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什麼是PA晶片?

轉載自品略圖書館 http://www.pinlue.com/article/2019/06/1305/299160692902.html

PA晶片可是5G通信前端子產品的核心晶片呢,這也不難了解為什麼華為在這一方面早就有所準備了吧,下面就随21ic的小編來一起學習下這個5G通信中的關鍵産品吧。

一、PA簡介

PA是Power Amplifier的簡稱,中文名稱為功率放大器,簡稱“功放”,指在給定失真率條件下,能産生最大功率輸出以驅動某一負載的放大器。

對于射頻通信系統,PA負責發射通道的信号放大,沒有PA,信号覆寫就會成為很大的問題,是以,PA很重要。

射頻PA的主要技術名額是輸出功率與效率,如何提高輸出功率和效率是射頻功率放大器設計目标的核心。作為一個射頻晶片,PA不但對工藝有需求,同時其設計團隊的技術能力、經驗積累和專利支撐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工程師的經驗和和Know-How,更是重中之重。再者,随着5G的到來,PA需要滿足的性能參數衆多,是以不可避免需要研發時間的積累,對于後來入局者具有一定障礙。尤其是工藝方面,更是很多PA廠商,甚至是射頻廠商難以逾越的門檻。

這也是為什麼PA先進技術仍把持在國外廠商手中的原因吧,我們起步太晚了啊!

二、射頻功率放大器RF PA的功能

射頻功率放大器RFPA是發射系統中的主要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發射機的前級電路中,調制振蕩電路所産生的射頻信号功率很小,需要經過一系列的放大一緩沖級、中間放大級、末級功率放大級,獲得足夠的射頻功率以後,才能饋送到天線上輻射出去。為了獲得足夠大的射頻輸出功率,必須采用射頻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往往是固定裝置或終端的最昂貴、最耗電、效率最低的器件。

在調制器産生射頻信号後,射頻已調信号就由RFPA将它放大到足夠功率,經比對網絡,再由天線發射出去。

放大器的功能,即将輸入的内容加以放大并輸出。輸入和輸出的内容,我們稱之為“信号”,往往表示為電壓或功率。對于放大器這樣一個“系統”來說,它的“貢獻”就是将其所“吸收”的東西提升一定的水準,并向外界“輸出”。這一“提升的貢獻”,即為放大器存在的“意義”所在。如果放大器能夠有好的性能,那麼它就可以貢獻更多,這才展現出它自身的“價值”。如果放大器的初始“機制設計”存在着一定的問題,那麼在開始工作或者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不但不能再提供任何“貢獻”,反而有可能出現一些不期然的“震蕩”,這種“震蕩”,對于外界還是放大器自身,都是災難性的。

三、射頻功率放大器RFPA的分類

根據工作狀态的不同,功率放大器分類如下:

射頻功率放大器的工作頻率很高,但相對頻帶較窄,射頻功率放大器一般都采用選頻網絡作為負載回路。射頻功率放大器可以按照電流導通角的不同,分為甲 (A)、乙(B)、丙(C)三類工作狀态。甲類放大器電流的導通角為360°,适用于小信号低功率放大,乙類放大器電流的導通角等于180°,丙類放大器電流的導通角則小于180°。乙類和丙類都适用于大功率工作狀态,丙類工作狀态的輸出功率和效率是三種工作狀态中最高的。射頻功率放大器大多工作于丙類, 但丙類放大器的電流波形失真太大,隻能用于采用調諧回路作為負載諧振功率放大。由于調諧回路具有濾波能力,回路電流與電壓仍然接近于正弦波形,失真很小。

除了以上幾種按照電流導通角分類的工作狀态外,還有使電子器件工作于開關狀态的丁(D)類放大器和戊(E)類放大器,丁類放大器的效率高于丙類放大器。

四、射頻功率放大器RF PA的性能名額

射頻功率放大器RF PA的主要技術名額是輸出功率與效率,如何提高輸出功率和效率,是射頻功率放大器設計目标的核心。通常在射頻功率放大器中,可以用LC諧振回路選出基頻或某次諧波,實作不失真放大。總體來說,放大器的評判大概存在着如下名額:

-增益。這是輸入和輸出之間比值,代表着放大器的貢獻。好的放大器,都是在其“自身能力的範圍内”,盡可能多的貢獻出“産出”。

-工作頻率。這代表着放大器對不同頻率信号的承載能力。

-工作帶寬。這決定着放大器能夠在多大範圍内産生“貢獻”。對于一個窄帶放大器來說,其自身設計即便沒有問題,但是其貢獻可能是有限的。

-穩定性。每一個半導體都存在着潛在的“不穩定區域”。放大器的“設計”需要消除這些潛在的不穩定。放大器的穩定性包括兩種,潛在不穩定和絕對穩定。前者可能在特定條件和環境下出現不穩定現象,後者則能夠保證在任何情況下保持穩定。穩定性問題之是以重要,是因為不穩定意味着“震蕩”,這時放大器不但影響自身,還會将不穩定因素輸出。

-最大輸出功率。這個名額決定着放大器的“容量”。對于“大的系統”來說,希望他們在犧牲一定的增益的情況下能夠輸出更大的功率。

-效率。放大器都要消耗一定“能量”,還實作一定的“貢獻”。其貢獻與消耗之比,即為放大器的效率。能夠貢獻更多消耗更少,就是好的放大器。

-線性。線性所表征的是放大器對于大量輸入進行正确的反應。線性的惡化表示放大器在過量的輸入的狀态下将輸入“畸變”或“扭曲”。好的放大器不應該表現出這種“畸形”的性質。

五、射頻功率放大器RF PA的電路組成

放大器有不同類型,簡化之,放大器的電路可以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半導體、偏置及穩定電路、輸入輸出比對電路。

1、半導體

半導體有很多種,包括目前還有多種結構的半導體被發明出來。本質上,半導體的工作都是表現為一個受控的電流源或電壓源,其工作機制是将不含内容的直流的能量轉化為“有用的”輸出。直流能量乃是從外界獲得,半導體加以消耗,并轉化成有用的成分。一個半導體,我們可以視之為“一個機關”。不同的半導體不同的“能力”,例如其承受功率的能力有差別,這也是因為其能擷取的直流能量的能力不同所緻;例如其反應速度不同,這決定它能工作在多寬多高的頻帶上;例如其面向輸入、輸出端的阻抗不同,及對外的反應能力不同,這決定了給它比對的難易程度。

2、偏置及穩定電路

偏置和穩定電路是兩種不同的電路,但因為他們往往很難區分,且設計目标趨同,是以可以放在一起讨論。

半導體的工作需要在一定的偏置條件下,我們稱之為靜态工作點。這是半導體立足的根本,是它自身的“定位”。每個半導體都給自己進行了一定的定位,其定位不同将決定了它自身的工作模式,在不同的定位上也存在着不同的性能表現。有寫定位點上起伏較小,适合于小信号工作;有些定位點上起伏較大,适合于大功率輸出;有些定位點上索取較少,釋放純粹,适合于低噪聲工作;有些定位點,半導體總是在飽和和截至之間徘徊,處于開關狀态。一個恰當的偏置點,是正常工作的礎。

穩定電路一定要在比對電路之前,因為半導體需要将穩定電路作為自身的一部分存在,再與外界接觸。在外界看來,加上穩定電路的半導體,是一個“全新的”半導體。它做出一定的“犧牲”,獲得了穩定性。穩定電路的機制能夠保證半導體順利而穩定的運轉。

3、輸入輸出比對電路

比對電路的目的是在選擇一種接受的方式。對于那些想提供更大增益的半導體來說,其途徑是全盤的接受和輸出。這意味着通過比對電路這一個接口,不同的半導體之間溝通更加順暢,對于不同種的放大器類型來說,比對電路并不是隻有“全盤接受”一種設計方法。一些直流小、根基淺的小型管,更願意在接受的時候做一定的阻擋,來擷取更好的噪聲性能,然而不能阻擋過了頭,否則會影響其貢獻。而對于一些巨型功率管,則需要在輸出時謹小慎微,因為他們更不穩定,同時,一定的保留有助于他們發揮出更多的“不扭曲的”能量。

六、射頻功率放大器RF PA穩定的實作方式

每一個半導體都是潛在不穩定的。好的穩定電路能夠和半導體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可持續工作”的模式。穩定電路的實作方式可劃分為兩種:窄帶的和寬帶的。

窄帶的穩定電路是進行一定的增益消耗。這種穩定電路是通過增加一定的消耗電路和選擇性電路實作的。這種電路使得半導體隻能在很小的一個頻率範圍内貢獻。另外一種寬帶的穩定是引入負回報。這種電路可以在一個很寬的範圍内工作。

不穩定的根源是正回報,窄帶穩定思路是遏制一部分正回報,當然,這也同時抑制了貢獻。而負回報做得好,還有産生很多額外的令人欣喜的優點。比如,負回報可能會使半導體免于比對,既不需要比對就可以與外界很好的接洽了。另外,負回報的引入會提升半導體的線性性能。

七、射頻功率放大器RF PA的效率提升技術

半導體的效率都有一個理論上的極限。這個極限随偏置點(靜态工作點)的選擇不同而不同。另外,外圍電路設計得不好,也會大大降低其效率。目前工程師們對于效率提升的辦法不多。這裡僅講兩種:包絡跟蹤技術與Doherty技術。

包絡跟蹤技術的實質是:将輸入分離為兩種:相位和包絡,再由不同的放大電路來分别放大。這樣,兩個放大器之間可以專注的負責其各自的部分,二者配合可以達到更高的效率利用的目标。

Doherty技術的實質是:采用兩隻同類的半導體,在小輸入時僅一個工作,且工作在高效狀态。如果輸入增大,則兩個半導體同時工作。這種方法實作的基礎是二隻半導體要配合默契。一種半導體的工作狀态會直接的決定了另一支的工作效率。

八、RF PA面臨的測試挑戰

功率放大器是無線通信系統中非常重要的元件,但他們本身是非線性的,因而會導緻頻譜增生現象而幹擾到鄰近通道,而且可能違反法令強制規定的帶外(out-of-band)放射标準。這個特性甚至會造成帶内失真,使得通信系統的誤碼率(BER)增加、資料傳輸速率降低。

在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下,新的OFDM傳輸格式會有更多偶發的峰值功率,使得PA不易被分割。這将降低頻譜屏蔽相符性,并擴大整個波形的EVM及增加BER。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設計工程師通常會刻意降低PA的操作功率。很可惜的,這是非常沒有效率的方法,因為PA降低10%的操作功率,會損失掉90%的DC功率。

現今大部分的RF PA皆支援多種模式、頻率範圍及調制模式,使得測試項目變得更多。數以千計的測試項目已不稀奇。波峰因子消減(CFR)、數字預失真(DPD)及包絡跟蹤(ET)等新技術的運用,有助于将PA效能及功率效率優化,但這些技術隻會使得測試更加複雜,而且大幅延長設計及測試時間。增加RF PA的帶寬,将導緻DPD測量所需的帶寬增加5倍(可能超過1 GHz),造成測試複雜性進一步升高。

依趨勢來看,為了增加效率,RF PA元件及前端子產品(FEM)将更緊密整合,而單一FEM則将支援更廣泛的頻段及調制模式。将包絡跟蹤電源供應器或調制器整合入FEM,可有效地減少移動裝置内部的整體空間需求。為了支援更大的操作頻率範圍而大量增加濾波器/雙工器插槽,會使得移動裝置的複雜度和測試項目的數量節節攀升。

我們縱觀上面的射頻器件供應商,幾乎所有都是IDM廠商。擁有自己的晶圓廠是他們能夠領先市場的關鍵。

九、功率放大器的工藝

據了解,目前射頻PA采用的工藝分别是GaAs,SOI,CMOS和SiGe。其中4G PA主要采用GaAs工藝;3G PA 采用GaAs或者CMOS,出貨大約各50%;2G PA主要是CMOS;5G手機PA采用GaAs工藝;NB-IoT PA采用CMOS和SOI是趨勢,現在還是GaAs為主,個别廠商采用SiGe。SiGe工藝幾乎能夠與矽半導體超大規模內建電路(VLSI)行業中的所有新工藝技術相容,是未來的趨勢。

十、功率放大器發展趨勢

英國研究公司Technavio 稱,全球功率放大器市場主要有三個四發展趨勢:晶圓尺寸增大;初創企業采用CMOS 技術;國防領域的高速放大器需求逐漸增大:利用InGaP 工藝,實作功率放大器的低功耗和高效率。

晶圓尺寸變大。半導體行業見證了過去40 年晶圓尺寸的變化,砷化镓(GaAs)晶圓尺寸從50mm 增大到150mm,制造成本降低了20%~25%。目前,業界制造功率放大器通常采用150mm晶圓。預測150mm 晶圓還将繼續使用,因為台灣的穩懋半導體公司等制造商還在大力投資更新和建立150mm 工廠。業内正在開發200mm 晶圓技術,預計2018 年底能夠試生産。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正在研究降低200mm GaAs 晶圓的價格,使其可以以較低的價格與矽晶圓争奪市場。同時這也對掩膜版檢測裝置登晶圓制造裝置提出需求。

初創公司采用CMOS技術。一些初創企業,如Acco Semiconductor , 正越來越多的采用CMOS 技術。Acco Semiconductor 抓住移動手機和物聯網産品對射頻功率放大器巨大需求的機會,已經投資350 億美元擴充其基于CMOS 的射頻功率放大器業務。目前絕大多數功率放大器采用鍺矽(SiGe)或GaAs 技術,而非CMOS。但根據報告可知,基于CMOS 工藝有助于實作低成本、高性能的功率放大器。

國防領域需要高速放大器。軍事領域需要更高效的利用頻譜,更多的使用移動裝置來通信。是以,Technavio 公司稱,軍事領域要求高速功率放大器。美國國防先期研究計劃局(DARPA)在太赫茲電子項目中已取得進展,即美國諾·格公司開發了出固态功率放大器和行波管放大器,這是僅有的兩款太赫茲頻率産品。太赫茲頻段的功率放大器可用于許多領域,包括高分辨率安全成像、高資料速率通信、防撞雷達、遠距離危險化學品和爆炸物探測系統等,這些裝置的高速率運作要求必須使用高速放大器。

利用InGaP 工藝,實作功率放大器的低功耗和高效率。InGaP 特别适合要求相當高功率輸出的高頻應用。InGaP 工藝的改進讓産量得到了提高,并帶來了更高程度的內建,使晶片可以內建更多功能。這樣既簡化了系統設計,降低了原材料成本,也節省了闆空間。有些InGaP PA 也采用包含了CMOS 控制電路的多晶片封裝。如今,在接收端內建了PA 和低噪音放大器(LNA)并結合了RF 開關的前端WLAN 子產品已經可以采用精簡型封裝。例如,ANADIGICS 公司提出的InGaP-Plus 工藝可以在同一個InGaP 晶片上內建雙極半導體和場效應半導體。這一技術正被用于尺寸和PAE(功率增加效率)有所改進的新型CDMA 和WCDMA 功率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