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蒙古族過年民俗

作者:哈屯格格

蒙古族随着草原文化的變遷,其過年習俗發生了很大變化,但作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春節依舊豐富多彩、獨具特色。

蒙古族過年民俗

春節·白月

從臘月十五開始,人們就會準備很多的美食來迎接春節。春節蒙語叫“查幹薩日”,意為“白月”。春節是蒙古族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傳說與潔白的奶食有關,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是以置辦年貨,自然少不了奶食品。蒙古族以白色為純潔、吉祥之色,最崇尚白色。春節時除了互敬潔白的哈達之外,古時候也會把蒙古包頂和服裝也換成白色的。到了現代,大家都換成了五顔六色的節日盛裝,漂漂亮亮地過年。

春節·祭火節

祭火節是春節的前奏,内蒙古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三祭火。據說在古代,有一些部落因為長途遷徙、跋涉推遲一天到達目的地而延誤了祭火日子,便形成了臘月二十四祭火的習慣。

祭火節這天,蒙古族人把阿木蘇(奶油粥)、酒、點心、茶葉、幹紅棗這些好吃的擺放在挂風馬旗的台子上,清理火台點燃聖火(如果不清理幹淨,火神大人會生氣),然後把羊胸骨等食品擺放好以便祭祀,磕頭祭拜,三天三夜不熄滅。

除此以外,在新年來臨前還要盡量送還借來的錢物,忌諱把債務帶入新年。祭過火後,在整個春節期間不再借貸。

蒙古族過年民俗

春節·服飾

同漢族人民春節時候的習俗一樣,蒙古族也會在每年的“白節”上穿上嶄新的民族服飾迎接新春的到來。每逢春節,全家人都要穿上節日服裝,聚于一堂,共賀新春。

蒙古族帽子被視為蒙古族服飾之首。“兩人行走長者為大,一人行走帽子為大”這句蒙古族諺語也充分展現了帽子在他們心中的位置。沒有戴帽子被視為衣着不完整,是以懂禮節的蒙古人在莊重的場合中都會戴上莊重的帽子。

蒙古族冬季的帽子種類繁多,最初是用貂皮、狐皮、羊皮縫制而成,随後出現棉、麻、絲等面料,帽子的形式便豐富起來。蒙古族各部帽子雖然有着各自的個性和特點,但大體相同。從樣式可分為:“鷹”帽、圓頂立檐帽、尖頂立檐帽、風雪帽、陶爾其克帽、頭巾等。

從縫制的材料可分為:皮帽、氈帽、布帽、羔皮帽、狐皮帽、貂皮帽等等。“鷹”帽是蒙古族最悠久的傳統帽子,樣式像栖鷹而得名,是結合皮毛縫制的冬帽。“鷹”帽有尖頂和圓頂之分。“鷹”帽的由來與蒙古族有些部落将海東青鳥視為圖騰有關。

蒙古族過年民俗

春節·除夕

除夕這一夜燈火通明,青年們聚在一起唱歌跳舞。不參加歌舞的姑娘們則聚在一起耍“沙哈”(嘎拉哈),普遍有守歲到午夜的習慣。

除夕是閉合之日,也是團圓之日。除夕的前一天,蒙古族人會打掃好房間并用香草薰一遍。除夕之夜,一家老少在蒙古包裡喝着奶茶、馬奶酒,吃着羊頭、手把肉、奶制品、餃子、餡餅。把酒杯高高舉起,祝父親、母親身體健康,祝草原水草豐美、牛羊肥壯。屋内濃濃的茶,濃濃的酒,洋溢着濃濃的情,一直熱鬧到大年初一淩晨。

春節·五畜

值得一提的是五畜也要過年,蒙古族牧民稱馬、牛、山羊、綿羊、駱駝為五畜。除夕夜必須點清牲畜數量,也不能讓别人家的牲畜在自家過夜。初一早晨,長者把鮮奶和黃油抹在領頭羊頭上,保佑人畜興旺、生活美滿。不能對牲畜大聲吼叫,更不能打牲畜,晚上牲畜們回來時,主人手端鮮奶,念着祝福迎接。 (呼日 呼倫貝爾市廣播電視台蒙語中心播音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