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生活打卡季#
- 你的生活,是不是太複雜了?
- 清空不必要的,才有時間留給真正想要的。
- 新的一年,嘗試“斷舍離”吧!
斷舍離8周計劃! 2023新年清空不必要的,把人生留給真正重要的!
五分鐘閱讀
所謂的斷舍離:
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去多餘的廢物、離開對物品的執着。
斷舍離的提出者
是日本作家,她原本非常不會整理,直到一次旅遊去了寺廟,一進門就感覺神清氣爽,仔細研究後才發現,這是因為寺廟裡沒有「不必要之物」。
斷舍離的概念
與當時日本正盛行的收納術(指通過分類來進行整理)完全不同,是一個從加法變成減法的過程。
在斷舍離中,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是以決定物品是否要丢棄,不是想「這個物品可能會用到,是以留下」,而是「我現在要用,是以留下」。 兩者的差異在于,從物品思考,會想着未來可能會派上用場,最後丢不掉; 從自己思考,隐含了“現在”,我現在會用嗎? 不會就丢掉。
斷舍離的目的
不是把空間整理幹淨,而是藉由選擇與整理物品的過程,擺脫對物品的執着,了解自己。 我們将執行斷舍離的步驟歸納成 4 階段,讓你在 8 周内将物品減少,找回簡單清爽的生活。
斷舍離小測驗:
10 道題,測測看你是否擁有過多物品
- 想想身邊的物品,你覺得擁有它帶給你:(A)更多快樂(B)更多壓力
- 當你收到生日禮物,第一個反應是:(A)好想知道裡面是什麼(B)噢不,别再送我多餘的東西了
- 當家人把某樣東西拿回家,你的反應是:(A)以前怎麼沒想到有這種用途?(B)我要把它擺在哪?
- 把東西保留下來,你的原因是:(A)我會固定使用它(B)它代表我想成為的那種人(買西裝外套,是希望成為知性的人)
- 提及整理環境,你會感到:(A)相當容易(B)希望有人幫你打理
- 心情不好透過「血拼」纾壓後,會讓你:(A)精神振奮(B)感到洩氣
- 在衣櫃裡挂上一件新衣服,你會:(A)輕松擺進去(B)左右挪移擁擠的衣物,再塞入新衣服
- 你的衣櫃裡,衣服的使用狀況是:(A)所有衣服都穿得上(B)有些衣物已經超過一年沒穿
- 在廚房、房間裡放置櫥櫃,你覺得它的功能是:(A)差別各種物品類别(B)放置、遮掩雜物
- 如果你有車庫,你會如何使用?(A)把車子停在裡面(B)塞滿各式東西
如果答案有任何一個(B),就代表你有過多的物品,參考以下的 8 周斷舍離計劃,開啟輕盈人生,留下真正重要的。
(此處已添加書籍卡片,請到今日頭條用戶端檢視)
斷舍離計劃的 1~2 周:
自我檢視
整理的本質不是丢掉,而是決定什麼是重要的。
斷舍離計劃的第 1、2 周,先花點時間厘清哪些東西對你來說真正重要,而你想過的生活長什麼樣子。 把理想的一天會做的事情寫出來,再列出每件事分别會用到哪些物品。 例如,理想的一天,在早上會喝咖啡、散步與練習英文,是以必備用品分别為咖啡機與咖啡杯、輕便服裝與鞋子,以及英文學習書。 透過将所需物品列出來的練習,可以檢視物品的重要程度
每小時記下你做什麼、做的當下是否在想其他事情(想其他事代表内心不滿足),可以直接或間接發現理想的生活樣貌。
(此處已添加書籍卡片,請到今日頭條用戶端檢視)
斷舍離計劃的 3~4 周:
思考需要與不需要
知道自己理想生活中會用到的物品後,接下來就得将身邊物品區分需要與不需要。 在選擇留下與否時,可以通過 6 大提問,讓心理不會産生太多抗拒。
- 重買思考法:假如丢掉,我還會再買一個嗎? 隻留下一定會重買的物品。
- 旅人思考法:長期旅行我會帶什麼? 真正需要的物品才會帶着走。
- 拍賣思考法:如果有人要跟我買,我是否願意賣? 願意賣的物品=不需要的物品。
- 追溯思考法:假如再回到買的那一天,我還是會買它嗎? 若不會,列出「絕不再買」清單,作為往後購物參考。
- 富翁思考法:如果我有用不完的錢,會買這個嗎? 不再被無謂或用不到的物品吸引,隻留下真正有需要的、最好的物品。
- 克制沖動思考法:隻要忍住不買幾次,就能買想要的東西? 忍住不做而省下的時間與金錢,可以怎麼運用?
(此處已添加書籍卡片,請到今日頭條用戶端檢視)
斷舍離計劃的 5~6 周:
丢掉、整理
接下來第5、6周,正式進入丢棄整理期。 《整理力,決定你的生命自由度》指出,早上是人判斷能力的巅峰,是以要進行大掃除時,建議在中午前整理完畢。 斷舍離時可以依照以下原則:
(點圖可放大)
方法 1:6 成收納原則
為了讓物品容易拿出、放回,收納時隻能用 6 成空間,就如同店鋪的商品陳列。 如果需要經常整理、打掃,隻能放到 4 成。
若以收納型态為區分,分别将看不見的收納空間、看得見的收納與展示型收納空間以7成、5成、1成為基準當作收納物品總量的參考。
方法 2:限制數量
相同功能的東西不需要有3個,浴巾隻需要兩條交替,就能減少物品持有數量; 選擇兼具兩種功能的物品也是另一種方法。
方法 3:空無一物區
替不知道該放哪的東西設定緩沖區,一天清點一次,看要丢掉、送人,還是幫他找個家,重點是每天都要把它整理、淨空。
方法 4:5 秒整理歸位
規定自己用完物品後要在 5 秒内放回原位,是以先決定物品确切的位置。 如果物品沒有适合的定位空間,就隻能丢掉。
(此處已添加書籍卡片,請到今日頭條用戶端檢視)
斷舍離計劃的 7~8 周:
養成習慣
減少物品之後,會讓人有新的感受,想繼續維持,除了秉持斷舍離原則,也要養成整理習慣,有條理的生活,才能讓你做更多想做的事。
斷舍離好習慣 1:照片暗示
把整理完、最接近理想狀态的環境拍照,印出來貼在牆上顯眼的地方。 每當家中環境稍微偏離時,就能馬上察覺并回複原狀。
斷舍離好習慣 2:順手整理
規定自己,比方說,每次刷完牙後都要擦鏡子。 比起等環境變髒再從頭開始打掃,養成順手打掃的習慣,掃除時比較沒有負擔。
斷舍離好習慣 3:一進二出
每增加一個東西,就丢掉現有的兩個東西。 如此一來,不隻物品總量會自動減少,在買東西時也會變得更謹慎,會思考眼前物品是否真正需要,是否值得用現有的兩樣物品交換。
總結來說,斷舍離不是新概念,在不同時代背景下,都有相似的運動興起,但核心都是告訴大家:擺脫囤積心結,不要陷于攀比,保留餘裕才會有自由,有自由才能活得開心。
(此處已添加書籍卡片,請到今日頭條用戶端檢視)
(此處已添加紀錄片卡片,請到今日頭條用戶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