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騰訊To B轉身,産品站到聚光燈下

作者:21世紀商業評論
騰訊To B轉身,産品站到聚光燈下

文丨林可

瑞泰馬鋼,是國内一家耐火材料生産企業。高溫耐火材料生産鍊條長、環節複雜難優化,該公司一直在思考如何降低耗能、提升效率。

後來,瑞泰馬鋼找到騰訊。結合生産實際,騰訊為其打造了一家“透明工廠”,将産線通過數字孿生“映射”到線上。

線上上,從業人員一旦看到某個生産環節出現名額異常,就可以通過資料追溯,快速排查原因。

“透明工廠”的實作,讓瑞泰馬鋼的生産能耗降低了10%,效率提升了12%,淨利潤大幅提升。

這不是孤例,在甯德時代的工廠裡,騰訊的AI質檢能力也發揮了大作用,能高效地識别金屬零部件的缺陷。

近年來,騰訊深入實體經濟,當起了數字助手。

騰訊To B轉身,産品站到聚光燈下

在11月30日舉辦的騰訊數字生态大會上,騰訊集團進階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産業事業群CEO湯道生總結道:

“騰訊不是制造業企業,隻能在客戶場景裡,呈現智慧工廠的一面。我們更強調數實融合,作為一個數字助手,把事情做好,來服務産業網際網路的各個場景。”

走進制造業

騰訊這個數字助手,主要做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協助企業降本增效;二是提升協同效率;三是捕捉新機會。

廣東是制造重鎮,高端制造工廠多。據湯道生透露,在協助工廠實作精益制造目标上,騰訊有很多案例。

比如招商局選擇和騰訊合作,打造“物流聯盟鍊”。

借助區塊鍊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點,保證物流中各個主體資質可靠、資料真實可追溯、資訊安全可信,解決了供應鍊流程中,因為大量紙質檔案,以及信任問題帶來的物流耗時長的問題,使整體物流效率提升60%。

作為數字化助手,騰訊在協同工作上亦表現出色。

舉個例子,在中交建的建設任務中,項目的實施往往需要橋梁、隧道、裝備等各領域團隊合作,這些團隊往往遍布全球各地,跨區域協作一直是個難題。

疫情讓這個問題更加突出。在競争馬來西亞碼頭項目時,中交建在中國、巴西的水文、油氣管道專家,沒有辦法與客戶面對面交流,也沒有辦法勘查現場,給出針對性方案。

通過騰訊會議,後端專家也能遠端看到現場實況。依靠207次線上跨國會議,中交建拿出了高品質的解決方案,擊敗9家對手,成功赢标。

騰訊To B轉身,産品站到聚光燈下

除了提高生産和溝通效率外,騰訊還協助制造企業抓住新機會。

名創優品是一家新零售公司,每周要從1萬個創意裡,挑出100個新産品上架。

過去,名創優品通過線下店鋪試銷來做出判斷,但是回報周期慢,賣得好的産品,補貨速度跟不上;若銷量突然下滑,後端備貨來不及調整,又會造成大量庫存。

借助企業微信的C2B能力,名創優品用線上預售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

此前,名創優品跟迪士尼合作,推出一款有草莓味的草莓熊公仔。

騰訊To B轉身,産品站到聚光燈下

他們先是用企業微信連結使用者群,孵化出100多個主題IP社群,日均互動量6千多次。同時關聯到小程式,觀察實時銷售狀況。

通過對使用者消費行為成功的預判,最終,草莓熊産品成為當季爆款。

以上的制造、協作與營銷等數字化案例,隻是一些縮影,在金融、能源、科技等行業,騰訊的成功案例還有很多。

“騰訊自身的實踐、夥伴們的快速成長,都讓我們對數字化的未來充滿信心。”湯道生表示。

重視自研

4年前,騰訊提出産業網際網路戰略,CSIG(騰訊雲與智慧産業事業群)扛起重任。湯道生與團隊摸着石頭過河,不斷試錯,疊代打法。

湯道生認為,過去三年,騰訊在産業網際網路實踐中追求規模、花費較多精力做內建相關。

“內建收入裡有很多是轉售收入。比如拿到100塊回來,可能有90塊要付給其他第三方的合作夥伴。”湯道生解釋。

騰訊産品基因強,內建模式不能發揮所長。

參照早期海外雲服務大廠的做法——微軟、SAP、Oracle,不做定制開發和傳遞服務。騰訊考慮,不再做內建者,而是以平台産品商的角色參與數實經濟賽道。

騰訊To B轉身,産品站到聚光燈下

這是騰訊CSIG的新思路。湯道生希望扭轉過去追求規模的做法,把重點落在“增效”上。

“我甯願做一個150斤的強壯個體,也不想做一個200斤的虛胖者。”湯道生說,騰訊ToB業務的發展政策,是逐漸從外包占比較高的項目轉向自研産品。

湯道生表示,各行各業的客戶,有紛繁複雜的場景,每一個新場景都需要投入巨大人力物力。隻有适配性強、定制化程度高的平台,才有可能服務不同客戶群。

明确打法後,騰訊CSIG啟動轉型。

今年3月以來,騰訊調整ToB業務的考核,不再做大包大攬的內建項目,重點考核自研産品的收入。

騰訊自研産品涵蓋IaaS、PaaS、SaaS全領域,在PaaS和SaaS領域有很多領先行業的明星産品。面向垂直行業的具體需求,騰訊雲也針對性地打造了行業産品。

比如工業網際網路平台WeMake,整合雲産品、優圖工業AI、大資料中心、物聯網中心、微瓴、企業微信、企點等多個内部産品,以平台載體對外輸出産品能力。

據介紹,WeMake平台已服務42萬家制造企業、覆寫26個行業、開放超過4900個工業APP、裝置連接配接數量297萬台。

騰訊To B轉身,産品站到聚光燈下

湯道生認為,騰訊CSIG當下最重視的還是自研産品的品質,與生态夥伴攜手打造“冠軍應用”。

“産品疊代,是一個長年累月的過程。例如打造一個有競争力的資料庫産品,肯定不是兩三年就能夠做完的,我們将持續提高産品品質、完善平台功能、提升工具易用性。”湯道生說。

從1到N

十五年前,騰訊在深圳寶安建起第一個資料中心,撒下雲與智慧産業的種子。

如今,種子長成大樹。積木成林,打造數實融合大森林,騰訊需要實作從1到N的跨越式發展。

騰訊To B轉身,産品站到聚光燈下

“ ToB産業,從1到N要比從0到1的難度更大。”在上述論壇上,湯道生感慨道。

騰訊CSIG需要結交更多朋友。

“‘數實融合’有不同模式。有些廠商既做‘數’也做‘實’,形成垂直整合鍊條。在一個發達的生态體系中,産業生态豐富,‘數’跟‘實’可以由不同企業通過深度合作來完成。”湯道生表示。

騰訊To B轉身,産品站到聚光燈下

他用手機行業的蘋果iOS和安卓生态做了一個比喻,強調以更開放的合作模式,建設騰訊數實融生态。

“隻有跟合作夥伴深度合作,才能把市場服務到極緻。”湯道生說,産業網際網路賽道上,參與者衆多,如果堅持術業有專攻,效果可能會更好。

比如,騰訊與營運商公司一直有深入合作。

“營運商有龐大的企業服務體系,各地公司都有專屬團隊服務企業。我們服務的部分客戶,不一定都用公有雲,很多國央企有自己的私有雲。”

湯道生解釋,騰訊與營運商合作,雙方互補,支援以軟體方式部署到客戶的私有雲,關聯起來服務客戶。

今年,騰訊教育聯合營運商,拿到一家高校的項目。

“營運商夥伴在前,我們的定位是被內建角色。包括雲計算、騰訊會議、電子簽、微卡等能力,都被內建為合作夥伴傳遞的定制服務。雙方共同拿下了這個高校項目。”湯道生說。

騰訊To B轉身,産品站到聚光燈下

産業數字化有巨大空間,沒有公司可以包攬全部。上述合作模式,也有助于推動騰訊自研産品的商業化。

“跟硬體廠商、管道夥伴合作,騰訊會議已經在推進商業化。如果沒有商業化,管道夥伴可能也不願意推廣,或者給客戶提供服務,因為服務也有成本。”湯道生說。

他感慨,在消費網際網路領域,一款産品打磨好,上架App store,不管多少人使用,投入都一樣。在産業網際網路,規模化很難。

從0到1階段,要做标杆示範工程,從1到N階段,則需要标準化産品。

湯道生說,經過這些年的實踐,騰訊産業網際網路的定位逐漸清晰,明确了今天的選擇——攜手更多産業合作夥伴,助力實體經濟誕生更多“産業冠軍”。

騰訊To B轉身,産品站到聚光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