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煞葛洛莉》:兩個都市孤獨者,在包容與了解之中尋找自我價值

作者:宿夜花

溫:夜花

為什麼關于城市生活的電影總是受到年輕人的歡迎?因為在後工業時代,現代化和城市化程序為新一代年輕人提供了類似的生活空間,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記憶的人在消除差異後,在具有共同"城市法"的城市中實踐同質化的生活方式。如何面對現代城市的"機械籠"和"水泥叢林"給人們帶來壓抑與孤獨、冷漠與疏離?這是現代人需要考慮的問題。

這就是為什麼城市電影總是有同樣的感覺。在王家偉的《重慶森林》中,摩天大樓的規模、冰冷而堅實的街道,每一個熱心的城市人都在渴望被愛的欲望中包裹、遮蓋自己,變成了一種"愛"。失語症;在呂克·貝松(Luc Besson)的《殺手不是太冷》(The Killer Is Not Too Cold)中,金錢的誘惑和欲望的膨脹滋生了城市邪惡,而在冰冷的情感荒野中,殺手和小女孩建立信任和依戀,特别感人。

《女煞葛洛莉》:兩個都市孤獨者,在包容與了解之中尋找自我價值

左:吉娜·羅蘭茲,右,《吉倫哈爾的女人》:重慶森林的林清霞

約翰·卡薩維蒂的電影《夏洛特夫人》無疑是"都市主題"電影史上的重要作品,在第3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金獅獎。昆汀·塔倫蒂諾還談到了《女人》中林清霞和吉娜·羅蘭茲飾演的金發殺手。是以,《神奇女俠》和《重慶森林》可以作為東西方文化的代表,以《女都市遊俠》和《城市漂泊者》為例,看清彼此的共同點和差異。

01

為什麼這部電影赢得了威尼斯電影節的最高獎項"獅子",卻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女主角?這個問題也揭示了兩種獎勵制度之間的審美差異。

《女煞葛洛莉》:兩個都市孤獨者,在包容與了解之中尋找自我價值

作為一部"獨立電影",《神奇女俠》追求的是作者的性與風格化的表達,這與1980年代奧斯卡的保守和溫和的價值取向背道而馳。"獨立電影"的誕生和發展伴随着"工作室電影"。

作為好萊塢電影産業的主流産品,《影城》創造了高投入、高商業效率的類型化特點。在1980年代早期,"工作室電影"高度趨同,從"礦工的女兒"到"普通人",奧斯卡獲獎電影占主導地位。也許用和諧、美麗、忠誠、信仰的中産階級家庭營造出一種舒适感,或許用田園詩般的質樸和安靜來呼喚一種純真,但本質上是風格趨同,沒有突破口。

《女煞葛洛莉》:兩個都市孤獨者,在包容與了解之中尋找自我價值

好萊塢大片制片廠制作,雖然精緻,但僵化保守缺乏對社會人性的洞察,逐漸讓不少觀衆感到審美疲勞和厭倦,此時,"獨立電影"應運而生。它們相輔相成,互相比較,沒有高點,為電影類型的細化提供了更友善的思維方式。

約翰·卡薩維蒂,作為獨立制作的先行者和美國獨立電影的教父,一直緻力于反映普通人在城市和底層群體中的生存,用即時反應、即興表演來反映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困境。

《女煞葛洛莉》:兩個都市孤獨者,在包容與了解之中尋找自我價值

《神奇女俠》中的紐約,不再是《華爾街》等商業職場電影的精緻富麗堂皇,而是一種更接近現實生活的粗犷與碎片化。紐約是一個後工業大都市,其擁擠的地鐵巴士,古老的酒店,肮髒的街道,肮髒的隧道,肮髒的便利店,長焦攝影和景深構圖,為普通人建造了一個公共空間。手持攝影和虛拟背景的拍攝方法強化了在城市中迷失的流浪者的内心困惑,不安,焦慮和嗜睡。

這可以在後來王家偉和魏的"城市形象"中找到。

02

《女煞葛洛莉》:兩個都市孤獨者,在包容與了解之中尋找自我價值

影片的主線是《殺手不是太冷》中少女與殺手的性别中立對比,為了保護被黑手黨緻殘的6歲男孩菲爾,女殺手的良知和正義感開始驅使她走上反抗之路。在與菲爾一起逃離追逐的過程中,女殺手和菲爾建立了超越朋友和親戚的依賴感和信任感。

女主角的名字"格洛麗亞"首先是向格洛麗亞·斯旺森緻敬,格洛麗亞·斯旺森是比利·懷爾德(Billy Wilder)的經典"黑色電影"和"日落大道"的女主角。是以,在某種程度上,她繼承了憤世嫉俗、憤世嫉俗的"黑人氣質",以及一種強烈的叛逆。

《女煞葛洛莉》:兩個都市孤獨者,在包容與了解之中尋找自我價值

格洛麗形象的魅力,首先在于她叛逆的鬥争精神和不受控制的獨立人格。從電影一開始,格洛麗就是一個在主流話語和家庭秩序之外徘徊的現代女性,一個在城市中行走的自由靈魂。她沒有家庭,沒有孩子,不需要被綁在母婆的角色上,她和貓咪當伴侶,抽煙,我盡我所能,不受限制。

同時,她的力量和自主性同時又極其敏感和孤獨,她處于極端的情緒化、任何可能存在的外界威脅和壓迫,都帶着充分的警惕和敵意。是以,她總是用槍來保護自己。

《女煞葛洛莉》:兩個都市孤獨者,在包容與了解之中尋找自我價值

其次,比起男性英雄的自衛和尊嚴的追求,女性英雄神話的建構,更多的是依靠内心的善良和慈善。這無疑是對女性英雄的精準诠釋,比起男性對暴力的激情,女性的天性更熱愛和平與美麗。影片中的小男孩喚醒了格洛麗潛在的母性——孩子的生命和尊嚴,這在世俗秩序中是沒有考慮到的。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女性英雄的形象并沒有淪為對陳詞濫調的刻意反抗,反而有了更合理的行為依據。

《女煞葛洛莉》:兩個都市孤獨者,在包容與了解之中尋找自我價值

從《醉女人》到《首映之夜》,吉娜·羅蘭茲飾演的女性角色總是處于一種高漲的恐慌狀态,喜怒無常、反複無常、多面性,而那些近乎神經質、歇斯底裡的即時反應,是她表演無法替代的細節的魅力。約翰·卡薩維蒂(John Cassavetti)強調與真人演員的"即興創作",這也是一個真正的震撼。

格洛麗,在《神奇女俠》中,一直在為小男孩菲爾的姐妹、母親、親戚、保護者和親密戀人之間的關系進行微妙的轉變。這就是為什麼影片中的角色關系簡單,卻為女性角色提供了多層次的表演空間,而影片也為吉娜·羅蘭茲赢得了第5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女煞葛洛莉》:兩個都市孤獨者,在包容與了解之中尋找自我價值

03

"你是我的母親,你是我的父親,你是我的全家,你甚至是我的朋友,格洛麗,你甚至是我的情人。

如果在《重慶森林》中,王家偉表達了一種平水相遇感動——金發殺手林清霞飾演,金成武飾演代号223,他們孤獨、自閉、孤獨達到了共鳴,即使他們習慣了自言自語、自言自語或自相、自我僞裝,但内心的潛在熱情最終讓彼此在寒冷的城市裡感到一點溫暖, 即使轉瞬即逝,但仍然值得珍惜。

《女煞葛洛莉》:兩個都市孤獨者,在包容與了解之中尋找自我價值

那麼在《格洛麗亞夫人》中,格洛麗亞和小男孩菲爾,他們的感情已經超越了傳統的感情、愛情、友誼,被賦予了一種超越世俗的神情。在冰冷壓抑的現代城市裡,正義與良知被遮蔽,人性被扭曲與異化,兩個孤獨的人從無到有,雖然彼此的年齡處境有很大的差距,但在彼此的舒适、互相關懷、互相了解和寬容中,建立了絕對的信任和依賴。

《女煞葛洛莉》:兩個都市孤獨者,在包容與了解之中尋找自我價值

這就是影片試圖喚醒現代都市人相處的方式。傳統田園社會父子的喜悅,彼此的愛的冷酷慰息,在工業時代城市文明的沖擊下,已經無法成為現代人的精神支撐。随着新一代年輕人在城市中追求自我,他們逐漸淹沒在城市的籠子裡,成為一個迷失的漂泊者,無處安息。如何建立屬于城市人的"親密關系"?如何在疏離和冷漠中找到内心的溫暖和穩定?這就是這部電影所要求的寬容和了解。

就像格洛麗和小男孩菲爾一起長大一樣。因為恐懼和恐懼,她總是試圖用暴力摧毀所有潛在的威脅,但她無法面對所有陌生人。與對抗和排斥相比,如何更好地融入城市世界更需要面對。

《女煞葛洛莉》:兩個都市孤獨者,在包容與了解之中尋找自我價值

《神奇女俠》思想的深度,并不止于情感層面,而是有更深層次的社會反思。女性漂泊者和父母去世的兒童,作為城市世界的弱勢群體和邊緣人物,與主流秩序相去甚遠。西裝革履的男子本應是正義的捍衛者,但他們非但沒有支援正義,反而侵犯了婦女和兒童的自由和安全。

這種象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城市精神值得警惕和反思:文明的外衣仍然不能完全馴化人性中的貪婪,弱肉強食的"金錢法則"滋生着城市的邪惡、堕落和失落,現代化程序仍需秉持正義的良知, 了解他人的寬容和善良。

《女煞葛洛莉》:兩個都市孤獨者,在包容與了解之中尋找自我價值

另一方面,個人鬥争可能不會完全改變僵化、保守的心态,但格洛麗的叛逆和掙紮仍然會讓她看到自己更好。是以,與其說是從女權主義的角度喚醒"女性自我意識",不如說是當代都市人的精神回歸,從文明世界的繁文缛節,從信條束縛的精神到簡單的信任和寬容。在信任和了解中,我們會更清楚地找到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