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徐世澄:巴西騷亂凸顯複雜政治局面,特朗普右翼勢力的支援耐人尋味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徐世澄】

總統府窗戶損壞、家具四散,國會大廈淹水、檔案散落一地......

在盧拉2023年1月1日第三次就任巴西總統一周後,1月8日下午,前總統博索納羅的數千名支援者突破警戒線,強行闖入位于首都巴西利亞三權廣場的國會大廈、聯邦最高法院和總統府,進行打砸搶,與軍警發生沖突。

數小時後,巴西警方、安全部隊重新控制上述國家權力機構。據報道,闖入者打砸破壞,導緻總統府窗戶破損、家具四散,國會大廈部分區域淹水,最高法院多個會議廳遭洗劫。

徐世澄:巴西騷亂凸顯複雜政治局面,特朗普右翼勢力的支援耐人尋味

遭示威者沖擊後 巴西多個國家權力機構一片混亂。圖源:視覺中國

由于事件發生在周末,上述三處國家權力機構大都無人辦公,總統盧拉正在聖保羅州視察,得知騷亂事件發生後,他在當地舉行的記者會上強烈譴責闖入者的破壞行徑,指責前總統博索納羅是背後煽動這些“狂熱的法西斯分子”的罪魁禍首,并發誓要使“所有這些人都将被找到并受到懲罰”。

盧拉簽署行政法令,授權聯邦政府從即日起至1月30日幹預該地區的安全管理事務,在此期間,首都地區的公共安全管理事務将由司法部常務副部長裡卡多·卡佩利負責。

當天傍晚,總統衛隊和陸軍部隊完成對國家權力機構所在地三權廣場的清場行動,巴西聯邦政治核心區重歸政府控制。總統盧拉随後從聖保羅趕回首都巴西利亞,并視察了總統府和最高法院被毀壞的情況。

在強闖國家權力機構事件發生後,巴西首都聯邦區行政長官伊巴内斯·羅查(Ibaneis Rocha)宣布,解除聯邦區公共安全事務負責人安德森·托雷斯(Anderson Torres)的職務,安德森·托雷斯曾任博索納羅政府的司法部長。

徐世澄:巴西騷亂凸顯複雜政治局面,特朗普右翼勢力的支援耐人尋味

巴西版“國會騷亂”持續發酵:裡約熱内盧軍事部隊采取措施。圖源:視覺中國

1月9日,盧拉總統與國會和最高法院上司人一起開會,并發表聯合聲明,聲明譴責8日在巴西利亞發生的“恐怖行為”,聯邦最高法院部長亞曆山大·德莫賴斯(Alexandre de Moraes)宣布,由于涉嫌騷亂事件,聯邦區長官伊巴尼斯·羅查(屬右翼巴西民主運動黨MDB)被免職90天,直至事件得到澄清。同日,已有超過400名闖入者被逮捕。10日,約有1500名闖入者被拘留調查。巴西聯邦總檢察長奧古斯托·阿拉斯(Augusto Aras)已要求聯邦區相關部門展開調查,追究闖入者的責任。

巴西利亞騷亂的原因

大家不禁要問:盧拉上台伊始,緣何會發生巴西利亞的騷亂事件?在筆者看來,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

第一,盧拉是以微弱的優勢獲勝,支援博索納羅的選民将近占半數。

2023年1月1日,巴西左翼勞工黨領袖盧拉在巴西國會宣誓就職。盧拉在2022年10月30日第二輪投票中獲50.9%選票,以1.8%的微弱優勢,戰勝博索納羅(49.10%)當選總統。

盧拉曾在2003年至2010年連選連任兩屆總統,這是盧拉時隔12年後第三次成為巴西國家元首。盧拉第三任在政治、經濟、社會和外交上面臨較以往更大的挑戰。

政治方面,争取政治盟友,以緩和國内嚴重的政治對立局面是其首要任務;經濟方面,遏通脹促增長是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政府的政策平衡力将面臨考驗;社會方面,保民生促發展、消除饑餓、優先幫助低收入家庭等任務艱巨;外交方面,扭轉博索納羅政府所持的反全球化傾向、重塑大國多元自主外交形象勢在必行。

第二,盧拉面對一個分裂的巴西社會。

巴西全國共26個州,加上首都巴西利亞聯邦區共27個行政機關。在去年大選中,盧拉及其支援者赢得14個州。博索納羅支援者右翼赢得13個州,其中包括首都聯邦區、和巴西最富裕的聖保羅州、裡約州、米納斯吉拉斯州等。

在衆議院513席中,勞工黨及其聯盟黨即左翼隻占141席(27%),右翼自由黨(博索納羅所屬的黨)等占249席(49%),中間派和無黨派人士占123席(24%)。在參議院81席中,左翼占13席(16%),右翼占36席(44%),中間派和無黨派人士占32席(40%)。

可見,盧拉面臨的是一個右翼和中間力量占優勢的衆議院和參議院。是以,盧拉向國會送出的任何改革方案,如果想讓國會準許,都必須争取一部分反對黨和在野黨議員的支援,這無疑增加了他執政的難度。

徐世澄:巴西騷亂凸顯複雜政治局面,特朗普右翼勢力的支援耐人尋味

巴西衆議院不同黨派席位占比。

盧拉所組建的巴西新内閣共37名部長,由9個政黨組成,左中右都有,其中盧拉的勞工黨(PT)10名,巴西民主運動黨(PDB)3名,副總統阿爾克明所屬的巴西社會黨(PSB)3名,巴西聯盟黨(UB)3名,民主社會黨(PSD)3名,民主工黨(PDT)1名,共産黨(PCdB)1名,社會主義與自由黨(PSOL)1名,持續聯絡黨(REDE)1名,無黨派人士11名。其中婦女部長11名,5名黑人,兩名印第安人。這說明盧拉為了協調國内不同的政治力量,不得不安排持不同政見的人士擔任部長。

徐世澄:巴西騷亂凸顯複雜政治局面,特朗普右翼勢力的支援耐人尋味

盧拉新政府成員的年齡、黨派、性别、民族構成。

此外,巴西三權——行政權(政府)、立法權(國會)和司法權(聯邦高等法院)之間沖突突出。博索納羅雖然在大選中失敗,但他不會善罷甘休,支援他的力量,農牧業主和出口商、相當一部分軍官和福音教徒、南部和東南部、中西部州的州長等依然存在,他們不會心甘情願地聽從盧拉的上司。

盧拉在就職演說中強調,“這場勝利是民主運動的勝利。”“從今天起,我将上司2.15億巴西人,而不僅僅是那些投票給我的人。不存在兩個巴西,我們是一個國家,一個偉大的民族。” “新政府要使3300萬群眾擺脫饑餓,要使1億多群眾從貧困中解救出來。”

第三,去年10月底大選結果出來後,11月初開始,數千名博索納羅的支援者一直聚集在巴西利亞陸軍總部門前,手舉智語,要求軍方進行“聯邦幹預”,以阻止盧拉的就職典禮。在選舉結束後的三天裡,卡車司機曾在全國各地設定了數百個路障。

第四,這次巴西利亞騷亂事件表明,巴西和拉美的右翼勢力正在對巴西和拉美的左翼政府和左翼力量發起攻擊。而這股右翼勢力得到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支援。

去年11月18-19日,1971年成立的美國保守黨行動政治會議(CPAC)首次在拉美國家(墨西哥城)召開,特朗普本人發表視訊講話,揚言“我們需要阻止社會主義的傳播,不要讓它繼續把我們趕出我們的地區或我們的土地”。

CPAC這個美國極右保守派聯盟行動組織,近年來千方百計設法将其影響擴大到拉美等地區,這次會議的目的是企圖阻止社會主義在拉美的擴充,反對聖保羅論壇、普埃布拉集團等進步組織。應邀線上下與會的有博索納羅的兒子、衆議員愛德華多·博索納羅(Eduardo Bolsonaro),阿根廷極右翼衆議員哈維埃爾·米萊依(Javier Milei)、玻利維亞右翼聖克魯斯州州長路易斯·卡馬喬(Luis Camacho)、波蘭前總統瓦文薩、特朗普前顧問班農(Steve Bannon)、美國參議員克魯斯等。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政府對這一事件的态度。美國國務院1月9日表示,如果博索納羅是持外交簽證進入美國,那他将不得不在月底離開或申請不同的簽證。一些美國議員已要求将博索納羅驅逐出境,正在美國邁阿密的博索納羅本人則否認與此事件有牽連。

徐世澄:巴西騷亂凸顯複雜政治局面,特朗普右翼勢力的支援耐人尋味

巴西前總統博索納羅因“腹痛”在美國住院。圖源:視覺中國

美國總統拜登1月8日譴責這一事件,稱巴西的騷亂“令人發指”。1月9日,正在墨西哥參加第十屆北美三國峰會的美國總統拜登和巴西新任總統盧拉通話,在通話中,拜登表達了美國對巴西民主“堅定不移的支援”,并邀請盧拉下個月初通路白宮,盧拉接受了邀請。評論認為,拜登政府對巴西騷亂事件的态度,側面反映了美國國内兩黨在美國國會騷亂事件上的鬥争。

墨西哥、阿根廷、古巴、委内瑞拉、厄瓜多、哥倫比亞、智利等拉美多國總統,法國、德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上司人,聯合國秘書長等國際組織上司人均對這次暴力事件予以譴責。

盧拉新政府的内政外交

騷亂發生時,盧拉正在聖保羅州視察暴雨災情。這位緻力于讓巴西人民擺脫貧困,擁有“咖啡和面包”的新任總統甫一上任,就開始踐行自己的諾言。

内政方面,盧拉上台伊始,就簽署了十多項總統令。其中包括:暫停武器采購政策;撤回巴西國家石油公司、物流公司等八家國有企業私有化計劃;延長燃料的聯邦免稅期;恢複了亞馬遜基金的運作;重新開機“家庭津貼”(Bolsa Família)計劃,每月向最貧困家庭提供600雷亞爾(約112美元)補助;簽署提高最低工資的政令和稅收改革等。

徐世澄:巴西騷亂凸顯複雜政治局面,特朗普右翼勢力的支援耐人尋味

巴西總統盧拉趕回首都 巴西政府重新控制聯邦政治核心區。圖源:視覺中國

同時盧拉提出“巴西重建和轉型計劃”,主張與貧困和社會不平等作鬥争,克服導緻該國衰退的新自由主義模式。其要點包括 :

1.把國家的“窮人和勞工放在預算中”,努力消除饑餓和社會不平等。

2. 廢除支出上限并審查巴西現行的稅收制度,建構具有可信度、可預測性和可持續性的新稅制。

3. 協調經濟政策,以消除通貨膨脹和解決糧食、燃料和電力短缺問題。

4. 恢複對基礎設施和住房的投資。

5. 團結、公平和可持續的稅制改革。

6. 恢複重視最低工資的政策,恢複勞工購買力。

7. 重新制定反腐敗文書。

8 加強立法。

9.保護公民權利、保障和個人自由。

10.制定新的勞動法。

11. 重建和加強社會援助系統,等等。

外交方面,盧拉承諾未來的政府将克服國際孤立,重新定位巴西作為世界主角,巴西将恢複獨立自主、積極主動的外交政策,促進民主對話,尊重各國人民的自決權;巴西将再次投資于區域一體化、南方共同市場和其他拉丁美洲倡議,以及與金磚國家、非洲國家、歐盟和美國的對話;打破孤立狀态,恢複成功的外交政策,擴大對外貿易和技術合作,以促進國家之間更公平、更民主的關系。

盧拉表示,“今天,我們要告訴世界,巴西回來了。巴西是不能被世界遺棄在角落。我們将重建立立國家的可信度、可預測性和穩定性,以便國内外的投資者重新獲得對巴西的信心。”“我們希望在新的基礎上重建與美國和歐盟的夥伴關系……我們将再次為新的全球治理而奮鬥,讓更多的國家加入聯合國安理會,結束破壞國家間平衡的否決權。”

盧拉還強調要加強南南合作與多邊關系,将開發中國家視為重要夥伴,将緻力于多邊主義、尊重國家主權、和平、包容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新秩序。盧拉執政後,已立即恢複與委内瑞拉馬杜羅政府的關系。

1月5日,巴西外交部宣布,巴西重返拉共體,盧拉将于1月24日赴阿根廷參加第7屆拉共同首腦會議。盧拉政府會改善與拉美左翼執政的國家的關系,會推動拉美團結和一體化,并着力恢複南美洲國家聯盟。

另一方面,盧拉也把目光投向了中國。在就任總統前,盧拉表示,他計劃在2023年第一季度訪華。盧拉的回歸,也将推動中巴兩國以高品質合作為目标。

中巴經貿合作是雙邊關系的穩定器和壓艙石。2021年中巴貿易連續達到創紀錄的1640.6億美元,在疫情期間實作了逆勢增長。據華經産業研究院資料,2022年1-11月中巴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1590億美元,同比增長5%,雙方還會積極推動清潔能源、公共衛生、減貧等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合作。

雙方還會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為契機,推動金磚國家在擴員、貨币合作等方面取得務實成果,樹立南南合作典範。此外,雙方會利用20國集團、世貿組織、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和世行等平台,聯合廣大開發中國家,加強在全球治理議題上的合作,在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應對氣候變化、構築國家安全等方面貢獻開發中國家的方案和智慧。

盧拉面臨的是一個舊巴西,但對中國來說,我們更期待重新歸來的盧拉将建立一個新巴西。而對于盧拉來說,身處“美國後院”的他,面臨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内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