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實驗室(可能是SpaceX未來最大的競争對手)組裝第一個可重複使用的中子火箭硬體。
自在2022年9月的投資者更新中披露其下一代中子火箭的硬體開發狀态以來,火箭實驗室似乎取得了重大進展。
當時,該公司分享了小型中子結構元素原型的早期工作照片,以及用于“鋪設”火箭碳纖維複合材料罐和機身的巨型模具的建造進度。火箭實驗室還展示了一些超大型制造裝置的收購,這些裝置将用于制造巨型火箭,以及弗吉尼亞州一家專門的中子工廠的開工。
四個月後,首席執行官彼得·貝克分享的照片顯示,火箭實驗室已向全面碳纖維硬體制造邁進。2022年12月,貝克分享了一張正在生産的全尺寸中子坦克圓頂的照片。一個月後,貝克分享了一張中子助推器坦克圓頂兩半的工作照片。後一個元件寬約7米(23英尺),一旦兩半部分連接配接,就已經有望成為有史以來為火箭準備的最大碳纖維結構之一。一旦再建造群組裝兩半,火箭實驗室可能很快就會準備好開始測試全尺寸中子坦克硬體—這是任何新火箭的關鍵裡程碑。
Neutron于2021年3月宣布,并于2021年12月正式亮相,是一種部分可重複使用的兩級火箭,旨在使用液态甲烷和氧推進劑向低地球軌道(LEO)發射多達15噸。中子火箭高42.8米(140.4英尺),寬7米(23英尺)。其結實的彈道優化設計意味着它同時比SpaceX的工作馬獵鷹9号火箭短40%,寬達190%。
撇開設計差異不談,中子是第一枚顯然被設計為獵鷹9号終極版的火箭,過去五年左右的時間裡,獵鷹9号已成為世界上最多産、最具成本效益和最正常可重複使用的火箭之一。根據火箭實驗室在收支平衡的計算,中子火箭至少會迫使SpaceX降低價格。與獵鷹9一樣,中子将有一個可重複使用的助推器、可重複使用的有效載荷整流罩和可消耗的上級。它的助推器還将有九個(阿基米德)發動機,上級将由一個發動機驅動。在起飛時,中子将産生高達674噸(1.49萬磅)的推力,以達到獵鷹9号的770噸(170萬磅)。
與獵鷹9不同,中子類似大小的可重複使用整流罩是整體的,這意味着它将永久連接配接到助推器上。但是,盡管整體整流罩的品質增加,火箭的布局也明顯較短,但火箭實驗室表示,如果助推器落在駁船下程上,中子将能夠向低地軌道發射多達13噸(約28,700磅)。使用相同的可部署整流罩方法,獵鷹9号向低地軌道發射了多達16.7噸(約36,800磅)。23%的性能差距可能看起來很大,但現實是,隻有SpaceX自己的Starlink和Dragon任務需要獵鷹9号将超過13噸發射到軌道。
但SpaceX再次證明,火箭實驗室希望實作的目标并非不可能。在成功發射了兩次較小的火箭後,SpaceX直接從獵鷹1号(大約是Electron的兩倍)變成了獵鷹9 V1.0(比中子小約30%)。自2017年5月以來,Electron已經成功發射了29次,火箭實驗室已經在學習通過小型火箭的可重用性。火箭實驗室面臨的挑戰是巨大的,但中子仍然是目前正在開發的最有前途的SpaceX競争對手。在火箭被揭露僅2-3年後啟動全尺寸中子坦克測試隻會重申其強度。請繼續關注火箭實驗室在2023年能取得多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