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2年,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現狀如何?

烏卡時代,如何穿越迷霧?是擺在各類型企業案前的關鍵性問題。在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加速融合的當下,企業亟需通過數字化手段來應對競争,通過組織、技術、業務、供應鍊等的靈活轉型來快速響應經濟的“新常态”。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國有企業擔負着重要的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在政策号召、創新需求、新生産要素驅使、同業競争等内外因素的共同驅動下,擁抱新經濟,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數字化轉型并非可以一蹴而就,而是一場持久戰,需要全行業有長跑的耐心和長期投入的決心。随着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從消費側向生産側轉移,并進入深水區,簡單的投入越來越難以帶來預期的産出。面對數字化轉型呈現的新趨勢和未來市場的不确定性,本就“手忙腳亂”的企業更加迷茫和焦慮。相關數字化轉型的調研報告顯示,全球一般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失敗率高達80%,中國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實際轉型程度不符合預期率達60%。

01 多數在初級階段“摸爬滾打”

大多數國有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之初,普遍會優先選擇管理和營銷環節的數字化轉型,從管理和使用者入手來切入和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其次才是從産品入手推進。針對2022年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階段程序的調研報告顯示,60%的企業認為自身仍處于轉型初級階段,數字化轉型影響局限于局部範圍,尚未對主營業務起作用;29.1%的企業認為自身數字化轉型已經進入轉型深入階段,對主營業務具有一定的支撐作用;10.9%的企業認為自身數字化轉型已經處于成熟階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作企業内外部協同互動、協作共享。

2022年,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現狀如何?

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程序

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通用性行業解決方案往往不能很好地滿足企業的個性化需求。是以,多數國有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選擇了自建的方式,結合自身行業特性和企業業務特點定制開發專業解決方案。國有企業因其地位特殊性,選擇自建系統更多是基于把握數字化轉型的主動權及關鍵技術自主可控的安全考量。當然,也有外包定制解決方案運維費用高、服務品質難以保證等方面的原因。

02 投入與成效呈不顯著正相關

在投入規模方面,國有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軟體部署方面的投入約占70%,其中,數字基礎設施主要包括雲計算、資料中心等,應用軟體主要包括工業軟體、管理軟體等。另外30%的投入用于數字人才和智能硬體。其中,數字人才主要是指招聘和教育訓練專業人才,智能硬體主要是指機器人、傳感器等。調研顯示,約60%的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投入規模占其營收總額的5%以下。

2022年,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現狀如何?

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投入

對于數字化轉型是否轉型投入越多,轉型效果就越好?從企業回報來看,并非如此,長周期、重投入、見效慢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特征。國有企業的總體費用投入與轉型成效之間的相關系數并未通過顯著性檢驗,這意味着在增加數字化轉型的總體費用投入不一定會帶來數字化轉型成效的明顯提升。企業如果沒有好好規劃就跟風上馬數字化項目,或者項目過程資源浪費和預算不足,很可能導緻數字化轉型失敗,産生無效投入。

03 疫情加速了國企數字化轉型

疫情對國有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程序的影響具有兩面性,一面是促使轉型程序加快,如企業遠端辦公、數字化支援建設加強;另一面是導緻轉型速度放緩,如疫情下部分企業經營壓力持續擴大,減産甚至停工,緻使投入動力不足。但總體來看,疫情是加速了國有企業對數字化、資訊化的關注與投入,凸顯了數字化轉型更新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2022年,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現狀如何?

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受疫情影響

由于各企業所處行業、産品結構、業務性質、行業地位不同,數字化轉型過程遭遇的主要障礙也不盡相同。目前,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主要痛點大緻可以分為幾類:1)企業由于缺乏數字化轉型的清晰願景,進而無法對症下藥制定數字化戰略;2)組織内部機制複雜,難以形成企業數字文化;3)數字化未融入公司核心業務,隻在局部發揮作用;4)缺乏業務場景與數字技術的結合點,應用場景缺乏;5)在追求短期财務業績,無法承擔失敗風險;6)資訊安全和資料安全存在隐患。

2022年,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現狀如何?

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痛點

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預測,預計到2025年,全球數字化突破性技術的應用每年将帶來高達1.2萬億至3.7萬億美元的經濟影響價值,高度數字化轉型将使企業收入和利潤增長率較平均水準提升2.4倍。

在數字經濟時代大背景下,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私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是實作高品質發展和轉型更新的必選項,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将是一場價值共建的雙向奔赴。

——本文資料源自《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調研報告》

掃碼添加編輯微信

微信号:rswsndm

社群|營運|報告|資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