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寒迎年 這樣養生

作者:聊城日報社

谷萬裡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時節寒潮南下頻繁,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大寒作為一年中最後一個月“臘月”中的最後一個節氣,雖是農閑時節,但家家都在“忙”——忙過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風俗。所謂“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農曆新年這段時間,民間會有一系列活動,歸納起來至少有十大風俗,分别是:“食糯”“喝粥”“縱飲”“做牙”“掃塵”“糊窗”“蒸供”“趕婚”“趕集”“洗浴”等。

北宋邵雍在《大寒吟》中說:“舊雪未及消,新雪又擁戶。階前凍銀床,檐頭冰鐘乳。”但是,“堅冰深處春水生”,冷到極點之後,寒冰就要開始走向消融。大寒養生有五宜四防三保。

大寒迎年 這樣養生

在日常飲食起居方面有“五宜”

食宜溫

養腎為主

中醫五行學說認為,腎應冬、屬水,主藏,是以,“冬季養腎”是養生的基本認識,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黑色食物是冬季養腎的首選食物。此外,核桃、桂圓、栗子等堅果類食品也可适當多吃。

睡宜早

養精蓄銳藏陽氣

在起居上,應注意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陽氣的潛藏。正如《黃帝内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說,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冬天不妨“偷點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動宜慢

微汗即可

冬藏時節,萬物蟄伏,人體也應順應自然界特點而适當減少活動,做事“慢半拍”,以免擾動陽氣。

此時的鍛煉要有節制,微微出汗就好,建議大家選擇一些舒緩的運動,如慢跑、踢毽子、打拳、散步等,達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即可。此外,運動盡量選擇在白天陽光充足時進行,并做好準備活動,防止運動損傷。

頭宜暖

胸背足忌寒涼

冬季是腦血栓、心梗等心腦血管疾病及關節痛、感冒等疾病的多發季節,保暖也就變得異常重要。中醫認為,頭是各條陽經會聚之處,心為陽髒貫通胸背,寒易從腳而生,是以,頭部、胸背部、足部是需要重點保暖的部位。出門應戴好帽子,避免濕發出門;胸背部多加件衣服,避寒保暖;選擇舒适保暖性能好的鞋子,并經常用熱水泡腳。

心宜平

節制喜怒曬太陽

冬季白天短而夜間長,寒冷的天氣、呼嘯的北風常會影響人們的心情,引發失落、沮喪等情緒,甚至患上抑郁症。是以,要積極調節自己的心态,節制喜怒,多聽音樂,參加娛樂活動,積極樂觀地面對寒冷的天氣變化。還要多曬太陽,靜心等待寒冷過後的春色。

在精神方面,還要掌握“暖身先暖心,心暖則身溫”的要訣。就是說,心神旺盛,氣機通暢,血脈順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溫暖,方可抵禦嚴冬酷寒的侵襲。是以在大寒時節,可以通過适宜的活動、娛樂來保持心情舒暢,使體内的氣血和順,做到“正氣存内,邪不可幹”。

大寒迎年 這樣養生

在疾病預防方面有四防

防胃病

胃病在嚴寒冬季極易複發,這是因為人體受寒冷刺激後胃腸會發生痙攣性收縮,嚴重者會緻胃潰瘍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嚴重并發症。是以,日常應注意胃部保暖,可多穿一件背心保護腹部;飲食上應少吃多餐,選擇清淡溫軟等易消化的食物,戒除飲酒,防止胃病發作。

防寒痹

寒痹俗稱冷風骨痛,這種骨痛逢寒加劇,遇熱則痛減,是由于受寒,氣血凝滞、受阻不通才會引起疼痛。面對此症時應注重溫經散寒,除用熱水袋、電褥等保暖防寒之外,可服風濕骨痛丸。

防哮喘

大寒時節氣溫較低,人體肺氣較弱、腎陽漸衰,人體抵抗力較弱,便會讓空氣中的寒氣侵襲呼吸系統,進而刺激哮喘發作。防治哮喘首要是防寒保暖,重點在背部保暖。

肩背部有一風門穴,位置正對應兩肺葉,對肺的影響非常大,哮喘患者千萬不要讓背部受寒,即使天氣炎熱時也不要穿露背的衣服。平時應适當按摩風池穴,每次時間不超過10分鐘。要注意的是,大多數哮喘最初也是由感冒引起的,是以預防感冒也能減少哮喘的發作幾率。

防心肌梗塞

氣溫下降尤須護心護腦,寒冬是心肌梗塞的發病高峰。人體受到寒冷刺激後,血管收縮,血中纖維蛋白原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形成血栓,進而導緻心肌缺血缺氧,誘發心絞痛,重者發生心肌梗塞。是以,冬季應加強鍛煉提高免疫力,室内的溫度最好控制在18℃至21℃,以防室内外溫差較大,人體難以适應,也容易誘發疾病。亦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溶栓降脂、擴血管和防治心肌缺血缺氧的藥物。

大寒迎年 這樣養生

在防寒保暖方面宜四保

保護頭頸部

“頭為諸陽之會”,人體的6條陽經均在頭面部進行交接彙聚,是整個人陽氣最旺盛的地方。頸椎是人體的“要塞”,頸部充滿血管,有很多重要的穴位。頭頸部位接近心髒,皮膚較薄,血管較粗,均是人體散熱、消耗能量最大的地方,最先受到風寒邪氣的侵襲。

冬季出門可戴帽子、戴圍巾并穿立領裝,給頭部保暖不僅能擋住寒風,也能防止頭頸部的血管因受寒而收縮,對預防感冒、頭痛、頸椎病以及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幫助。另外,洗完頭也應立刻用毛巾擦幹或用吹風機吹幹。

保護腰背部

腰部為“帶脈”所行之處,特别是脊椎兩旁的後腰是腎髒所在。腎髒是人體先天之本,喜暖怕寒,主宰着人的生長、發育和生殖。腰部與背部相連,後背是人體“督脈”循行之處,具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

在天氣好的時候,可經常背對太陽而曬,身體吸收到的陽氣能最快運送到全身,全身都會舒适通達。也可在室内雙手搓腰至發熱,能促進腰背部血液循環,有強壯腰腎的功效。

保護腹部

中醫有雲“背為陽,腹為陰”,腹部陽氣最少,寒氣易于入侵,引起胃脘不适、腹痛腹瀉等症狀,尤其是女性易出現痛經、手腳冰涼、月經不調等症狀。

此外,肚臍位于腹部,對外部刺激最敏感,切勿受寒。如果在室内衣着不多時,可以多穿一件背心保暖。可以多按摩腹部來提高人體自身的驅寒能力,或用暖水袋外敷腹部以驅寒、固氣、通陽。

來源:聊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