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埋藏着骨頭、山川讀魂,2021年10月25日是反美援助朝出國作戰71周年。
71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發動了進北韓以來的第一次戰役,以光榮的勝利拉開了對美國和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偉大戰争的帷幕,有人說,這是新中國誕生後的第一聲呐喊。

在别國33個月的血拼之後,197653烈士用自己的生命書寫了一段英雄史,背後是成千上萬中國人的支援和堅持。
江陰人民同全國各地一樣,在黨的上司下開展反美援助運動。
江寅在行動
1950年6月25日,北韓内戰爆發。美國随後以聯合國的名義對北韓内政進行軍事幹預,擴大北韓戰争,并派遣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做出了"抵制美國對北韓的援助,保護國家"的戰略決定。11月4日,江陰縣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作出了《關于反美援助北韓和保護國民警衛隊決議》。11月16日,蘇南區委釋出了《關于針對美國和北韓的時事研究和宣傳運動的訓示》。江陰縣委立即召開會議傳達落實情況,要求縣人民認清帝國主義侵略的性質,樹立正義之戰必勝的信心,并号召全縣各界以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熱情,建立愛國公約。12月,該縣形成了對北韓反美援助的強烈氣氛。
時任江陰縣委書記的桂柳姆在大會上講話
經過深入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廣泛的思想宣傳,江陰縣廣大青年學生和農民勞工的思想意識不斷提高,革命的熱情日益高漲,該縣掀起了一股積極投身中國志願軍和軍隊幹部學校的浪潮。
在曆時三年多的抗美抗朝戰争中,江陰縣共有11480名熱血青年報名參軍,獲準參軍5865人。其中,1950年入伍回國後産生待命返校的2153名新兵,自願報名參加北韓戰争的2829人。有121名手指士兵為他們的國家而死。同時,江陰還有148名醫務工作者分兩批到北韓參加野戰醫療救援工作,還有一批汽車司機自願進北韓幫助運輸物資彈藥。江陰青春血淋漓,以無畏的精神,用鮮血和生命,為同美帝國主義的鬥争,為保衛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精神也激勵着江陰世世代的努力。
捐飛機,捐大炮!
江陰人民不僅在人力和物力上支援北北韓前線。1951年4月16日至19日在江陰縣召開的第四次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江陰縣各界共同愛國公約》,号召全縣人民以實際行動上司抗美援助北韓活動,締結愛國公約,增加生産,節約資金。6月1日,中國人民反美援助協會發出"開展愛國公約設立、捐贈航空大炮、加強烈士優待"三次呼籲,反美援助向北韓江陰分會立即要求社會各界積極響應,開展加大生産養護、愛國捐贈活動。
對江分城鎮的反美援助計劃
當時,蘇南行政辦公室提出捐贈120架戰鬥機組建"蘇南空軍師"的倡議。針對這一舉措,江陰确定了該縣捐贈"四機一炮"的目标(當時,戰鬥機15萬元,火炮9萬元)。
據1952年1月統計,全縣各界人民軍捐70萬元,捐款額位居蘇南南部各縣前列,超過預定的"四機一槍"捐贈目标1萬元,圓滿完成捐贈任務。
烈士優待
在積極完成前期支援任務的同時,李玉福部隊的工作也得到了社會的充分重視。自1950年以來,縣委和區鄉舉行了幾次烈士會議,并實施了從政治上、精神上和物質上照顧他們的政策和措施。在農村地區,為烈士培養的義務已成為一項正常任務。許多烈士稱贊農業團體比他們做得更好,并寫信給前線,鼓勵他們的親人殺死敵人。據1951年底統計,全縣耕地面積達2028萬畝,參與耕種人數89.7萬人。在城市地區,政府借錢給一些烈士做小生意,并妥善安排一些烈士就業。1951年至1952年的兩年間,政府為全縣軍隊補助糧食16.51億公斤和現金14.4萬元。1952年後,縣内對烈士實行定期慰問和生活津貼,優惠照料工作走向制度化。廣大烈士充分感受到社會各界的關心。
1953年7月27日,在闆門店簽訂了《北韓停戰協定》,對北韓的反美援助是一次偉大的勝利。在曆時3年多的反美援助運動中,江陰人民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大大提高了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提高了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充分展示了江陰解放初期人民在黨的上司下從未有過的新精神。
今天,向最可愛的人緻敬,和平來之不易,和平必須得到捍衛,讓我們緬懷曆史,向英雄緻敬,勇往直前。
檔案照片:遼甯省丹東市反美援助北韓新紀念館内。在海洋中拍攝的照片
來源:江陰市檔案曆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