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創辦Neuralink公司,執意開發腦機接口技術,馬斯克在害怕什麼?

作者:我為科技狂tech
創辦Neuralink公司,執意開發腦機接口技術,馬斯克在害怕什麼?

埃隆·馬斯克名下的Neuralink公司于美國當地時間周三舉辦了一場名為“展示與講述”的活動。在釋出會上,馬斯克表示,他的Neuralink公司一旦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審查,預計大概在接下來的6個月内就将開展第一次人體試驗,也就是将腦機接口技術應用于人類身上的試驗。此外他本人也稱,願意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将Neuralink的腦機接口裝置植入自己的大腦,以便向人們公開進行示範。

在現場,馬斯克先向觀衆展示了猴子Pager用意念玩乒乓遊戲的視訊。植入Pager大腦的Neuralink裝置足夠小型化,并且與被切除的頭骨在厚度上正好互相比對,有點像是用一塊智能手表替代了一片頭骨。起先,Neuralink公司訓練Pager用操縱杆玩乒乓遊戲;之後,拿掉操縱杆,并在Pager體内植入Neuralink裝置;于是,在不用操縱杆的情況下,Pager也能用意念玩乒乓遊戲。

創辦Neuralink公司,執意開發腦機接口技術,馬斯克在害怕什麼?

馬斯克向觀衆展示猴子Sake用意念拼寫英文單詞的視訊,其實是同樣的道理。需要說明的是,Sake完全不懂拼寫英文單詞,也沒有使用鍵盤,而是用意念移動滑鼠光标,把光标移動到高亮度顯示的鍵位上,進而将預先寫好的單詞按照正确的順序排列出來。馬斯克補充道,Neuralink給6隻猴子做了實驗,基本上都很成功。

創辦Neuralink公司,執意開發腦機接口技術,馬斯克在害怕什麼?
創辦Neuralink公司,執意開發腦機接口技術,馬斯克在害怕什麼?

從Neuralink最新上傳到YouTube網站上的官方宣傳視訊來看,除了猴子被用于試驗外,還有豬和羊等動物。而且不排除這樣的可能性,今後Neuralink可能将更多數量、更多種類的動物用于試驗。Neuralink自2016年建立以來,至今隻在動物身上做試驗。雖然在2019年就向FDA提出用腦晶片進行人體試驗的申請,但一直未獲準許。

創辦Neuralink公司,執意開發腦機接口技術,馬斯克在害怕什麼?
創辦Neuralink公司,執意開發腦機接口技術,馬斯克在害怕什麼?
創辦Neuralink公司,執意開發腦機接口技術,馬斯克在害怕什麼?

在本次活動上,馬斯克透露,Neuralink公司正在開展兩項工作。一是幫助人類改善或者恢複視力的眼部植入物。即使有人從未擁有過視力,比如天生的盲人,隻要視覺皮層仍然存在,也可能恢複視力。二是幫助人類恢複運動能力的植入物,可以插入脊髓中。比如,某人的頸部神經斷裂,那麼可以将運動皮層擷取的信号橋接到脊髓中的裝置。即使脊髓嚴重斷裂的人,也有希望恢複全身運動功能。而且,癱瘓病人借助腦機接口裝置操控手機的速度,将比健全的人用手操控手機的速度快很多。

創辦Neuralink公司,執意開發腦機接口技術,馬斯克在害怕什麼?

Neuralink在活動上向觀衆展示的内容,也佐證了馬斯克的說法。一個是可以改善運動能力的植入裝置。Neuralink在小豬大腿肌肉上植入了8個電極,分别在臀部、肌肉和腳踝處,以記錄小豬的肌肉活動。另一個是幫助恢複視力的植入裝置,Neuralink在猴子的視野下方安裝了個眼部跟蹤攝像頭,來确定猴子所看到的資訊。

一方面,馬斯克在活動上提到,具備完全可逆和持續更新的特點,是腦機接口裝置最基本的要求。植入的裝置可以移除,進而換用新版裝置,就像蘋果iPhone手機那樣,不斷更新換代。畢竟,新款裝置會有更多的功能,在技術上更先進。若是植入體内的裝置因為任何原因工作不正常或者停止工作,也可以替換掉。

創辦Neuralink公司,執意開發腦機接口技術,馬斯克在害怕什麼?
創辦Neuralink公司,執意開發腦機接口技術,馬斯克在害怕什麼?

另一方面,根據Neuralink公司在活動上示範的内容,按照本身架構,主要圍繞植入裝置、機器人系統和應用APP進行更新。植入式晶片N1具備的特點包括無線,在家可用,共有1024個通道來記錄和刺激信号等。而植入裝置又可分為充電系統、探針、穿線機器人。新的充電系統,電池壽命延長一倍。下一代充電系統将采用雙向近場通信、充電時間更快。探針也是新的設計,以往22分鐘隻能覆寫58%的範圍,目前單次點選6分鐘完成91%的覆寫。探針測試也從以往2-3天到現在不到一個小時即可完成。為了之後人體試驗做準備,Neuralink還專門建立了儲存設備,将能存放數千個植入裝置。至于應用APP,在響應速度上要比之前快兩倍以上。

創辦Neuralink公司,執意開發腦機接口技術,馬斯克在害怕什麼?

按照馬斯克的設想,Neuralink公司在未來的員工規模能可能增加到大約1萬名。基于他這種雄心壯志,再加上Neuralink的腦機接口技術未來在理論上具備的各項能力,Neuralink有可能從一個投入不菲的研究項目逐漸成長為一家消費類電子公司,同時也為一系列瘋狂的科幻場景打開大門。但是,就Neuralink在這次活動上公布的最新進展來看,其實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況且,許多在動物身上起作用的治療方法,到了人體測試階段可能會以失敗告終。即使植入物按照預期發揮了作用,Neuralink也需要證明它在治療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隻有當所有這一切都完成後,消費者才有可能會開始選擇微創顱骨鑽孔。

創辦Neuralink公司,執意開發腦機接口技術,馬斯克在害怕什麼?
創辦Neuralink公司,執意開發腦機接口技術,馬斯克在害怕什麼?

馬斯克及其Neuralink為什麼要選擇腦機接口技術,而不是其他技術路線,比如基因研究方向?答案應該是,選擇腦機接口作為研究方向,主要是出于速度上的考量。相比之下,基因研究耗時過長。一個人長大成人就需要花費大約20年時間,馬斯克和他的Neuralink沒那麼多時間去等待。

馬斯克為Neuralink公司設定的使命,是幫助人類趕上人工智能的智力水準,或者是為應對未來人工智能帶來的風險做準備。實際上早在2017年,他就提出,當人工智能大行其道時,人類将會變得毫無用處,是以人類有必要與機器融合。一些與人腦連接配接的高帶寬接口将有助于實作人類和機器智能的共生,并可能解決控制問題和有用性問題。此後,他基本了保持這樣的觀點。尤其當地球上出現了比最聰明的人還要聰明的通用人工智能時,将是一種“危險情況”。而當下,人們已可預見到人工智能的最直接威脅之一,例如完全自動駕駛技術逐漸取代人類駕駛員,全球可能會有多達12~15%的勞動力失業。

此次,他在活動現場談到,Neuralink公司最終的目标,是建立全腦互動接口,通用的輸入輸出裝置。長期來看,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人類大腦對接;而在短期内,可以和人類大腦的任何特定部分對接,并解決大量因為技術進步導緻人們能力削弱的問題。

正如他所說,他主要的動機考量,是人類将要如何面對人工智能,特别是如何面對通用人工智能。“如果我們有數字化的超級智能,比任何人都要聰明得多,我們如何減輕這個風險,在物種層面,我們如何減輕這個風險?即使在好的情況下,人工智能非常非常具有善意,我們又該如何搭上這一順風車?我們如何參與其中?我認為,搭上順風車,和人工智能對齊,最大的限制是帶寬問題,你能以多快的速度與計算機互動。”

創辦Neuralink公司,執意開發腦機接口技術,馬斯克在害怕什麼?

他認為,人類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是半機械人。“你的手機和電腦是你自己的延伸。我相信你會發現,如果你離開了你的手機,你就會拍拍口袋,就像缺失了肢體一樣。在這一點上,離開你的手機,有點像缺失了肢體。你是如此習慣于和手機互動,你是如此習慣于成為一個事實上的半機械人。”

他說:“那麼手機或筆記本電腦的限制是什麼?限制就是,你能接收和發送資訊的速度,尤其是你可以發送資訊的速度。如果你與手機互動,這受限于你移動拇指的速度,或者你能對着手機說話的速度。這是一個極低的資料速率,可能是每秒10比特,樂觀的話是每秒100比特。但計算機可以每秒千兆比特、太比特的速度進行通信。這是我認為我們需要解決的根本限制,以減輕人工智能的長期風險,并搭上這一順風車。”

(我為科技狂整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