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總是沉默寡言,不願意與别人打交道的人,大多都處于這幾種狀态

總是沉默寡言,不願意與别人打交道的人,大多都處于這幾種狀态

每個人的身邊,都有一些沉默寡言、不願意與人打交道的人。他們可能是自己的相處了多年的同僚,也可能是從小就特立獨行的發小,不管自己與他們認識的時間是長還是短,對方對外界的各種事情總是一種滿不在乎的樣子。我們也許不能了解對方為什麼要這麼做,事實上對方也不需要我們了解,有時候他們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就很滿足了。

綜合種種現實情況看,若一個人總是沉默寡言、不願意與人打交道,大機率是正處于以下這3種狀态中,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讓我們來一起看看。

總是沉默寡言,不願意與别人打交道的人,大多都處于這幾種狀态

第一,很明确自己的擇友觀是什麼

道不同不相為謀,跟與自己三觀和行為方式一緻的人相處,我們會感覺到很開心,反之與那些與自己有嚴重觀念沖突的人經常在一起,免不了會發生各種的沖突沖突。對方不與身邊人打交道,可能是覺得對方與自己并不是一路人,與其假惺惺的問好,不如一開始就不相處。這樣最起碼自己不會覺得累。

事實上選擇這樣做的人也是非常明智的,各種人際關系尤其是同僚之間,一旦有了利益沖突免不了會爾虞我詐。如果從來沒有跟同僚相處過,自己也基本不會遇到需要站隊的事情,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工作上,既省心又能提升自己。有誰在上司面前說了什麼壞話,一般人也不會懷疑到自己的頭上,事實上沉默寡言的人一般都隻想活好自己。

總是沉默寡言,不願意與别人打交道的人,大多都處于這幾種狀态

第二,屬于社會的弱勢群體

清朝時大陸閉關鎖國了很久,這雖然能在自己的舒适圈裡生活,但長久不看外面的世界,難免會固步自封。後來列強以武力打開了大陸的國門,此時大家才明白自己很長時間以來都做錯了,但為時已晚沒有更好的辦法補救。随後的很長時間裡,中國以親身經曆證明了“弱國無外交”這件事,一個國家如此一個普通人更是這樣。

一個人長期不與人打交道,很有可能是因為其屬于社會的弱勢群體,由于沒有一定的話語權,是以總是擡不起頭來。随着時間的推移,這一現象會愈演愈烈,最終這個沒有話語權的人,就跟身邊的幾乎所有人,都斷絕了往來。

總是沉默寡言,不願意與别人打交道的人,大多都處于這幾種狀态

第三,享受獨處

随着年齡的增長,大家對很多事情都已經慢慢的看透了,此時很多人都達到了一種“悠然見南山”的狀态。剛從崗位上退下來之後,大家也許會有滿滿的不适應,比如說突然感覺生活沒有了動力等等。但越到後面就越能發現,自己已經開始享受獨處了,養個什麼貓貓狗狗的小寵物、種一些花花草草,就非常的開心了。偶爾人上門拜訪,自己可能還會有作息被打亂等一系列的不适應。伯牙斷古琴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其實到了人生的後半場,我們才能慢慢的發現,沉默寡言自己可能才過的更輕松愉快。

往期文章:老人與世長辭後,這幾件東西最好留下,寄托哀思是後人的福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