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寒迎年 这样养生

作者:聊城日报社

谷万里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时节寒潮南下频繁,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大寒作为一年中最后一个月“腊月”中的最后一个节气,虽是农闲时节,但家家都在“忙”——忙过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风俗。所谓“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民间会有一系列活动,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风俗,分别是:“食糯”“喝粥”“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蒸供”“赶婚”“赶集”“洗浴”等。

北宋邵雍在《大寒吟》中说:“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但是,“坚冰深处春水生”,冷到极点之后,寒冰就要开始走向消融。大寒养生有五宜四防三保。

大寒迎年 这样养生

在日常饮食起居方面有“五宜”

食宜温

养肾为主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肾应冬、属水,主藏,所以,“冬季养肾”是养生的基本认识,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黑色食物是冬季养肾的首选食物。此外,核桃、桂圆、栗子等坚果类食品也可适当多吃。

睡宜早

养精蓄锐藏阳气

在起居上,应注意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的潜藏。正如《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天不妨“偷点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动宜慢

微汗即可

冬藏时节,万物蛰伏,人体也应顺应自然界特点而适当减少活动,做事“慢半拍”,以免扰动阳气。

此时的锻炼要有节制,微微出汗就好,建议大家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慢跑、踢毽子、打拳、散步等,达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即可。此外,运动尽量选择在白天阳光充足时进行,并做好准备活动,防止运动损伤。

头宜暖

胸背足忌寒凉

冬季是脑血栓、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及关节痛、感冒等疾病的多发季节,保暖也就变得异常重要。中医认为,头是各条阳经会聚之处,心为阳脏贯通胸背,寒易从脚而生,因此,头部、胸背部、足部是需要重点保暖的部位。出门应戴好帽子,避免湿发出门;胸背部多加件衣服,避寒保暖;选择舒适保暖性能好的鞋子,并经常用热水泡脚。

心宜平

节制喜怒晒太阳

冬季白天短而夜间长,寒冷的天气、呼啸的北风常会影响人们的心情,引发失落、沮丧等情绪,甚至患上抑郁症。因此,要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节制喜怒,多听音乐,参加娱乐活动,积极乐观地面对寒冷的天气变化。还要多晒太阳,静心等待寒冷过后的春色。

在精神方面,还要掌握“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的要诀。就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可以通过适宜的活动、娱乐来保持心情舒畅,使体内的气血和顺,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大寒迎年 这样养生

在疾病预防方面有四防

防胃病

胃病在严寒冬季极易复发,这是因为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胃肠会发生痉挛性收缩,严重者会致胃溃疡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日常应注意胃部保暖,可多穿一件背心保护腹部;饮食上应少吃多餐,选择清淡温软等易消化的食物,戒除饮酒,防止胃病发作。

防寒痹

寒痹俗称冷风骨痛,这种骨痛逢寒加剧,遇热则痛减,是由于受寒,气血凝滞、受阻不通才会引起疼痛。面对此症时应注重温经散寒,除用热水袋、电褥等保暖防寒之外,可服风湿骨痛丸。

防哮喘

大寒时节气温较低,人体肺气较弱、肾阳渐衰,人体抵抗力较弱,便会让空气中的寒气侵袭呼吸系统,从而刺激哮喘发作。防治哮喘首要是防寒保暖,重点在背部保暖。

肩背部有一风门穴,位置正对应两肺叶,对肺的影响非常大,哮喘患者千万不要让背部受寒,即使天气炎热时也不要穿露背的衣服。平时应适当按摩风池穴,每次时间不超过10分钟。要注意的是,大多数哮喘最初也是由感冒引起的,因此预防感冒也能减少哮喘的发作几率。

防心肌梗塞

气温下降尤须护心护脑,寒冬是心肌梗塞的发病高峰。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血管收缩,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形成血栓,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重者发生心肌梗塞。因此,冬季应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室内的温度最好控制在18℃至21℃,以防室内外温差较大,人体难以适应,也容易诱发疾病。亦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溶栓降脂、扩血管和防治心肌缺血缺氧的药物。

大寒迎年 这样养生

在防寒保暖方面宜四保

保护头颈部

“头为诸阳之会”,人体的6条阳经均在头面部进行交接汇聚,是整个人阳气最旺盛的地方。颈椎是人体的“要塞”,颈部充满血管,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头颈部位接近心脏,皮肤较薄,血管较粗,均是人体散热、消耗能量最大的地方,最先受到风寒邪气的侵袭。

冬季出门可戴帽子、戴围巾并穿立领装,给头部保暖不仅能挡住寒风,也能防止头颈部的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感冒、头痛、颈椎病以及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帮助。另外,洗完头也应立刻用毛巾擦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保护腰背部

腰部为“带脉”所行之处,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肾脏是人体先天之本,喜暖怕寒,主宰着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腰部与背部相连,后背是人体“督脉”循行之处,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

在天气好的时候,可经常背对太阳而晒,身体吸收到的阳气能最快运送到全身,全身都会舒适通达。也可在室内双手搓腰至发热,能促进腰背部血液循环,有强壮腰肾的功效。

保护腹部

中医有云“背为阳,腹为阴”,腹部阳气最少,寒气易于入侵,引起胃脘不适、腹痛腹泻等症状,尤其是女性易出现痛经、手脚冰凉、月经不调等症状。

此外,肚脐位于腹部,对外部刺激最敏感,切勿受寒。如果在室内衣着不多时,可以多穿一件背心保暖。可以多按摩腹部来提高人体自身的驱寒能力,或用暖水袋外敷腹部以驱寒、固气、通阳。

来源:聊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