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年引入150多個項目 對接超百億融資 這家創新中心做對了什麼?|掘金硬核 前瞻未來

作者:科創闆日報

《科創闆日報》12月1日(記者 金小莫)在日前舉行的2022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産業周上,《科創闆日報》記者偶然獲悉了這樣一家創新研發中心:成立五年來,該中心已累計服務超過150家創新企業/項目,幫助企業融資超百億元,培育企業累計獲得80項專利、21個臨床批件,并已有1個創新型醫療器械産品獲批上市。

“我們在浦東張江的創新載體面積約2.6萬平方米,最多的時候入駐企業近80家。”該創新中心負責人朱鵬程博士介紹稱。

▌把重資産醫藥創新變成“輕資産模式”

前述創新中心名為ATLATL飛镖創新中心(以下簡稱“ATLATL”),總部位于上海張江,另在上海臨港、北京中關村、蘇州BioBAY、甯波等地設有分部。朱博士稱,之是以創立該中心,與他自身的經曆有很大的關系。

“我博士畢業于複旦大學生命科學院分子遺傳學專業,後來,又到哈佛醫學院做博士後研究。完成學術生涯之後,我就開始創業了。創業之後,我發現,對于初創企業來說,要建立一個自己的實驗室門檻實在太高了。當時我就想,為什麼不把建好的實驗室和大家共享呢?”朱鵬程介紹稱。

建實驗室有哪些門檻?

朱鵬程向記者大概算了筆賬:一個約500平米的實驗室,裝置的采購金額、建設金額約各在300萬元至500萬元之間。“當然根據各個實驗室的建設标準不同,所需的資金也有所不同。實驗室專業營運和管理等工作還需要招聘專門的人員。”他稱,基礎建設和儀器裝置的費用接近千萬元。

“生物醫藥行業不像網際網路,在大學宿舍就能誕生一個Facebook,在車庫就能鼓搗出一個Apple,生物醫藥行業的創新需要大筆的投資、大規模的基礎設施以及繁雜的營運管理服務來支援。”朱鵬程說。

如果使用公共的實驗平台,按ATLATL的收費模式,每個月的最小實驗室費用僅為幾萬元,同時,企業不再需要額外操心實驗室建設、營運、裝置及人員管理等等,“對初創公司來說,我們将重資産的生物醫藥投資變成了輕資産的營運模式,并且将新藥早期研發的時間再縮短8至10個月。”

如果有了這樣完善的公共實驗平台體系,那麼,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業者也能像紮克伯格、喬布斯一樣,以較低的成本來初步驗證自身的創意。

▌商業模式已在美國驗證

如果這是一個公益項目,也許投資人還能了解,朱鵬程卻要把這件事做成商業化。會有人願意付費嗎?在最初階段,相信朱鵬程的人其實并不多。

“2017年,我和朱博士在ATLATL的原廠房内交流。當時,整個廠房一片蕭瑟,地上還殘留着上一家公司遺留下的辦公用品。朱博士指着這裡、那裡,跟我講,以後這裡會是什麼,那裡會有什麼。我當時想,這人到底靠譜嗎?”一場論壇上,一位行業資深人士回憶稱。

另一方面,為服務生命科學領域的創新創業,市場上也有許多類似的公共實驗平台。與它們相比,ATLATL飛镖創新中心又有哪些優勢呢?

朱鵬程給出了兩個字:專業。

“我自己本身就是做實驗出身的,而且我連續創業過兩次,我知道Biotech們需要怎麼樣的實驗室。”朱鵬程說,比如,在硬體基礎設施上,ATLATL可以說是“不遺餘力”:按照國際标準建設turnkey lab和公共研發平台、專業化的營運和EHS管理、實驗室基礎設施和服務、公共儀器裝置共享,甚至還能為企業提供駐場的研發支援。

“ATLATL團隊專注于傳統CRO公司不具備優勢的個性化研發、對物流和交流要求高的CRO服務、項目組裝和研發管理等,降低創新軟門檻,實作項目無縫銜接。”朱鵬程稱,懂行的創業者到ATLATL來看一看,看一看儀器裝置,算一算總賬,他就知道怎麼操作成本效益更高。

而在來華創業之前,朱鵬程已在美國試水過了整套商業模式。

據介紹,此前,朱鵬程基于同一想法,在美國波士頓創立了大衆創新實驗室(Mass Innovation Labs),後者是美國首個商業化運作的創新實驗室,并成功孵化出了CRISPR、Editas、C4 Therapeutics、TCR2、Gritstone等一批在生物醫藥領域優秀的獨角獸公司,第一年産生的資本投資達40億美元,在全美生命科學服務領域頗有口碑。

“在中國,創業者擁有想法,但相較于美國創業者們,他們對于公共實驗室的需求更加迫切。是以,我決定把公共的實驗室體系搬回中國,讓中國生命科學領域的創業者們從中獲益。”朱鵬程稱。

▌資源聚集效應正在形成

在采訪過程中,朱鵬程多次提及了這樣一個概念:Class A級别的實驗室。

公開資料顯示,按美國的标準,研發實驗室分為Class A、B等,其中,Class A級别的實驗室對建築有嚴格的标準,裝修費用普遍高于300美金/平方英尺(約¥20,000/平米)。輝瑞、諾華、強生的實驗室即為Class A級别。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超豪華”實驗室。在朱鵬程看來,應該為科研人員提供最舒适、安全和高效的實驗環境;同時,圍繞該創新中心所産生的“生态效應”也開始顯現。

在前述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産業周論壇活動上,《科創闆日報》記者注意到,ATLATL與CRISPR基因編輯領域最具前沿代表企業之一ERS Genomics簽署重磅戰略合作。而ERS Genomics恰是朱鵬程在美國期間就已結識的項目。

“我在波士頓見證了CRISPR從3個人建立實驗室,飛速發展并獲得了各大公司的支援,僅花17個月就實作了IPO。”朱鵬程稱,ERS Genomics還擁有諸多基因編輯的相關專利和技術,後者完全可以應用到ATLATL現有的孵化項目中。

另外,ATLATL還與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科技園簽訂合作協定,為中歐之間的生物制藥研發國際合作、資源共享、平台共享、本地市場準入等提供全方位的科研和市場接入通道。

“未來,中國生物醫藥産業要想取得長久持續的發展,與國際接軌,進行源頭創新是不可或缺的驅動因素。ATLATL希望可以通過不斷引入新技術,同時加強全球化産學研合作,助力中國創新藥逐漸融入全球創新鍊、産業鍊,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朱鵬程稱。

繼續閱讀