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雲:與他,相見恨晚

“網際網路的靈魂是線上。”

這是阿裡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博士的觀點,也是他寫的書《線上》中的核心,拜讀完這本書之後,它讓我對這個時代,有了新的認知和了解,更讓我對網際網路及大資料有了深刻的反思。

馬雲:與他,相見恨晚

01     誰是王堅

馬雲在推薦序中寫道,“第一次見到王堅博士時,我震撼于他對網際網路技術未來發展的了解,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王堅曾為浙江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浙江大學工業心理學國家專業實驗,後來擔任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負責使用者界面、機器學習、大規模資料處理等研究工作。

2008年9月他加盟阿裡巴巴集團大人首席架構師,負責集團架構以及基礎技術平台建設。

2009年9月建立阿裡雲計算公司并擔任總裁,上司團隊自主研發了大規模分布式計算機系統:“飛天”,建立了網際網路規模的通用計算機平台,完成了雲計算公共服務的商業化,同年提出并主導了阿裡巴巴集團“去IOE”戰略。

2010年8月開始,率領團隊孵化并打造了YunOS,建立了商業化的作業系統平台,用于手機、汽車、電視、手表和冰箱等智能裝置。

2012年9月被任命為阿裡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至今。

馬雲:與他,相見恨晚

02    “大資料”是錯的

大資料的叫法是錯誤的,大資料的“大”并沒有反映“資料”最本質的東西。

其實大資料很早以前就有,隻是光隻有資料大是沒有用處的。世界上最大的資料估計和網際網路一點關系都沒有,歐洲對撞實驗室做一次碰撞的資料,可能一輩子都做不完,最大的資料估計在那裡。

今天的資料不是大,真正有意思的是資料變得線上了,這個恰恰是網際網路的特點。所有東西線上這個事情,遠遠比“大”更反映本質。

像快的打車要用一個交通的資料,如果這些東西不線上,是沒有用的。

為什麼今天的淘寶資料值錢,因為他線上了。寫在錄音帶、寫在紙上的資料,根本沒有用。

反過來講,線上讓資料搜集變得非常容易。過去美國誰要做總統,需要做蓋勒普調查,去街上攔2000個人,在紙上打個勾,預測就很準了。現在不用做這個事情,隻要在twitter上分析每個人發的東西,就可以知道總統會是誰了。

而且蓋勒普調查做完之後很難快速影響社會,現在資料可以反過來快速影響社會。就像打車軟體,如果要影響計程車司機,可能比計程車公司更大,原因就是資料線上了。

有時候,一些石油、地質之類的公司來跟我講大資料,我就想不通這算不算大資料。他們的資料多是肯定的,但是他們的資料不線上,沒有意義。

03     網際網路、計算和資料的發展趨勢

網際網路在未來将成為一種基礎設施。網際網路要想成為基礎設施,必須達到一定的規模,有了規模網際網路才能發揮出作用。網際網路成為基礎設施,能帶來兩個好處,一是成本降低,二是網際網路深入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會使我們的生活工作更便捷。當網際網路成為基礎設施,它就會變成一個創新的平台。

雲計算會成為一種新的公共服務,而且會成為國家和企業的核心競争力。想要實作大規模的計算,隻有通過線上計算、雲計算才能實作,隻有當雲計算成為公共服務的時候,才有可能低成本的實作。當計算成為公共服務的時候,人們的創造力就更有可能被激發出來。

資料會成為未來重要的生産資料。隻要在網際網路上走過,資料就會留下腳印。這些資料沉澱下來,将為人們提供重要的參考。在未來,資料将會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

04     YunOS—為線上而生

在2011年全球網際網路大會上,王堅博士做了一個主題演講,APP很好,但是WEB更好,他舉了一個很生動的例子,做app是在别人的花園裡弄盆栽。真正有生命力的東西,一定長在森林中。移動網際網路隻是網際網路大潮中的一朵小浪花。他堅信WEB會重新回來,一個APP會越來越像WEB,類似蘋果的APP Store和谷歌的Google Play這樣的分發平台,不一定會一直占領市場,因為平等才是創新的基石。

YunOS是一個為線上而生的作業系統,6年前很多人質疑,但是今天很多人會相信YunOS會成為一個新的生态和創新平台。在中國,想做移動作業系統的公司不少,許多比我們更有條件。但是阿裡是真正堅持并付出熱情做下去的那個,也正是因為這樣,YunOS是目前唯一占有市場的國内作業系統,從做的第一天到現在,阿裡一直想做一個與其他作業系統創作不一樣價值的作業系統,從未改變,一直在摸索。

傳統的手機作業系統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手機作業系統是不一樣的,賬号和支付是YunOS手機的兩個基本功能,YunOS就是從這裡開始的。蘋果和谷歌的手機都一個賬号,賬号對一個手機的意義其實是讓手機提供了線上的體驗。中國沒有自己的作業系統,更沒有自己賬号的手機。而獨立賬号是線上體驗的最基本條件。

是以,我們需要自己的作業系統,而YunOS的出現,恰恰是填補了這一空白。

馬雲:與他,相見恨晚

05     線上三定律

怎樣判斷一件新生事物是否符合未來的發展規律呢?王堅博士認為,我們可以通過線上三定律來判斷。

1、第一條定律,每一個比特都在網際網路上。這裡的比特,你可以把它了解為實體上所說的對象。其實定義無所謂,不論定義如何,事物的最終狀态一定要線上,這樣才能夠和其他事物連接配接在一起。而網際網路就是線上的基礎。

2、第二條定律,每一個比特都可以在網際網路上流動。事物到了線上,線上就記錄了它的各種資料,但是光有資料還不行,這個資料必須是流動的,也就是說,這些資料資訊是都夠被需要他們的人收集到的。資料的價值在于流通。大資料的本質是線上,而且是雙向線上。

3、第三條定律,比特所代表的每個對象都是在網際網路上可以被計算的。這是線上世界天然具備的屬性。

計算未來必然像電一樣,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普及,需求量越來越大,看不見上限,我們隻需要通電的服務,而不需要自帶發電機。是以,更為理智的做法,是建立一個像國家電網那樣的公共服務網絡,讓計算線上,建立真正的雲計算。

未來,你可能覺得自己一直線上,但又覺得不存在這一動作。恭喜你,你已經身處線上社會,請不要忘記王堅對這一既樸實又高深理論的生動诠釋,以及不遺餘力地推動概念落地,漸成氣候的阿裡雲和YunOS是其兩大“代表作”,成為阿裡發力全球化和布局萬物網際網路的重要基石。

馬雲:與他,相見恨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