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索尼:孫女是皇後,外曾孫是太子,三朝元老滿門榮耀卻毀在兒手裡

作者:史小晉

在《康熙王朝》中順治帝出家後,年僅8歲的康熙在孝莊文皇後的扶持下登上皇位;雖然大臣們都力薦:皇帝年幼,由孝莊垂簾聽政;但孝莊并非貪戀權勢之人,堅持由順治帝留下的四位輔政大臣輔佐年幼的康熙,而她則在後面幫襯着。

順治帝給康熙選的四位輔政大臣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索尼曆經四朝,對太宗、順治帝都忠心耿耿

遏必隆是清開國功臣之一額亦都的兒子

剛正不阿,素來與鳌拜不和的蘇克薩哈

而鳌拜戰功赫赫

鳌拜越來越猖狂,不将康熙放在眼裡,甚至想要密謀造反;蘇克薩哈則是搜集鳌拜犯罪的證據想要在同朝議政時彈劾鳌拜,沒想到被鳌拜反将一軍而下獄;為換取大清幾個月的太平,孝莊太後不得以将忠臣蘇克薩哈處死。

索尼:孫女是皇後,外曾孫是太子,三朝元老滿門榮耀卻毀在兒手裡

孝莊親自前往“生病”的索尼府上,因為孝莊很清楚索尼是在裝病,故意不去上朝,坐山觀“兩隻老虎相鬥”,兩虎相鬥的後果就是孝莊不得不請索尼這隻老狐狸出山,孝莊讓索尼心甘情願出山的條件就是:将索尼的孫女赫舍裡冊封為中宮皇後。

索尼确實也沒有辜負孝莊的期望,雖然沒有除掉鳌拜,但扶持了康熙親政;而索尼的兒子索額圖則幫助康熙一起将鳌拜除掉了。

其實大部分人對索尼的了解僅僅停留在康熙朝輔佐年幼康熙時期,再加上索尼的孫女被冊封為正宮皇後,可以說索尼的赫舍裡氏家族已經達到了最頂峰的時期。

但實際上索尼從太宗皇太極開始,尤其是太宗皇太極與世祖順治帝兩朝,作為兩黃旗大臣,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是以才會有輔佐年幼康熙的資格,而且還是首輔。

這篇文章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下:你可能不知道、不了解的三朝元老,究竟是什麼樣的?

01索尼歸順于太祖

索尼并不姓“索”,而是赫舍裡氏,赫舍裡氏是滿清八大姓氏之一,隸屬于滿洲正黃旗;

索尼的伯父是大學士希福,清太祖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族時,攜家眷全部歸順于努爾哈赤。

補充一點:

女真部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與野人女真;

而海西女真又稱為“扈倫四部”,海西女真是由四個部落組成:哈達部、葉赫部、烏拉部與輝發部。

太祖努爾哈赤在收服海西女真的過程中,哈達部亦歸順與太祖,索尼的伯父希福攜帶家眷全部歸順于努爾哈赤。

因為索尼與父親碩色、伯父希福通曉滿蒙漢三種語言,是以太宗皇太極讓索尼的父親與伯父全部入職文館,并且賜予“巴什克”(跟漢語中博士的意思一樣,指的是學識淵博的人)的稱号,可見太宗對索尼一家的學識是非常贊賞而且認可。

而索尼則是被授予一等侍衛之職,其實在影視劇中,比如《康熙王朝》索尼給人的感覺就是文绉绉的樣子,是個文臣;其實曆史上真實的索尼并非隻是懂滿蒙漢三種語言的文人,更是能披甲上陣的武将,算的上是文武全才。

1627年的甯錦之戰,索尼跟随太宗一起出征,在甯遠城周邊觀察明軍的動向;

索尼:孫女是皇後,外曾孫是太子,三朝元老滿門榮耀卻毀在兒手裡

次年皇太極出征喀爾喀,因蒙古科爾沁的人不去參加,皇太極特地命索尼前往科爾沁去斥責土謝圖汗額驸奧巴。并且在臨行前囑咐索尼:“你們見了奧巴不用行禮,不要吃他們準備的飯菜,更不要給他們好臉色看;而且還要讓他們感覺你要走的樣子,看他們如此反應?”

值得一提是後金自努爾哈赤開始就跟重視滿蒙聯姻,禮重蒙古,為何皇太極此次讓索尼如此怠慢額驸奧巴呢?

原來奧巴雖然已經歸降後金,但是暗中還是與明朝來往,是以才不出兵;當初為了讓奧巴心甘情願歸順于後金,努爾哈赤将弟弟舒爾哈齊的女兒嫁給了他。

索尼去到科爾沁以後先去看了公主,按理說索尼應目前去拜見奧巴,奧巴得知索尼的到來,趕緊前往公主那裡去見索尼,但是索尼并不怎麼理會奧巴,隻是說到:“我們是大汗的使臣,你既然有罪我們就要與你絕交,我們的公主嫁到了這裡,我們是來慰問公主的。”

奧巴自然知道索尼來的真實目的,趕緊讓人準備飯食,但是索尼還是假裝要走的樣子,并且說到:“我們并不是因為你來的,幹嘛要給你行禮,吃你準備的飯食;我們大汗很生氣,給你帶了一封信。”

奧巴這才知道害怕了,趕緊俯首請罪,想要趕緊見到太宗當面請罪;

索尼将奧巴的反應告知了太宗皇太極,太宗大喜。

果然奧巴親自準備好駱駝、馬匹親自前往盛京去請罪,太宗當面接待了奧巴,并且賞賜了奧巴不少東西,自此以後奧巴再也沒敢違約。

了解清史的人都知道從太祖努爾哈赤開始,就一直非常注重與蒙古各部之間的關系,尤其是蒙古科爾沁草原,比如孝莊文皇後、孝端文皇後與海蘭珠都是來自蒙古科爾沁草原。

皇太極将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給索尼,可見索尼确實有能力,而且得到太宗的信任。

索尼:孫女是皇後,外曾孫是太子,三朝元老滿門榮耀卻毀在兒手裡

索尼不僅是談判的能人,在戰場上也毫不含糊,在己巳之變中,皇長子豪格被突然趕到的明軍團團圍住,索尼騎馬直接沖進去,将豪格給救了出來;如此說來,索尼還是豪格的救命恩人。

之後在皇太極圍攻大淩河、征讨察哈爾等多次戰争中立下戰功,到了崇德八年憑戰功晉封為三等甲喇章京。

在整個太宗朝時期,索尼能夠從歸降之人一步一步進封至甲喇章京,靠的就是自己的真才實學以及勇猛作戰。而且索尼隸屬于滿洲正黃旗,正黃旗與鑲黃旗向來是太宗皇太極親領,可見在皇太極的眼裡,索尼雖然原先是哈達部人,既然忠心于自己便是股肱之臣。

02 堅決擁護太宗之子登基稱帝

索尼确實也沒有辜負太宗對他的重要與信任,不僅忠誠于太宗,在崇德八年太宗病逝後,堅決擁護太宗的兒子稱帝,可以說順治帝能登上皇位,索尼等兩黃旗大臣功不可沒。

太宗皇太極突然病逝,并沒有留下遺言将誰立為皇太子,而且也沒有正式建立“父死子繼”的皇位繼承制度。隻能是按照太祖留下的八王議政的方式來選出下一位皇位繼承人,也就是說除了皇太極的兒子們,其兄弟們都有争奪皇儲的資格。

其中睿親王多爾衮與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争奪最為激烈,多爾衮我們應該是比較熟悉的,很多清宮劇中都會出現多爾衮。多爾衮的生母阿巴亥是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四位大妃,因多爾衮聰明睿智、德才兼備,太祖非常喜歡多爾衮。隻可惜多爾衮的生母在太祖病逝後殉葬,據說阿巴亥殉葬是因為太祖想要多爾衮承繼汗位,皇太極為了争得汗位而逼迫阿巴亥殉葬。

索尼:孫女是皇後,外曾孫是太子,三朝元老滿門榮耀卻毀在兒手裡

皇太極稱大汗後,對多爾衮還是比較重視的,将其封為和碩睿親王,并且讓多爾衮掌管吏部。多爾衮可以稱的上是文武全才,為後金以及後來的皇太極建立的大清立下赫赫戰功,在當時被宗室的人認為是最有資曆威望的人;更何況多爾衮兄弟三人(多铎、多爾衮、阿濟格都是阿巴亥所生)掌管八旗中的三旗,勢力還是比較大的。

而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呢?

雖然稱呼多爾衮為叔叔,但實際上還要年長多爾衮三歲;雖不及多爾衮威望高,但很早便跟随太宗皇太極南征北戰,立下不少戰功,被皇太極封為貝勒。之後在與明軍的作戰中,更是憑其戰功被封為和碩貝勒,并且早早地便開始參與朝政。之後因與多爾衮一起出征察哈爾立下大功被封為肅親王。

更何況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若從皇太極的兒子中挑選繼承人的話,自然是豪格最合适。

兩黃旗向來忠心于皇上皇太極,自然堅決擁護皇太極的兒子繼承皇位;但豪格與多爾衮勢均力敵,誰也不肯相讓。

在八王議政之前,多爾衮前去詢問索尼的建議,索尼隻是說“堅決擁護皇子,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索尼的态度确實讓多爾衮很是受挫,不得不考慮其他的解決辦法。

“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

多爾衮之是以會去問索尼的建議,而不是其他人的建議,不僅僅是因為索尼是兩黃旗大臣,更是因為索尼在朝中的威望。但很可惜,多爾衮雖然威望高、有能力,但是索尼忠心于太宗皇太極,自然不想皇位旁落他人。

其實在八王議政之前莊妃(孝莊文皇後,福臨的生母)曾與索尼這位朝中重臣談過關于皇位繼承人的事情,而且正是因為莊妃的話改變了索尼最初的決定。

是以一開始告訴莊妃:“擁護肅親王豪格為新帝,皇九子福臨為太子。”

索尼:孫女是皇後,外曾孫是太子,三朝元老滿門榮耀卻毀在兒手裡

莊妃便問索尼為什麼,索尼将肅親王的戰功侃侃而談;莊妃很清楚将福臨立為太子隻不過是一種象征而已,但莊妃并沒有打算索尼的話。待索尼不說話以後,莊妃先是将索尼一家的忠心誇贊一番,然後對索尼說:“有一次你從蒙古科爾沁回來,皇上便誇贊你辦事穩重,而且知道大清的國策是滿蒙聯姻,而且你确實在這方面做的很好。”

莊妃這些話确實讓索尼很受用,确實索尼在處理大清與蒙古之間的關系上很不錯,這一點不容置疑;莊妃一提到滿蒙聯姻,索尼便突然明白了莊妃的意思:

若是索尼等人支援莊妃的兒子福臨為新帝的話自然是支援滿蒙聯姻的國策,但若是擁護豪格(豪格的生母來自烏拉部,是烏拉那拉氏)繼承皇位,便不是了。

索尼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莊妃便讓索尼退下了,并且在索尼臨走之前說了一句:“兩黃旗向來都是皇上親自掌管,肅親王掌管的可是正藍旗......”

“兩黃旗向來是皇上親掌,而肅親王現在正掌管正藍旗呢......”

莊妃的話讓索尼茅塞頓開,便趕緊召集其他兩黃旗大臣商量:不再擁護皇長子豪格為新帝,而是擁護皇九子福臨。因為索尼作為兩黃旗大臣不僅要忠誠于太宗皇太極,更要維護自己的利益。

若是擁護豪格稱帝的話,兩黃旗大臣的利益便不能保證了。

1643年八月十四日崇政殿八王議政時,以索尼、鳌拜為首的兩黃旗大臣發誓“一定要立太宗的兒子為新帝”,其實指的便是福臨。而且早早地便帶人将崇政殿包圍起來;當然不論是肅親王豪格還是睿親王多爾衮的兵馬都準備好聽從主子們的指令。

在會議剛開始時,索尼與鳌拜二人便拔出刀來表示“一定要立皇子為新帝”的意思,不過被多爾衮給呵斥退下了:“各位王爺們都沒說話,有你們說話的份嗎?”

“諸親王、郡王尚未說話,哪有你們說話的資格!”

多爾衮确實想自己稱帝,奈何兩黃旗大臣态度如此堅決,再加上多爾衮很清楚莊妃想讓自己的兒子稱帝,若是自己強行稱帝的話,大清必定會出現内亂,兵刀相向,為了勢力的均衡,最終提出讓莊妃的兒子福臨稱帝。

索尼:孫女是皇後,外曾孫是太子,三朝元老滿門榮耀卻毀在兒手裡

有了兩黃旗大臣與睿親王多爾衮的支援,福臨稱帝便順利多了。多爾衮提議由鄭親王濟爾哈朗同他一起輔佐年幼的福臨,待福臨成年後再親政;如此以來,便又得到了鄭親王的支援。

在确定好福臨為新帝後,鄭親王與睿親王發誓一定會效忠于福臨;隻有索尼等兩黃旗大臣秘密立誓一定要忠心擁護年幼的皇帝。

“茲以皇上幼沖,衆議以濟爾哈朗、多爾衮輔政,我等如不秉公輔理,妄自尊大,漠視兄弟,不從衆議,每事行私,以恩仇為輕重,天地譴之,令短折而死。”

可以說,在福臨“争奪”新帝之位的整個過程中,以索尼為首的兩黃旗大臣絕對是功不可沒的,确實不愧為太宗親領的兩旗。而索尼作為兩黃旗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建議可以說直接影響到兩黃旗其他大臣們的決定。一開始兩黃旗大臣們聽索尼的建議擁護皇長子豪格,後來索尼改變主意擁護福臨,兩黃旗大臣便轉而擁護福臨。

而索尼的功勞還不僅限于此,因福臨年僅6歲登基,睿親王多爾衮專權,想要自己稱帝;若是沒有索尼等兩黃旗大臣堅決擁護的話,福臨的皇位真有可能被奪走。

03 為保住年幼順治帝的皇位,與多爾衮相抗衡

福臨年僅6歲稱帝,史稱順治帝。因福臨年幼,朝政事務由鄭親王濟爾哈朗與睿親王多爾衮處理,後來鄭親王因多爾衮的壓制選擇退出,多爾衮專權,想要自己稱帝。

索尼:孫女是皇後,外曾孫是太子,三朝元老滿門榮耀卻毀在兒手裡

多爾衮雖然勢力很大,但是由皇上親領的兩黃旗大臣是多爾衮最大的阻礙。

為了能登上帝位,多爾衮多次對兩黃旗大臣,尤其是索尼、鳌拜等人進行壓制。

了解清史的人都知道順治帝是大清第一位入關的皇帝,順治元年多爾衮帶着順治帝與孝莊文皇後、孝端文皇後等人遷都北京。次年索尼被晉封為二等昂邦章京,因多爾衮專權,索尼忠心護主并不依附于多爾衮,而被多爾衮除了啟心郎的職位。

英親王阿濟格是多爾衮的同母胞弟,自然是站在多爾衮一邊,并不将年幼的順治帝放在眼裡;索尼将此事情告知了多爾衮,希望多爾衮能夠做些什麼,但多爾衮并沒有理會索尼。

多爾衮就分封諸王的事情召集大臣們一起商量,索尼堅決反對多爾衮的建議,錫翰等人便對多爾衮進言:“索尼這是不想讓王爺您執掌朝政啊?”然後讓多爾衮處置索尼,不過多爾衮并沒有同意。不過後來因固山額真譚泰告發索尼将内庫的漆琴贈與他人,索尼被多爾衮削了爵位。

到了順治五年多爾衮下令讓索尼前去祭拜昭陵,但是在索尼出發昭陵之前,貝子屯奇居然誣告索尼與圖賴等人密謀擁立肅親王豪格為新帝,按罪應當被處死,多爾衮将索尼奪官抄家,讓索尼前去昭陵守陵。

多爾衮之是以多次為難索尼,其實就是因為索尼等兩黃旗忠臣是多爾衮稱帝最大的障礙;而以索尼為首的兩黃旗大臣在順治帝親政之前最大的功勞就是阻止了多爾衮篡權奪位。

多爾衮病逝後,索尼終于苦盡甘來。

順治八年多爾衮病逝後順治帝得以親政,特地将大忠臣索尼給召回了京城,并且直接卓勝微内大臣兼議政王大臣。

太宗在時索尼是既能上戰場又能處理滿蒙關系的大功臣,而順治朝時索尼不僅忠誠護主而且處理朝政的一把好手。也難怪會在順治帝病逝時被欽定為四大輔政大臣之首。

索尼:孫女是皇後,外曾孫是太子,三朝元老滿門榮耀卻毀在兒手裡

順治十八年順治帝病逝,按照順治帝的遺诏将皇位傳給皇三子玄烨,同時順治帝還留下了四位輔政大臣: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與鳌拜。

在順治帝之前大清向來都是八王議政的方式選出皇位繼承人,而且由親王輔政;在索尼等人得知順治帝遺诏後,跪着告訴諸位親王貝勒,請他們能夠共同處理朝政;但諸位貝勒王爺的意思是:皇上很清楚你們四位大臣的能力,是以才将此重任交給你們,誰敢違拗呢?

既然諸位貝勒如此說,索尼等人便前去拜見孝莊太皇太後,并且在大行皇帝面前發誓一定會忠心、盡心輔佐年幼康熙。

自此以後,索尼等人開始長達8年的輔政;在四位輔政大臣輔政的前兩三年時間裡,确實謹遵誓言,對清朝掃清南明殘餘勢力、恢複發展農業生産等多各個方面都采取了積極的措施。

但是到後來因為鳌拜越來越嚣張,勢力逐漸上升,與蘇克薩哈不合,但是因蘇克薩哈原先是睿親王多爾衮的人,索尼從心眼裡看不起蘇克薩哈,是以即便是二人不合、鳌拜跋扈,索尼仍舊置之不理。

之後因蘇克薩哈與鳌拜的明争暗鬥中,蘇克薩哈率先敗下陣來,并且被處死;而遏必隆膽小怕事,依附于鳌拜,為了能讓索尼出面除掉鳌拜,孝莊太皇太後親自保媒,将索尼的孫女赫舍裡立為正宮皇後。

索尼:孫女是皇後,外曾孫是太子,三朝元老滿門榮耀卻毀在兒手裡

康熙六年三月,索尼奏請康熙親政,但康熙以自己尚且年幼拒絕了;即便三位輔政大臣再三奏請,康熙與孝莊太皇太後還是拒絕了康熙親政。并且在當月将索尼授予一等公爵位。

但僅僅三個月以後年邁的索尼病逝,康熙賜予谥号“文忠”。

結語

索尼從太祖時期歸順,效忠皇太極、順治帝、康熙帝三朝,可以說是忠心耿耿的大忠臣:

皇太極在時,索尼不僅是其長子豪格的救命恩人,更是立下戰功、處理滿蒙關系的高手;

皇太極病逝以後索尼堅決擁護皇子稱帝,正是因為索尼等兩黃旗大臣在其中關鍵的作用,福臨才得以登基稱帝。

順治帝登基以後,索尼為了不讓多爾衮篡權奪位,堅決與多爾衮相抗衡,最終落得一個抄家削爵的下場;好在順治帝親政以後,立馬就開始重用這位大忠臣,将其召回京城委以重任。

并且在彌留之際,讓索尼等四位輔政大臣輔佐康熙登基。

到了康熙六年,索尼的孫女赫舍裡被封為正宮皇位,可以說索尼的赫舍裡氏家族已經達到了頂峰;俗話說“物極必反,水盈則虧”,索尼病逝後,赫舍裡氏家族中影響力最大的是索尼第三子索額圖。

索額圖是皇太子胤礽的叔外公,堅決支援太子胤礽;但是最終将太子胤礽帶入兩黨相争中,觸犯了康熙的底線;胤礽被廢掉了太子之位,而索額圖也落得一個下獄而死的結局。

索尼:孫女是皇後,外曾孫是太子,三朝元老滿門榮耀卻毀在兒手裡

自此以後赫舍裡氏家族開始走下坡路,沒有了索尼在時的樣子。

當然赫舍裡氏家族在整個大清的影響力都不容忽視,一直影響到了清朝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