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鴿王《 三體 》動畫踩在 2022 年的尾巴上線 B 站。
本以為動畫版的《 三體 》會讓小辣椒這個三體粉老淚縱橫,可實際是看完兩集後,小辣椒覺得一言難盡。
讓很多人诟病的是,不說《 三體 》動畫版對于原作的設定做了多大的修改,光是這灰蒙蒙的低飽和畫質就讓人沒了看下去的欲望。
豆瓣上,《 三體 》動畫的評價也出現了兩極分化,有網友表示震撼人心,也有很多人認為畫面劇情不忍直視。
翻了翻衆多的評論,小辣椒發現了很意思的一條:有人拿出了幾年前 3A 單機遊戲的實時渲染畫質和《 三體 》動畫版畫質作了對比。
他表示這樣的畫面甚至不如 07 年釋出的 COD4 ,也就差不多和 01 年釋出的最終幻想勉強平起平坐。
2001 年拍攝的全 CG 電影
“ 最終幻想:靈魂深處 ” ▼
隻能說這兩年遊戲引擎的進步确實讓實時渲染的畫質達到了 CG 動畫的水準。
最後生還者 2 ▼
但《 三體 》的動畫品質,放在這個年代屬實有點說不過去了。
問題究竟出在了哪裡?
B 站 up 主 Rofix 從技術層面給出了答案。
他表示,《 三體 》中許多場景的光比很低,直射陽光的亮面與背光的暗面在亮度上并沒有拉開明顯的差距。
同樣的,現實中的植物在陽光直射下的背光面會因為光線的透射,而表現出更高的對比度。
但在動畫開篇 “ 古筝行動 ” 中的草地,背光面反而是一片死黑。。。而且根據這位 up 的說法,想要實作這種效果,成本不算高。
除了這個,三體的人物和場景模組化也被不少人诟病。
近些年來 3D 動畫的制作方向,都是去盡可能地去還原出現實生活中的實體規律。
對于觀衆老爺來說,更加貼近現實世界畫面,無疑能夠極大程度上提升觀感。
而《 三體 》中人物和場景模組化所呈現出來的質感,反倒和我們對于真實物體的直覺大相徑庭。
這就是為何走寫實風格的《 三體 》動畫會帶給人一種滿滿的 “ 塑膠感 ” 。
不過,公司的動效大師卻給出了不一樣的評價。
他認為《 三體 》中人物和場景是一種風格化的展現,《 三體 》動畫的畫質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jojo ▼
但這一言論立馬遭到了編輯部同僚的反對。
論風格化,去看看英雄聯盟改編的動畫作品《 雙城之戰 》以及皮克斯的各類動畫,就會發現,好的風格化作品是完全不會帶給觀衆違和感的。
飛屋環遊記▼
那這就有問題了:究竟是藝畫開天故意要把畫面做成這樣,還是說這就是國産三維動畫制作的天花闆?
事實上,國産動畫制作團隊絕不缺乏比肩世界的技術實力。
今年由 B 站發起的扶持國創動漫的膠囊計劃,就誕生了《 界 》這樣制作精良、立意深邃的三維科幻短片。
《 界 》片段▼
無論是人物細節還是美術場景,怎麼看都是吊打《 三體 》動畫的,作品的品質也得到了網友們的一緻認可。
但《 三體 》這麼大的 IP,動畫的制作水準為啥就這?這背後其實是中國動畫工業化的困境。
一方面,動畫相對傳統的影視作品,閱聽人更加狹窄。蛋糕不夠大,間接導緻了行業頂尖人才的稀缺。
另一方面,動畫制作還要考慮投入産出比。
從立項到宣發,動畫作品往往需要經曆一個漫長的周期。
同時,要得到一部好看的作品,更是考驗金主爸爸的實力。
拿斬獲四項大獎的《 哪吒之魔童降世 》舉例。
整部電影耗時 5 年,前前後後動用了 20 多個動漫團隊共同完成,而且這些動漫團隊遍布大江南北,參與的人數高達 1600 人,制作成本近 1 億。
放眼整個行業,這樣手握大 ip 和大資本的團隊能找出幾個呢?
再看動畫《大聖歸來》,這可是經曆了八年曲折的制作路。在制作的過程中因為資金緊張,導演甚至不得不問妻子、父母甚至嶽父母借錢籌拍。
從國外的成熟動畫工業體系來看,每一個優秀的作品,都是慢工出細活的結果。
索尼會花上千萬美元用于技術研發,卻不急着轉化為收益。
皮克斯、夢工廠在創意階段就有多達 30 多個步驟。從創意、分鏡、樣片再到投資,一路會經曆各種評審環節。
《 怪物電力公司 》劇照▼
你小時候看的《 怪物史萊克 》,就是夢工廠花費了十年的時間才完成的作品。
但國内的業态恰好相反,一部動漫項目一旦接受投資,就會被資本方在背後不斷甩鞭催促進度。。。
在這樣的模式下,越大的資本投入,越是考驗制作公司的生産效率。
《 三體 》片段▼
回過頭看一下這一次的《 三體 》動畫。
從 2018 年立項到如今上線,藝畫開天總共隻有不到 5 年的制作時間。
要做出 15 集總時長超過 450 分鐘《 三體 》動畫,對于主創團隊來說絕對是一個不小的壓力。
為了趕進度,制作團隊不得不在一些細枝末節的地方采用 “ 偷工減料 ” 的做法。
比如說第一集中的炒菜以及城市的場景。
光看這兩個畫面小辣椒還以為自己夢回 2000 年。
這樣趕工的結果,就是既不能帶給觀衆一個滿意的劇情,也不能通過精美的畫面彌補劇情上的缺憾。
《 流浪地球 》片段▼
和當年的《 流浪地球 》一樣,《 三體 》這樣的頂級科幻動畫寄托着國人對于國漫崛起的期許。
觀衆所期待的絕對是那種能夠震撼人心的作品。
隻可惜,從現狀來看,中國動畫的工業化還在摸着石頭過河。
雖然不缺技術和人才,但我們離真正優秀的動畫大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