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警告:速凍食品化過凍之後,千萬别再進冰箱!

你很可能有過如下的經曆,解凍了一包速凍的蝦仁,結果炒菜隻需要用一小部分,于是,便把剩下的放入冰箱冷凍室再次冷凍,以供下次食用。其實這并不是一個很好的做法。

速凍:這個冬天不太冷

所謂速凍,顧名思義,就是迅速地冷凍。通過降低溫度和水活度抑制各種化學反應,延緩食物的變質。速凍過程涉及到水分子結晶的過程,簡而言之,降溫的速度越慢,水分子形成的冰晶就越大。是以迅速降溫的目的就是讓水形成的冰晶盡可能的小,以盡可能不破壞食品微觀結構的完整性。實際上,如果降溫速度足夠快(比如利用液氮迅速降溫到零下135攝氏度以下),水會以一種高粘度液體的狀态存在而完全不會出現冰晶。不過這一技術通常隻用在冷凍精子卵子等“精華”資源上,不大可能應用到食品上——一來食品體積過大導緻無法迅速降低中心溫度;二來如此迅速的降溫成本太高。

警告:速凍食品化過凍之後,千萬别再進冰箱!

圖丨圖蟲創意

那麼食品加工中的“速凍”有多迅速,溫度又有多低呢?通常的要求是在30分鐘内把食品中心的溫度降低到零下5攝氏度左右,然後放在零下18攝氏度的環境中儲存。由于這樣速凍出的冰晶直徑小于100微米,而這個尺寸正好與大多數動物細胞的直徑(10-100微米)相當,是以冰晶會破壞食品中細胞膜的結構。這也是為什麼速凍食品口感不如新鮮食品的原因之一。

然而,這些冰晶卻難以傷及體積更小的細菌(直徑約0.5-5微米),也就是說這樣的溫度根本凍死不了細菌,它們隻不過是由于溫度和水活度的降低,暫時進入冬眠狀态而已。

解凍:細菌班的春天

除了冰淇淋等少數冷飲,大多數食品我們還是需要解凍、重新加熱、甚至高溫烹饪才能食用(什麼?你牙口好?就愛啃冷凍帶魚?)。于是在解凍過程中會發生兩個重要的變化:一個是溫度的升高,一個是水活度的升高。

警告:速凍食品化過凍之後,千萬别再進冰箱!

圖丨圖蟲創意

當一坨零下18攝氏度的帶魚升溫到室溫,随着溫度和水活度的升高,各種可以導緻食物變質的化學反應都逐漸加速,本來處于冬眠狀态的細菌也像迎來了春天一樣,紛紛蘇醒。你猜細菌們醒來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情景?由于冷凍過程中細胞膜被冰晶破壞,解凍後細胞液都流了出來。對于細菌來說,那無異于一個快要餓暈的人突然看到噴香誘人的水煮肉片和泛着油光的烤雞腿。而且古人說過,飽暖思淫欲啊,這話對細菌也不例外,更可怕的是,細菌的繁殖可是呈指數增長的。常溫下隻要短短幾個小時,就可能讓這坨帶魚中細菌的數量翻好幾倍。

這時候如果趕快把它做成紅燒帶魚吃掉,還不至引起健康問題,但是如果重新放回冰箱,由于一般家用冰箱冷凍效果有限,通常需要幾個小時才能讓食品從内到外完全凍住,細菌仍然會利用這段時間再提高一下“班級成員”的“人口基數”。另外,這一緩慢的冷凍過程會形成更大的冰晶,造成對帶魚細胞更進一步的破壞。等到下次再解凍的時候,由于更大的細菌“人口基數”以及破壞得更厲害的帶魚細胞,這坨被凍了兩次的、悲催的帶魚,就更容易在短時間内變質了,而貿然食用這坨悲催帶魚的後果,就很可能是捂着肚子跑洗手間了,還可能是N趟哦!

警告:速凍食品化過凍之後,千萬别再進冰箱!

這麼好吃的東西,還不一次吃完?丨圖蟲創意

對解凍後的食品進行二次冷凍非常不利于食品的儲存,食物變質的風險會加大,是以解凍過的食品要盡量一次吃完。為了消費者的安全,歐盟規定所有速凍食品外包裝上必須明确辨別 “不要再次冷凍解凍後的食品”。

作者:少個螺絲

編輯:忘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