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職場》機會不是機會

作者:現實的烏托邦

今天講的這個事兒,有一些有悖常識。我們經常會在大衆媒體上聽到誰誰誰小鮮肉,這個人演的也不怎麼樣,就是長得帥身材好,然後就能紅,有這麼多粉絲喜歡他,憑什麼?我們這些人兢兢業業,勤學苦練,每天要練早功,然背景詞功底又怎麼樣,然後我們居然票房不是很高,特别不爽,他們為什麼不爽呢?

《職場》機會不是機會

他們覺得他們所有的付出,他們的技能應該獲得更多的東西,但是恰恰沒有,對吧?反而是那些他們認為技能不如他的人賺到了更多的錢,他們極其不爽。是以他們要抨擊這個事情。但是在我看來不是這樣的。他們所認為他們的才華。

其實并不是他們成功的關鍵性因素。一個人能成功不是靠他的才華的,抓住機會與握緊機會是兩個不同層面的事情,很多人了解不了的。

很多人修了一身的本領,隻是有了能握緊機會的這個可能性。但關鍵是他沒有前面一個東西,叫握住機會。他沒有這個握住機會的條件,他怎麼去握緊機會呢?他抓什麼呢?他抓空氣嗎?他沒有什麼可附着的。

記住這樣的一句話。凡是一個人能成功,能獲得機會,一定是他幫助某些人成為了誰。你好好了解一下。為什麼那些小鮮肉能賺這麼多錢?因為這個人本身很厲害?不是,他為什麼可以抓住所謂的機會,哪怕他沒有什麼太大的實力,為什麼可以,他抓住某些機會?

因為他幫助某些人,某些集團實作了他們想要成為另外的一些人和集團的可能。是以他就抓住了這個機會。至于他能不能抓得緊,那就靠他的真才實學了。但至少人家抓住了至少紅過一兩年了,那能不能抓得住紅的更紅的更久,維持的更長,那是另外一碼事了。隻不過很多人不能了解。我舉個例子。

各位看過喜劇之王嗎?沒看過也沒有關系。我大概講一下。喜劇之王呢?是莫文蔚和周星馳演的,莫文蔚在裡面演了一個女明星。然後周星馳在裡面演了一個渴望當男明星的小演員,每天都在他的研究技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就是蘇聯式的這種表演方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然後每天要沉浸在角色裡邊。

還有另外一個表演體系。是叫什麼布萊希特表演體系。還有一個是梅蘭芳的表演體系。布萊希特的表演體系,他不要求你沉浸在這個角色當中,他講究的叫什麼,第四堵牆。這些什麼體系我都忘了,這個無所謂了,就不是很重要。理論這個東西你長時間不用就忘記了。但重點是什麼?就是莫文蔚扮演的這個角色是一個女明星。她為什麼要扶持周星馳演的這個角色,叫尹天仇,你就記得她叫周星馳就行了。搞這麼多名字,個别人記不住,就周星馳想當演員,剛好莫文蔚就請他過來當演員,還是而且是演自己的男一号,為什麼?

《職場》機會不是機會

周星馳以為是他的演技特别好。哎呀,你看終于看到了我的閃光點,你看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還是沒白學的。真的是這樣嗎?

并不是,他為什麼能獲得這個機會,是因為什麼呢?是因為我們為原來請的那個男一号,沒有檔期,臨時放鴿子了。然後莫文蔚一方面是出于自尊,另外一方面是想要證明自己一個人的票房号召力,也還是可以的。是以他就用周星馳扮演的這個角色來扶持他。是以周星馳能夠獲得這個角色,演技好隻是一個優點。但是不是一個充分和必要的條件,對吧?

但是周星馳他可能會誤以為你看我能獲得這個角色,是因為我多年的努力。是因為我多年潛心研究表演體系,是因為你看我兢兢業業在那等着,是以他看到了,感動了,然後選擇了我,并不是。有可能突然情況就發生變化。什麼變化?比如說原來要和莫文蔚演戲的那個男一号又回來了,說我現在又有檔期了,那請問周星馳還能演嗎?不能演了,為什麼不能演了?是因為他演技變差了嗎?不可能,演技隻會越來越好,越來越精湛越來越娴熟。随着時間的增加而産生出複利的效應,對吧?慢慢的就變成一個老戲骨。

那為什麼不能演了呢?是因為原來讓他獲得那個機會的要素變了,那個要素是什麼?人事變動,因為人事變動讓他有了機會。也因為再一次的人事變動讓他喪失了機會,這才是機會。是以很多人并不了解什麼是機會。周星馳以為機會是什麼,是某個事兒,是某個片子,對吧?他以為自己的競争力是自己的,演技特别好。二兩肉特别大,适合某一個片子,你看這個片子特别好,特别适合我。是以我才有這個機會,真不是這樣的。

所有的機會都是因為某個大哥離開了,大哥離開了才有這個機會。然後剛好莫文蔚又需要一個枕頭,那需要一個水杯,你又剛好遞上去了,這才是機會。而演技好隻能算是一個優點。而這個優點對于你能不能夠把握住機會。并不是特别大的影響,一個機會的降臨是取決于非常多的因素的。而你其中的一個特質和優點就是其中的一個。不能都不能算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那我再講一個例子,這個例子各位應該是更難了解的。公司裡面有兩個人,一個是A一個是B這個A的貢獻對公司更大,為公司掙了錢。B它也許不如A。這個是前置條件。那我問的問題是什麼?

請問A和B11更容易晉升?按照我剛剛講的思路,肯定是A,因為A對公司的貢獻更大,為公司掙了更多的錢,但是不一定。有可能是B為什麼各位。

因為如果A背後沒有支援他的人,B背後有,那A他的綜合實力就不如B你說你為全公司掙了錢,可是全公司的股份是分散的,大一點的上市公司董事長本人的手裡都不到10%。大部分的股份也許都在機構裡,基金裡,整個執行團隊是沒有多少的。那誰來支援你呢?全體股民嗎?他們不認識你的,他們不知道你的價值的對吧?他們知道你是為了誰,為了他們做出多大的貢獻了嗎?他們并不知道的,你明白嗎?是以當你的背後的主體不是很明确的時候,意味着你就是在孤軍奮戰。

那個B有可能他的貢獻沒有你大,但是他背後的主體非常明确。就是某個什麼小高管,那個高管也是某一個股東,他就是站在這個B後邊的人。是以會有人給他發聲,有人給他發聲,就有人給他支援,有人給他支援。他的這個支援是會被很多人看見的,聽得到的。

是以他會更容易晉升一點。明白了嗎?這東西。可沒有人告訴你。讓别人看見是非常重要的。是以各位要想盡辦法讓别人看見你。

因為職場有一些洗腦的言論,大家都喜歡什麼人?喜歡少說多做的人。可是這樣的人隻能當螺絲釘,但是我希望各位反其道而行之,這樣的話你才能夠突出重圍。

當一個人獲得一定成績之後,特别是在你們機關裡邊不會跟你講真話的。因為把很多晉升的真相都告訴你了,你就會超過他,是以他要安撫你,告訴你你不要這麼努力了,你不要這麼拼命了,他不會告訴你一些核心的密碼的。

因為人都是屁股決定腦袋的,人都喜歡少說多做的人。但是你要成功,你必須要多說少做,老闆是幹嘛的。老闆不是做的最多的,老闆一定是說的最多的,多說,讓别人做明白。

你看那些經常出席各種釋出會的人。代表企業到處去,能夠代表這個行業講話的人,看似好像沒有什麼作為,但其實他獲得了巨大的聲量,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他慢慢的影響力就出來了。慢慢的大家都覺得他非常有能力。當大家都覺得你非常有能力的時候,你沒有能力也就有了能力。

《職場》機會不是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