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代表建言基層治理 用繡花功夫治理城市

作者:京報網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多處提到了基層治理。記者采訪了多位人大代表,他們就聚焦副中心行政辦公功能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橋下空間整治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聚焦副中心行政辦公功能建設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用繡花功夫治理城市,不斷提升首都城市治理現代化水準。市人大代表、通州區潞源街道黨工委書記劉鑫介紹,過去一年中,潞源街道聚焦服務大局,為行政辦公功能提供更優質、高效的服務。行政辦公區一期完成入駐,公共服務配套逐漸完善,社群衛生服務站開診,體育設施新增配置,24小時智能文化空間、養老照料中心建設穩步推進。行政辦公區二期、路縣故城遺址公園加快建設,重點功能區每年都有新變化,保持副中心生機勃發的良好态勢。

潞源街道還将接訴即辦作為頭等大事,聚焦問題解決實效,切實為居民排憂解難,深化主動治理、未訴先辦,開展“微改造、微治理”,解決房屋漏雨修繕、供水管線維修、門禁系統更新、道路破損修複等問題。街道接訴即辦8次獲得全市第一。

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到了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劉鑫介紹,去年潞源街道新增停車場兩個,共736個車位,促進機動車停車動态平衡。“安居專項”行動裡,電動自行車充電口增至917個,有效緩解充電難。還打造了綠色慢行系統,強化重點區域、重點路段監控,發動社會力量,維護非機動車停放秩序。科技賦能智慧城市管理,運用城市巡查、防火監測等智慧化手段,全力維護轄區安全。強化生态環境治理,加大揚塵管控力度,揭網見綠為30公頃荒地披上“綠”衣,獲首都生态文明獎先進集體。

劉鑫表示,今年潞源街道會聚焦行政辦公功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提升優質服務供給能力;擴大“朋友圈”,發揮多元治理平台作用,拓寬基層治理參與管道,激發基層治理活力,高标準推進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高品質推進為民服務,積極回應居民關切,努力解決急難愁盼問題,讓居民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服務周邊居民

石景山區金頂街3區西側的一個小門讓無數居民感到溫暖,從這裡走出小門外,就是公交、地鐵站,而走進門裡則是金頂街3區的居民服務中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試點建設80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市人大代表、首華物業金頂街項目部項目經理劉婵介紹,以金頂街3區的居民服務中心為中心,周邊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基本形成。

代表建言基層治理 用繡花功夫治理城市
資料圖 圖文無關

該項目部負責8個社群的物業服務,涉及居民8900多戶,其中老年人較多。居民服務中心的服務亮點是“一老一小”,養老方面主推居家養老,一對一上門提供清潔、照料等服務;托育方面,聯合專業的托育機構,為周邊0—3歲的幼兒提供專業托育服務。而且中心還設有主食廚房和便民超市。目前,該中心業務均已完成相關備案,開始試營運。

對于垃圾分類,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提升居民準确分類投放水準,啟動非居民其他垃圾計量收費管理,完善社群可回收物、大件垃圾、裝修垃圾回收體系。劉婵介紹,目前金頂街項目部每個社群都有大件垃圾的資源回收筒點。“今年我們要求保潔員對大件垃圾分類,能拆解的必須拆解,同時區域管家加強社群巡視檢查,減少大件垃圾産生。”劉婵也建議,後續出台的垃圾分類回收體系,對建築垃圾、大件垃圾的處理,應明确具體工作的責任主體、流程等,讓垃圾分類工作形成閉環。

橋下建築需預留維護通道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機制。市人大代表、北京建工市政路橋科技發展公司第三檢測所總工程師田春豔建議,為不影響觀測,橋梁結構“肌膚”應保持“本色”,而且為避免發生沉降或傾斜等問題,橋下綠化需适度,封閉式橋下建築更應預留檢測維護通道或設定健康監測系統。

如今北京市橋下空間利用初見成效,對改善周圍地區停車難、公共休閑空間緊張的狀況有很大促進作用。去年12月《北京市橋下空間利用設計導則》釋出,精細引導橋下空間合理規劃和利用,對織補城市功能、重塑城市空間肌理、提升空間品質,塑造壯美大氣的首都風貌将有更大促進作用。

她建議,本市應明确不宜利用的橋下空間,即橋梁結構技術狀況評定為D級、E級及不合格級的橋梁不應利用,個别構件存在倒塌、斷裂、掉落等風險,以及橋面滲漏水嚴重的橋梁,應在修複後再利用。橋下地勢低窪,暴雨季節存在嚴重積水可能的,應在設定可靠防澇措施後再利用。

同時,橋下空間裝修應不影響觀測橋梁狀況。有關方面在橋梁裝修時,應盡量使橋梁結構的“肌膚”保持“本色”,對橋梁上部梁體、橋台、橋墩、支座等關鍵結構或構件,不采用包裹型、封閉式、不便于拆卸的裝修,不采用可能妨礙橋梁結構表面損傷觀測的塗刷或粘貼方式。

田春豔建議本市提前制定标準規範,對橋下空間利用應預留的檢測維護通道提出具體要求,至少包括外露基礎、橋墩、橋台、主梁關鍵截面、支座、橫梁等重要結構部位應預留通道,并保證通道的平面和空間可達性。“對于确實必須大面積遮擋檢測與維護通道的橋梁,應提前設定健康監測系統,保證在非接觸的情況下随時掌握結構的狀況。”她說。

來源:北京日報用戶端 記者 張群琛 趙鵬

流程編輯:u028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