下的5G無線承載

1、在上圖的選項3x的架構圖中,紅色的線條表示控制面(C-Plane),用于傳輸控制信令,它有如下特點:

4G基站到核心網之間有一條叫做S1-MME的控制面鍊路;

5G基站沒有直接到核心網的控制面鍊路;

4G基站和5G基站之間有一條叫做X2-C的控制面鍊路;

4G基站作為控制面錨點連接配接到4G核心網,承擔所有控制面功能,是以也稱為“主節點”。5G基站不承擔控制面功能,和其跟核心網的控制面互動完全依靠4G來進行,是以被稱為“輔節點”。

2、圖中綠色的線條表示使用者面(U-Plane),用于傳輸使用者資料,它有如下特點:

4G基站和5G基站之間有一條叫做X2-U的使用者面鍊路;

4G基站和5G基站都存在到核心網的S1-U使用者面鍊路。

綜上所述,選項3系列架構是以4G為主節點,5G為輔節點的雙連接配接,是以也叫EN-DC(EUTRA-NR Dual Connection)。在這樣的雙連接配接架構中,手機有兩條通路經4G或者5G基站到達核心網,由于是雙連接配接,是以資料是4G和5G兩條路同時走。

上面所說的路徑這個詞在此場景中有一個被稱為“承載”的專業術語,含義也就是給手機提供服務的,承載業務的邏輯路徑。不同網元之間的連接配接路徑長度不同,其對應的承載名稱也不同。

NR 5G EN-DC架構下的5G無線承載EN-DC架構下的5G無線承載

如上圖所示,由于我們關注的是4G和5G在空口是怎麼分發資料給手機(UE)的,是以這裡的承載特指介于手機和4G/5G基站之間的無線承載(Radio Bearer)。

一般情況下,作為主節點的4G基站使用多個不同的頻點組成多層小區的網絡,這些小區都可以作為控制面錨點,是以把這些4G小區合稱為主小區組(MCG:Master Cell Group),在其之上建立的無線資料承載就叫MCG承載,對應于選擇1:隻走4G這條路徑。

相應的,多個5G小區組成輔小區組(SCG:Secondary Cell Group),在其之上建立的無線資料承載就叫SCG承載,對應于選擇2:走5G這條路徑。

對于選擇3,就需要MCG和SCG合作,把空口資料拆分成兩路承載,是以叫分裂承載(Split Bearer)

首先我們來看空口協定棧,5G和4G類似,都包含PDCP、RLC、MAC以及PHY這些層的處理,分裂承載的“分裂”和“彙合”就是由PDCP層處理的。

NR 5G EN-DC架構下的5G無線承載EN-DC架構下的5G無線承載

下行資料就是從PDCP層開始分道,發送到4G和5G各自的RLC/MAC/PHY層獨立處理,最終由手機同時接收4G和5G兩路資料。上行同理,隻是方向相反,從手機發出兩路資料分别給4G和5G基站,再經過各自的PHY/MAC/RLC層處理,最終在PDCP層彙合。

NR 5G EN-DC架構下的5G無線承載EN-DC架構下的5G無線承載

如上圖所示,對于MCG承載,不管PDCP層是4G(E-UTRA)還是5G(NR),都會轉移到4G基站的RLC/MAC/PHY層去處理,也就是說MCG承載是基于4G的;

相應的,對于SCG承載,整個PDCP/RLC/MAC/PHY都是由5G子產品來處理的,也就是說SCG承載是基于5G的;

對于分裂承載,資料是從5G NR的PDCP層開始分裂成兩路,分别到4G和5G的RLC/MAC/PHY層去處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